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悠悠承壮志 窑火烈烈塑传奇
——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郭晓龙的“碰瓷”生活

2022-10-08 11:25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磁州窑雕塑陶瓷

磁州窑位于邯郸市磁县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经南宋、元明清延烧至今。磁州窑瓷器造型丰富、品种繁多,胎质较粗、格调粗犷,纹饰洒脱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水风景、动物花鸟、人物故事、诗词歌赋、民谣俗曲皆可入画,磁州窑是当时北方影响最大的民间窑场,影响遍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西、安徽和广东等地,形成庞大的磁州窑系。

2014年3月20日,在北京798国际艺术园区,一位来自磁州窑故乡——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的小伙子正式向当代著名雕塑大师陈宝国拜师,陈大师欣然收徒。因为之前他看过这位小伙子的雕塑作品,非常有功底和创意,爱才之心、提携后生之意油然而生。这位得到大师欣赏的小伙子叫郭晓龙,是彭城镇最年轻的省级注册陶艺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家,磁州窑新一代瓷塑艺术传承人。

1 扎实技艺功底的养成

郭晓龙,1988年3月出生在彭城镇的一个陶瓷世家,其家族五代人都从事磁州窑陶瓷工作,其家庭被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授予“磁州窑陶瓷世家”、“磁州窑陶瓷艺术名家”等荣誉称号。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小时候的耳濡目染,晓龙幼年便对玩泥巴捏泥人非常感兴趣,六岁开始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画艺术,十岁时师从著名陶瓷艺术家刘珂学习绘画。十三岁时,又师从武计凌老师开始学习国画,其多幅作品先后荣获省美术家协会奖励。

高中毕业后,他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进修,毕业后回到家乡彭城镇潜心于自己钟爱的陶瓷雕塑事业。彭城古镇有着深厚的磁州窑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陶瓷艺术大师,这让他有幸学到许多陶瓷技能和知识。这段时期,他先后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立忠、任双合、闫保山和陶瓷雕塑家王兴的陶坊和工作室,学习磁州窑制作最基本的拉坯、红绿彩、黑白刻、铁绣花等传统技法,同时他还外出拜师求教,河南著名民间雕塑家陈先智、邢台学院的郭英、天津美术学院韩金山等老师都对其进行了精心指导。十八九岁的男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当许多男孩子沉溺在电脑前玩游戏或外出聚会游玩的时候,他却每日坐在寂静的条洞内与陶泥为伴,紧盯器皿,双手或雕刻、或捏坯,眼睛里除了专注还是专注,无时不刻的工作似乎成了他的标签,这对于爱玩爱闹的80后来说匪夷所思,然而他却说:“我喜欢磁州窑,工作就跟玩一样。”把自己学到的书画、雕塑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之中,每日重复着单调的和泥拉坯、精雕细刻工作,因为他深知耐得住寂寞才能拥得繁华,寂寞是一个人成功的必修课。

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再加上名师的指点,晓龙打下了坚实的陶瓷技艺功底和基础。2008年他被授予省工艺美术家称号,成为磁州窑新一代瓷塑艺术的传承人。郭晓龙心底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创立自己的陶瓷工艺创作室,将磁州窑艺术发扬光大,他一直在丰满着自己的羽翼,在寂寞中期待着展翅高飞那一天的到来。

2 个性化技艺之路的开拓

2010年,晓龙和同样爱好陶瓷的哥哥一块儿在自家的院子里安装了煤气小窑炉,成立了自己的小陶坊,开始了独立的陶瓷创作之路。但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对从事陶瓷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创业伊始,困难重重陷困局。技术、营销、资金三大难题一齐向他们压来,首先是生产技术问题,泥料的配比、窑炉火候的掌握,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个微小的差别和疏忽就能让整窑作品报废;其次是销售问题,因为独立创作的作品没有知名度,陶坊的位置又非常偏僻,客户找不到,产品销量少,而且卖不上价钱;第三是资金问题,晓龙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建窑炉、买原料、购设备的资金都是父母赞助,这样一来家庭生活就更加紧张了。许多人劝晓龙别干了,赶紧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吧,可晓龙却说,弘扬磁州窑文化是我的最大心愿,我的梦想就是要在磁州窑这块艺术的天地里干出一番事业来,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进退维谷之时,当地就业部门得知了郭晓龙面临的困境,帮他申请加入了正在全省开展的“创业帮扶工程”,并派帮扶人员专门帮他做市场调查,还聘请专家为他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就业帮扶增强了郭晓龙的创业动力,激发了他的创业激情,郭晓龙决定在传承磁州窑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发展陶瓷雕塑,他一方面临摹南北朝和隋代的青瓷佛像雕塑,另一方面创作现代题材的陶俑。随着品牌的形成和知名度的提高,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宾馆、会所和收藏家相继订购郭晓龙的作品,他的瓷雕艺术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很多以前从事磁州窑艺术的老艺人们下岗失业,郭晓龙咨询当地就业部门后,到众多老艺人家登门拜访,将他们请到他创立的磁州窑艺术研究中心工作,他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共同致富,共同弘扬磁州窑艺术。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郭晓龙认识到,品牌是他永恒的追求,而“独具特色”和“与众不同”是打造品牌的法宝。品牌不是靠文字和口号来缔造,而是要靠产品和创意。产品是代言,文化是核心,品质是保障,认同是关键。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晓龙要在磁州窑宋金元时期的白底黑花和红绿彩等传统艺术基础上开拓出一条全新的、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创作重点放在陶瓷雕塑上。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选中含铁量高、粗粝挺硬、质感较强的大缸土,烧出的雕塑兼具青铜的高贵、石雕的厚重,又有瓷雕的朴素,充分显示了磁州窑特有的雄浑豪犷的艺术风格。为学习当代陶瓷雕塑设计理念,2011年他又到邢台学院雕塑系进修学习,学院教育加上自己的传统技法训练与积累,让晓龙如虎添翼,创作理念和水平有了一个大的跃升。2011年7月,他把自己的陶坊搬到了磁州窑富田遗址,在一个古窑上正式挂上了“晓龙瓷雕”的牌子,创办了“晓龙瓷雕”工作室。这期间,他先后创作出了“老子出关”、“达摩面壁”、“钟馗嫁妹”、“关公夜读”、“龙之尊者”以及“磁州窑火”、“杜康造酒”等系列作品。在创作中,晓龙创造性地把当代时尚元素融入到磁州窑传统的艺术风格之中,形成了“粗犷与文韵相结合、豁达与细腻相统一”的特色,得到了市场和专家的广泛认可。2012年,他的瓷雕作品“贵妃醉酒”在“峰峰杯”河北省陶瓷设计大赛中荣获奖项。在之后的创作中,郭晓龙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创作了迎合现代人审美的“糖葫芦”、“足球娃娃”等一批陶艺作品。

2013年11月,磁州窑收藏协会副会长王保付先生慧眼识才,力邀郭晓龙共同创办了“磁州窑艺术研究中心”,一手挽起宝贵的磁州窑艺术传承,一手开创适应现代的陶瓷雕塑新风,晓龙每日指导十几个爱好陶艺的年轻人在古色古香的磁州窑条洞里潜心创作,古老的磁州窑文化艺术在青年一代人中得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

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郭晓龙发现许多人对磁州窑文化并不了解,甚至包括许多当地人,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磁州窑,把磁州窑文化传播出去。作为一名80后手工匠人,为了让这些“老手艺”得到“新传播”,获得“新生命”,郭晓龙萌生了用短视频来记录、来展现的想法。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儿”,他找来了专业的导演和摄影师,从创意、策划入手,在制陶过程中加入故事情节,让传统工艺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大家。在抖音短视频中,“郭窑主”把制陶技艺搬上了网络,让磁州窑走上了“网红之路”,用诙谐有趣的小故事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点赞。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郭窑主”便收获了1763位忠实粉丝和累计超过20万的浏览量,实实在在地将磁州窑文化传播到了千家万户。网友评价道:传承不止,匠心不灭。郭晓龙不忘初心默默守护家乡的文化之“魂”,他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使传统工艺绽放出了时代光华。如今,郭晓龙已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公司——原素陶艺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区搬到了彭城古老的东阁遗址,为自己下一步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晓龙深知,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刚刚起步,只有不断地提升本领,打造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创业之路,他有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心,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一颗推陈出新的心,在传承、发扬磁州窑艺术的道路上,他正甩开大步,风雨兼程。

猜你喜欢
磁州窑雕塑陶瓷
巨型雕塑
趣图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陶瓷艺术作品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
陶瓷鉴赏
自然雕塑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