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雅杰,陈嘉怡,张琦,李菁,李敬超
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药剂科1、内科2、特色中心3,海南 海口 570125
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体验,其属于个体的主观体验,多种因素均会对疼痛的发生产生影响[1]。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后,易引发癌痛,使患者的身心均受到严重伤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癌痛程度,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由于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疼痛阈值不尽相同,因此在患者癌痛发生的过程中,需实施有效的综合监护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和镇痛需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3-4]。本文将探讨药学监护模式在癌痛患者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肿瘤;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分;预计生存时间均超过3个月;病情均保持稳定。排除标准:有药物滥用或酗酒史;有慢性疼痛病史;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行常规镇痛指导。具体方法:(1)发放癌痛知识宣传手册;(2)每日在病房电视播放10 min癌痛知识宣教视频;(3)开展1次集中健康教育,科普常见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应用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手段;(4)患者住院全程中加强病情观察;(5)当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超过3分时,予以弱阿片类药物镇痛。
1.2.2 观察组该组患者行药学监护管理模式干预。具体方法:(1)成立药学监护小组(药师2名,肿瘤科医生1名、护士1名),小组成员均持有资格证书,所有药师具有丰富药学监护管理模式的经验。(2)依据对患者综合评估的结果建立药学监护流程。①科普教育:发放药品宣教手册,定期答疑、提问;②阶梯型给药:第一阶梯使用以NSAIDs为主的非阿片类,第二阶梯使用以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为主的弱阿片类,第三阶梯使用以吗啡为主的强阿片类。(3)酌情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4)个性化用药监测,根据每个患者所述疼痛时间、位置、强度、性质等,选择不同种类、剂量、时间、强度的药物,并全程监测用药后病情变化,随时与医师沟通。(5)局部按摩,根据患者疼痛部位,予以局部按摩缓解,15~20 min/次,1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在药学监护一周后评价以下各项指标。(1)疼痛缓解情况:癌痛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低于3分,未对睡眠产生影响,则为显效;癌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为4~6分,且睡眠质量提高,则为有效;癌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VAS评分超过7分,则为无效[5];(2)管理依从性:独立遵照服药方法,无漏服或少服,则为完全依从;需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督促下服用药物,则为部分依从;拒绝服用药物,或自行减少药物用量,则为不依从性[6];(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生活质量:应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8个维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管理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管理依从性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01<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管理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15<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癌痛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国内研究报道,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性疾病,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疼痛,其中1/3为重度疼痛,但是近70%的患者未得到规范化治疗,即使接受了镇痛治疗,也有43%的患者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有63%的患者会出现爆发痛[8]。以往在整个癌痛治疗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药师的介入,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管理缺乏规范化流程,加上患者及家属对癌痛管理知识的匮乏,使得患者的癌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致使患者的身心受到重创,甚至导致轻生的发生,因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癌痛管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9-10]。
药学监护管理模式是近些年来受到临床认可并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疼痛管理方法,该模式融医师、药师、护士为一体[11]。以药师为主导的监护小组成员一起对癌痛患者进行宣教、答疑、分析与讨论药学监护时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了药师在临床上诊疗过程当中的至关重要性。通过药师主导药学服务的开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合理用药,既减轻了癌痛患者的经济负担又提高了药物疗效与用药安全性。一项研究表明,药师通过提供教育干预、药物审查和药学服务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尤其对于慢性疼痛患者[12],他们在控制癌痛和其他症状以及解决药物相关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使晚期癌症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管理依从性率和生活质量评分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ANG等[14]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说明将药学监护模式运用于癌痛患者疼痛管理过程中,可极大减轻癌痛患者的身心痛苦,再次证实药学监护模式的应用是当下临床管理癌痛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