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 王树宏 王 毅
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存在着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单一和评价过度关注结果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借鉴国内外教育评价的先进理念及方法,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评价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一般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数理逻辑的评价,这种单维度的智力评价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忽视了评价的发展功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不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及评价观,对促进学生评价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多种智能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应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和学校教学中所分的学科领域,在评价实践中应设计多种智能评价领域,包括学术性智能领域、表现性智能领域、建构性智能领域、社会性智能领域等,并且针对不同评价领域的关键特性设计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示自己的才能。
学校实施的“七品素养评价”从“雅气质、善学习、富创意、勇担当、悦合作、会健身、乐生活”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查的内容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对应,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详见表1)
表1 七品素养评价
(续表)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学校是评价的主场,教师居于最主要的评价主体地位,学生对评价结果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除了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外,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学校、社会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共同体,三方要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因此,要把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形成由教师、家长、学生自己、学生同伴、管理者、指导团队、社区工作人员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家校社”共育评价主体。
学校多年来实施的跨学科学习将“家校社”共育多主体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在跨学科学习中,学校是课程组织、管理、实施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指导的主体,社区、专业指导团队是协同学校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的主体,家长则担任陪伴者、合作者、指导者、课程开发者等多重角色。因此,跨学科学习评价的主体应该根据课程方案来设计,如在“认识乐群”这一跨学科学习中,学校设计了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四类评价主体。(详见表2)
表2 “认识乐群”表现性评价表
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参照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这会阻碍教学质量的进步、教师水平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综合运用“631”学业评价和5P-R等多种评价方法,构建了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
“631”学业评价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学科综合展示评价、过程性评价三个维度,按6∶3∶1比例计入总分,并最终以等级的形式呈现。总分计算公式为:学业评价总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60%+学科综合展示评价成绩×30%+过程性评价成绩×10%。学业水平测试分值占比60%,一至二年级学生不统一组织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为平时成绩;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学期末考试成绩,试题由区教科院统一提供。学科综合展示评价分值占比30%,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分项考核学科知识与技能,一至二年级为情境化任务,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完成指向学科素养的挑战性学习任务;三至六年级为主题化展示,学生采用TCI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阐述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展示。过程性评价分值占比10%,侧重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课外学习、作业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等。
5P-R指的是产品评价(produce assessment)、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剖面评价(profile assessment)、实作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和雷达图评价(Radar map assessment)。
产品评价坚持“以终为始”的结果导向,对学生的静态产品(如作文、报告、劳作、模型、绘画、网页、建筑作品等)及动态产品(如表演、实验、观察、讨论、演讲等)进行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由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完善电子档案袋,其内容包含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作品等,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剖面评价即根据某跨学科课程的评价内容,设置若干项目,在学习前及学习结束后分别加以评分,其结果用剖面图显示,用长短的直线或起伏的折线显示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学生本人在各种能力上的差异及学生个体的进步情况。
实作评价主要运用观察分析,对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实作)如演技、实验、观察、讨论、演讲等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价值取向的评价,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雷达图评价展示的是学生不同时间在探究力、合作力、沟通力、创造力、审美力、技术力、表达力等方面的素养情况,全面展示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强调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尤其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形成能力的考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不利于总结经验,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及结果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分析得失,适当调整教学环节,优化学习成果,促进反思与迭代。
下面笔者以学校的“最炫海鲜街”跨学科学习为例,来了解评价对跨学科课程实施所起的作用。(详见表3、表4)
表3 “最炫海鲜街”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
表4 “最炫海鲜街”跨学科学习产品评价
(续表)
我们从以上两个评价量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此项目评价既科学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对自己的项目产品进行改进与优化,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的运用程度与发展水平、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进行了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探索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成果并以其进步幅度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它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打破了过去的唯分数论,将关注的视角从学习结果前移至起点及发展过程,学生不再是“与别人比”,而是“与自己比”,强调被评价对象自身的进步及发展趋势,关注其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获得。增值评价需要两方面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持:一是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为每个学生生成唯一的识别码,建立针对学生发展的档案信息;二是建立统一的学生发展测评体系,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测评方案、工具及实施模式等。
学校开展的大数据支持下的增值评价改革包括学生成长档案袋和“七品素养评价”,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学生成长档案袋采取线上记录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证据及成长证据,诸如学习作品、作业、阶段性成绩等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师、家长或学生自己每个学期末将其上传到平台中,实现学业评价和个体发展的全方位监控。“七品素养评价”是由各科教师以星级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评测,系统会自动生成反映每一个学生每个学期的综合素质雷达图(见图1、2)及反映学生在几个学期内成长变化的折线图,检测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统计创新了评价工具、优化了评价数据管理与分析、强化了评价结果的运用,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我成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图1 学生综合素质雷达图①
图2 学生综合素质雷达图②
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关注教育的本质要求,使教育回归本原和初心,构建了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客观、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及不足,明白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让成长真实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