新冠肺炎疫情下海南地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22-10-08 10:21冯增强凌俊周小圆叶峻宏戴晓宇
海南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务人员问卷

冯增强,凌俊,周小圆,叶峻宏,戴晓宇

1.海南省血液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2.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感染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截至2022年4月,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已造成累计5亿多人感染,逾600多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认为新冠肺炎大流行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发生适应性进化和突变,并相继产生了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等多种变异毒株[2],但现有的公共卫生措施仍然行之有效,及时诊断和物理隔离是切断病毒变异株传播最有效的方法[3-4]。医务人员作为一线工作者,病毒感染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正确认知和有效防护是维护自身生命健康、做好疫情保障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海南省2 664名医务工作者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务人员防控培训和制定精准干预措施、有效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海南省曾参加援鄂工作医务人员、省内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定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以及其他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于2021年1~2月进行,利用网络问卷星APP,根据医务人员岗位及工作范围实际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后自主设计电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3个方面:(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职称、工作范围等;(2)对疫情防护标准操作的掌握情况,包括接受标准防护培训、防护提醒、体温测量情况以及穿脱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口罩和七步洗手法等个人防护操作的掌握情况;(3)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知情况,包括休息时间、对疫情压力的感受程度、是否担心感染、工作时的心理状态、遇到困难时能否获得支持、若感染后将采取的措施等6个条目,按照Likert五分量表法对各条目的答题选项由弱到强进行赋分,所有条目得分合计即为个人心理健康认知总得分,总分范围为6~17分,分值越低,则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微信推送,调查对象自愿匿名填写。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质量控制本问卷内容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经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共同讨论后制定,问卷体系设计合理科学。正式问卷调查前,先进行小范围测评,进一步完善内容。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原则,不涉及任何隐私及敏感信息。每个微信号只能作答一次。所有指标备选答案均为勾选,避免语言描述误差影响调查结果。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 min)以及填写时长<60 s的问卷均被视为无效问卷。答题无漏项时方可提交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问卷星系统收集问卷后导出调查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心理健康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共发放问卷2 67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 664份,有效回收率为99.78%。在2 66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732人(27.48%),女性1 932人(72.52%);年龄在30岁及以下966人(36.26%),31~40岁880人(33.03%),41~50岁513人(19.26%),50岁以上305人(11.45%);文化程度主要以大专及以下和本科为主,分别占54.28%和45.05%;工作岗位以护士为主,占43.02%;调查对象工作范围包括参加援鄂工作149人(5.59%),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128人(4.80%),定点发热门诊124人(4.65%),其他医院2 263人(84.95%)。不同工作范围的医务人员在年龄构成和工作岗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例(%)]

2.2 医务人员防护标准操作的掌握情况调查显示,新冠疫情下96.02%(2 558/2 664)的医务人员接受过专业的标准防护培训,分别有96.13%(2 561/2 664)和98.20%(2 616/2 664)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前能够接受到要求做好防护措施的提醒以及体温检测。不同工作范围的医务人员在个人防护操作的掌握上,包括防护服的标准穿脱方法、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护目镜和口罩的佩戴及七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护标准操作的掌握情况[例(%)]

2.3 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及工作范围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认知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新冠肺炎疫情下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例(%),±s]

表3 新冠肺炎疫情下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例(%),±s]

影响因素性别类别男女t/F值-3.878 P值0.001年龄(岁)4.516 0.004文化程度0.870 0.419岗位≤30 31~40 41~50>50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其他医务人员例数(n=2 264)732(27.48)1 932(72.52)966(36.26)880(33.03)513(19.26)305(11.45)1 446(54.28)1 200(45.05)18(0.68)658(24.70)1 146(43.02)317(11.90)543(20.38)心理健康评分10.02±2.22 10.40±2.27 10.41±2.27 10.31±2.27 10.29±2.29 9.87±2.09 10.34±2.26 10.24±2.25 9.94±2.46 10.18±2.24 10.45±2.30 10.03±1.98 10.24±2.34 3.908 0.008

续表3

2.4 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范围和年龄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2021年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在病例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5]。Omicron是迄今为止SARS-CoV-2变异中突变位点数量最多的变异株,其中部分突变已被证明与传播性、疾病严重性和免疫逃逸有关[4]。Omicron变异株具有疾病潜伏期短、代际间隔小、病毒传播快、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以及病死率低等特点,致使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6]。因此面对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进化,在尽快研发出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特异性疫苗和有效的药物、抗体的同时,加强个人自我防护,做好标准预防,对防范和切断病毒传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3-4,7]。

我国《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8]。手是病毒传播的媒介之一,做好手卫生可有效切断接触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是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最直接、最经济有效的措施[9]。

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国内多个省份曾经报道新冠定点治疗医院、集中隔离点的医务人员发生意外暴露感染情况,更突显了医务人员标准、专业防护的重要性[10-11]。

本调查显示,96.02%的医务人员都接受了专业的标准防护培训,不同工作范围的医务人员在接受培训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已充分认识到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和教育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98.57%的医务人员表示能够掌握七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97.90%的医务人员能够掌握标准的穿脱防护服方法,95.46%的医务人员掌握穿脱防护用品的整个流程,另有96.77%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新冠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时,能够做到佩戴护目镜。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仅有67.68%的医务人员表示能够完全掌握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31.49%的人员表示部分掌握,另有0.83%的医务人员则尚未能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说明当前疫情防护培训工作中仍存在部分薄弱环节,需及时发现并加以重视。为使医务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防护知识,培训过程应做到分人群、分层次、分岗位,并及时考核,以促进将培训效果有效落到实处[12]。

本次调查中,分别有96.13%和98.20%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前能够接到要求做好防护措施的提醒以及体温检测。在进入工作区前,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实时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合理地做好防护措施,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13]。

已有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流行会对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4]。本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男性相对于女性的评分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与袁慧等[15]、戚蒙莎等[16]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与女性医务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且多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一线基层医务人员,经常需要面临职业暴露风险和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有关。此外,女性在特殊生理期,体力和抗情感压力耐受多较男性弱,这些都决定了对女性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引起重视和关注。

本研究发现,年龄同样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健康评分逐渐降低,年龄>50岁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评分最低,心理健康情况最好。以往的研究也同样发现,医务人员工作年限越长,焦虑程度越低[17]。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医务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年限增长,所拥有的工作经验也更加丰富,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工作范围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存在差异。曾参与过援鄂工作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其他组表现较好,可能因为相较与其他人群对新冠疫情认知不足和易受恐慌情绪影响,这部分医务工作者经历过援鄂工作,对新冠肺炎有着更加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和积极的信念看待疫情。

综上所述,各级医疗机构应当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新冠肺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富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以巩固培训效果,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掌握标准的防护技能。同时要做好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年轻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务人员问卷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南开大学教职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