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音 蔡永桥 杭晶卿 金姝
干粉吸入剂(dry powder inhalation, DPI)作为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的控制用药,一直处于治疗的核心地位。干粉剂疗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如吸入装置、吸气流速、患者认知程度、吸入技巧掌握、医护指导等[1]。国内有研究者分析,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中DPI的正确应用率仅54%[2]。慢性气道疾病全程管理中,指导吸入装置正确使用贯穿整个过程,有效的指导及宣教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依从性及技巧的掌握,吸气流速是否达到最佳也与药物疗效密切相关。国外研究发现,使用吸入装置的患者中,约20%~52%的患者未达到最佳吸气流速60 L/min,影响疗效及预后[3-6]。使用吸入装置所需的最佳吸气流速是保障有效治疗的前提。目前国内测定吸气流速的装置尚不可及,故本研究希望通过测定吸气流速来评估患者的吸入药物能力,寻找吸气流速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来指导患者选择有效的吸入装置。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8例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男女不分,年龄大于18岁。纳入标准:1、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 COPD):符合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所定义的诊断标准[7]; 2、支气管哮喘(Asthma):符合2020年全球哮喘创议组织(GINA)所定义的诊断标准[8]; 3、哮喘合并慢阻肺(Asthma-COPD overlap, ACO):同时兼具哮喘及慢阻肺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伴有间质性肺病、肺栓塞、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2、慢性气道疾病非稳定期的患者;3、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吸气流速测定及问卷的患者;5、不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rmlcky08)。
1 吸入技术检查:检查所有患者使用吸入装置的技术,确保吸入装置使用规范。
2 吸气峰值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 rate, PIF)测定:In-check Dial G16®(Clement Clarke International Ltd.)是专业测定吸气峰值流速的装置,按内在阻力共分为6级,本研究中所选择吸入装置为Diskus®,阻力级别为中低阻力。平静状态下呼气后用力吸气,连续测试3次,记录In-check Dial G16®所测得3次中最大数值[9]。
3 肺功能测定:先完成PIF测定,同一日完成肺功能检查,或记录半年内稳定期肺功能数值。使用德国Jaeger®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按《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容量检查》所要求的步骤完成[10]。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 test。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及分类资料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检验、偏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绘制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判断未达最佳吸气峰值流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界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共纳入168名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患者(表1),男性119人(70.8%),女性49人(29.2%),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67人(39.9%)、支气管哮喘94人(56.0%)、慢阻肺合并哮喘7人(4.0%)。所有纳入患者平均年龄(66.48±10.77)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23.56±3.75)kg/m2。所有入组患者的PIF均≥30 L/min。88.5%(147/168)的患者达到最佳PIF,仍有12.5%(21/168)的患者没有达到最佳PIF。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
以PIF 60 L/min的最佳吸气流速为界分为两组,比较肺功能指标(表2),显示肺功能指标(VT、IRV、IC、VCmax、FVC、FEV1、FEV1/FVC、PEF、MEF75、MEF50、MEF25、MEF75/25、DLCOSB、TLC)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功能指标(MV、ERV、RV、RV/TLC、FRC)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PIF组间肺功能比较[M(Q1,Q3)]
年龄、BMI、性别、所有肺功能指标与PIF做相关性分析,可见PIF与BMI、性别相关系数分别为0.064、0.09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F与年龄、肺功能指标(VT、MV、ERV、IRV、IC、VCmax、FVC、FEV1、PEF、MEF75、MEF50、MEF25、MMEF75/25、DLCOSB、VA、RV、FRC、TL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IF与ERV、MEF75、MEF50、MEF25、MEF75/25、RV、FR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18、0.140、0.135、0.110、0.119、0.106、0.067,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VT、MV、FEV1、V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193、0.155、0.186、0.157,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V、IC、VCmax、FVC、PEF、DLCOSB、T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326、0.228、0.215、0.233、0.303、0.244,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IF仅分别与IC、DLCO的相关系数r>0.3,呈弱相关;IC的相关系数r=0.326,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LCO的相关系数r=0.303,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年龄及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r均小于0.3,无明显相关。IC与DLCOSB相关系数r=0.677,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中度相关;进一步与PIF行偏相关分析,当IC不变的情况下,DLCO与PIF相关系数r=0.124,P=0.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DLCOSB不变的情况下,IC与PIF相关系数r=0.166,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与PIF做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PIF=57.091+7.917×IC,R2值0.106,调整后R2值0.101,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当PIF<60 L/min,选取IC值构建ROC曲线,IC对应的AUC值为0.814,P<0.001。IC最佳界值为1.27L时,敏感度76.2%,特异度83.0%(图1)。
图1 IC判断未达到最佳PIF的ROC曲线
慢性气道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病,稳定期的有效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急性加重,减少死亡,提高生活质量[7]。在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管理中,吸入给药是目前治疗的基石,DPI是最为常用的吸入剂型。DPI主要通过吸气流速获得有效的药物剂量沉积于肺内,发挥治疗作用,吸气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目前,现有DPI装置均要求最佳PIF为60 L/min,最低PIF为30 L/min[1]。未达到最佳PIF可能导致疗效的差异[4]。
本研究纳入的稳定期患者均能达到最低PIF,但仍有12.5%(21/168)的患者没有达到最佳PIF。以最佳PIF 60 L/min为界分为2组,显示两组人群年龄存在明显差异,未达到最佳PIF的人群年龄较大,随着年龄增大,可能导致PIF的降低。两组间肺功能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性,未达到最佳PIF患者的肺功能,特别是通气功能指标,均低于达到最佳PIF的患者,提示通气功能对是否达到最佳PIF存在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将肺功能所有指标与PIF做相关性分析可见,IC是与PIF相关性最大的肺功能指标。IC是指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两者行线性回归分析可见,IC与PIF呈因果关系,当IC值越大,PIF值也随之增大。当患者更加用力深吸气时,可以提高PIF值。调整后R2值0.101,有一定拟合度,为10.1%,表明PIF可能受多种因影响,IC只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以IC值判断未达到最佳PIF的ROC曲线,最佳界值为1.27L,特异度与敏感度均较高,提示如果IC值未达到此界值, PIF达不到最佳的可能性较大。
指导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使用吸入装置时,能够了解其是否掌握了吸入技术,但吸气流速是否达到最佳无法判断。Yokoyama H.等研究发现,当最大吸气流速分别为90 L/min、60 L/min、40 L/min、30L/min、20L/min ,所对应的药物释放量分别为11.3 μg、10.1 μg、8.4 μg、6.6 μg、2.9 μg 。说明随着最大吸气流速的降低,特别是低于最佳PIF时,药物释放量明显减少,意味着药物肺内沉积率下降[11]。Loh C.H.等研究阐明当慢阻肺患者PIF≤60 L/min,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增多,90天再住院率增高[4]。目前In-check Dial G16®装置在我国尚不可及,通过测定吸气流速选择患者用药装置,存在一定困难。肺功能在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已成为一项普及性高、接受度高的检查,并已逐渐在社区医院开展,是评估慢性气道疾病严重度的一项可靠指标。本研究发现当肺功能指标IC<1.27L时,可能出现PIF达不到最佳的情况,从而筛选出这部分人群,更关注这类人群的DPI使用情况,评估吸入药物能力,必要时更换吸入装置,改善疾病的预后。
综上所述,在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治疗中,选择吸入药物装置前,行肺功能检查可评估患者吸入药物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纳入人群以男性为主,纳入的总人数偏少,未对慢性气道疾病种类分层分析。虽然IC与PIF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拟合度偏低,说明还有其他因素亦可导致PIF未达到最佳。这些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