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矿区太原组煤层气开发地质特征及产能优化

2022-10-07 11:06刘一楠徐立富
煤炭科学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气气量煤层气

刘一楠,吴 翔,李 勇,徐立富

(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 言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埋深在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9.82×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2.51×1012m3,但是大量低产低效井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煤层气产能提升和产业发展[1-3]。古交区块位于沁水盆地西北部,属于晋中断陷,或称西山断陷,勘探开发总面积606.18 km2,目前全区开发井300余口,日产气约10万m3以上。但是古交区块直井多数呈现低产特征,很大一部分直井产气量小于500 m3/d,同时还有部分水平的产量小于2 000 m3/d。

针对煤层气高产区评价参数和标准,前人已经开展大量研究[4-7]。中高煤阶煤层气评价中,煤层气资源规模及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吸附饱和度、原始渗透率、有效地应力、构造发育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权重较大[8-10],并且提出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和水文地质条件因素等作为选区评价的关键参数[11-13]。我国煤层气储层地应力普遍较大,具有低含气饱和度、低渗透率和低储层压力的特征,增加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度[14-16]。如何优选科学合理的评价参数,明确影响煤层产气量的关键因素,是煤层气单井采收率提高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古交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是以往的勘探开发层段主体为山西组,针对下部太原组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开发潜力尚不明确。基于最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系统评价太原组8、9号煤层的地质、储层和含气性特征,通过排采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预测,为后续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沁水盆地西北部,处在华北板块山西过渡块体的中部(图1)。整个西山煤田中部和西部被南北向褶皱贯穿,构成东缓西陡的复式向斜,边缘断裂带由燕山期西倾的逆断层和东倾的正断层组合而成[17]。本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厚100~200 m,由砂、泥岩夹石灰岩和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局限浅海、障壁岛、潟湖、潮坪、三角洲等环境[18]。

图1 古交矿区主要断裂和构造发育情况Fig.1 Main fractures and structures distribution in Gujiao mining area

古交矿区含煤地层为单斜构造,整体倾向西至南西,地层倾角5°~15°。区内主要发育狮子沟-马兰向斜、童子川向斜及峪道川向斜。东部断层欠发育,仅见落差范围在25~50 m的杜尔坪断裂带。西部的受狮子沟-马兰向斜控制,区内地层平缓,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小于10°。区内陷落柱不发育,燕山期狐偃山岩浆侵入体居于矿区西南隅[19-20]。8号平均煤层埋深504.65 m,从变化规律来看,中部地区的煤层埋深较大,为600~900 m不等,北部和东南部埋深较小,为300 m左右。8、9号煤层之间的间距很小,9号煤层的埋深具有和8号相似的规律,即中部地区的煤层埋深较大,为600~900 m不等,北部和东南部埋深较小,为300 m左右。

2 开发地质特征

2.1 煤层厚度和煤岩煤质

8号煤平均厚度2.62 m,9号煤平均厚度2.69 m,整个目标层段厚度在2.08~9.10 m,平均厚度为5.31 m。8号、9号煤层从西北向东南总体上有变厚的趋势,但地区间煤层厚度差异比较大(表1)。

表1 太原组8号和9号煤化学组成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al seams No.8 and 9 in the Taiyuan Formation

在北部屯兰、东曲矿区太原组煤层厚度变化范围小,在4.5~5.5 m,平均厚度约为5 m。在中部邢家社地区煤层厚度变化范围比北部要大,在4.0~6.0 m,平均厚度也大致为5 m 。由8号和9号煤层原煤灰分(Ad)和全硫含量可知:研究区内以低灰煤为主,中灰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西北部,邢家社煤岩灰分在20%左右。研究区大部为低硫煤,中硫煤在研究区中部,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中高硫煤比较少,并且以环状形式分布其中。

2.2 含气性和储层物性

通过煤层气井采样测试与煤矿钻探取心测得的含气量测试,大部分地区含气量在6 m3/t以上(图2)。8号煤层的含气饱和度88.82%,含气量范围在5.46~15.71 m3/t,平均11.70 m3/t。9号煤层的含气饱和度96.59%,含气量范围在6.90~14.73 m3/t,平均11.34 m3/t 。横向上,在区块的中部和东南部,煤层气大量富集;垂向上,一般下部煤层煤层气含气量高于上部煤层;同一煤层,深部的煤层气含量高于浅部,符合煤层气的一般分布规律。马兰—草庄头向斜中南段和杜尔坪断裂带南部(邢家社勘探区及邻近地段和麦地掌与小回沟矿区附近)2个富集中心,是古交区块内最具有开发前景的地段[19]。

图2 太原组煤层含气量分布Fig.2 Gas content distribution map of Taiyuan Formation coal seams

研究区煤层内生裂隙较为发育。从生产矿井及钻探采取的煤心中均可观察到在NWW,NNE和NE,NW向上各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NE和NW向两组裂隙平直且紧密,属于压扭性。NWW和NNE向两组裂隙轨迹平直,呈张开状态,属张扭性,两组裂隙互相切割。煤层裂隙中除某些地方可见局部方解石脉以外,一般无充填物[19,21]。

研究区煤储层压力梯度为0.002 9~0.006 5 MPa/m,属于欠压储层。8号煤层储层温度平均23.71 ℃。8号煤的兰氏体积介于19.36~27.91 m3/t,平均为23.36 m3/t,兰氏压力介于1.24~2.89 MPa,平均为1.93 MPa。压力小于1 MPa时,煤的吸附性随压力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大于3 MPa后煤的吸附能力增加逐渐变缓(图3a)。9号煤的兰氏体积介于18.51~27.41 m3/t,平均为22.50 m3/t,兰氏压力介于1.28~2.95 MPa,平均为2.07 MPa。压力小于1 MPa时,煤的吸附性随压力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大于3 MPa后煤的吸附能力增加逐渐变缓(图3b)。

图3 储层温度下8和9号煤的等温吸附曲线Fig.3 Adsorption curves of No. 8 and No. 9 coal at reservoir temperature

2.3 试井和压力分析

研究区8号煤井底流压主要分布于3~7 MPa ,平均5.28 MPa 。煤层压力梯度均小于1,主要介于0.004~0.008 MPa/m(77%),平均0.006 6 MPa/m。8号煤层位于主力煤层最上部,其见气压力能代表单井见气压力。煤层见气压力主要分布在2~2.5 MPa,占统计总井数48%,见气压力大于1.5 MPa的井占了总井数的81%(图4)。在目前所有已见气井中,8号煤层见气压力最高为2.49 MPa,最小为0.67 MPa。

图4 研究区煤层井底流压、储层压力和见气压力分布区间Fig.4 Distribution interval of bottom hole flow pressure,reservoir pressure and gas breakthrough pressure of coal seam in study area

3 排采情况分析

研究区煤层气井产水较少,产水井直井平均产水0.81 m3/d,水平井平均产水1.95 m3/d,直井平均水气比4.3 m3/km3,水平井平均水气比1.34 m3/km3。研究区2019年投产新井目前处于排水降压阶段,平均日产水0.79 m3/d,2018年投产井目前平均日产水1.44 m3/d,2017年投产直井目前平均产水0.77 m3/d,水平井1.27 m3/d,2016年投产直井平均产水0.25 m3/d。

3.1 构造影响

古交区块不同生产区域生产差距较大,受构造运动影响,在狮子沟-马兰向斜核部,单井产气量较低,并且形成连片低产区域,停排井都处于狮子沟-马兰向斜核部区域。目前产气效果最好的区域为北部中社地区及东北部龙子沟地区,目前直井平均产气量分别为1 112和844 m3/d。邢家社南部、北部及马兰向斜核部目前平均产气量分别为513、473、98 m3/d。

受到构造运动影响,导致马兰向斜核部渗透率变差,地层应力集中,压裂时加砂困难,工程改造效果较差,最终导致产气量降低,在该区域形成连片低产井。根据压裂曲线统计,目前古交区块产量小于500 m3/d的井中加砂困难井有34口。

3.2 见气压力

临界解吸压力对古交区块产能影响较大,由于全区缺乏临界解吸压力测试数据,根据生产数据,用见气压力替代临界解吸压力,定性分析全区临界压力分布情况。从8号煤见气压力与产气量统计来看,见气压力与单井平均产气量呈指数相关,见气压力达到1.8 MPa时产气效果较好(图5a)。8号煤和9号煤为主力产层,选择主力煤层上部煤层研究全区的见气压力比较准确。研究区8、9号煤的储量丰度相当,压裂方案是全部压开2套煤层,8号煤见气压力能够代表井的见气压力,也能够定性描述区块的临界解吸压力。

图5 研究区见气压力与平均产气量关系和单井投产时间分布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pressure and average gas production in study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single well production time

分析研究区已有的173口投产井,其中投产时间主要介于1~3 a,占总井数77%(图5b)。根据目前已有生产数据,见气压力与产气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在主力煤层见气压力较低的区域,气体解吸困难。

3.3 排采控制

研究区部分井由于停机检泵修泵或者管线等问题,导致暂时关井,关井后裂缝或者孔喉中的煤粉发生沉淀,导致地层渗透性变差,产量降低,影响最终的产气效果。其中研究区XJS019-1 V井经历2次停井,在排水降压阶段停井后,产水量从1.2 m3/d 降至0.4 m3/d,在产气阶段停井后,产气量从700 m3/d 降至500 m3/d。XJS019-2D井经历两次停井,在排水降压阶段停井后,产水量从1.2 m3/d降至0.8 m3/d,在产气阶段停井后,产气量从500 m3/d降至350 m3/d。两井均因停排导致煤粉沉淀,储层渗透性变差。

4 开发潜力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造成低产井的原因包括有:构造运动导致地应力集中,工程改造困难;主力煤层见气压力较低,气体解吸困难;由于生产原因间隙性排采,导致裂缝或孔喉堵塞等。目前古交大部分低产井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储量丰度较低区域及见气压力较低区域,就目前掌握的地质资料及钻井情况来看,前期布井大部分集中于这些区域,这也是目前造成古交区块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原因[22-25]。

4.1 开发效果评价

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源丰度和见气压力对煤层气产气效果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当储量丰度达到0.4×108m3/km2,见气压力大于1.8 MPa时,20 a累计产气量达到957×104m3。当储量丰度达到0.3×108m3/km2,见气压力达到1.2 MPa时,20 a累计产气量达到739×104m3。当储量丰度为0.2×108m3/km2,见气压力小于1.2 MPa时,20 a累计产气量达到559×104m3。基于此,可以划分不同的有利区段,其中资源量丰度大于0.4×108m3/km2(图6)。

图6 不同资源丰度和见气压力条件下煤层产气量差异Fig.6 Gas production difference of coal seam under different resource abundance and gas pressure

4.2 井型和井网选择

根据古交区块地质特征参数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参数数值埋深/m650煤层厚度/m3.5渗透率/m210-16孔隙度/%4.5煤密度/(g·cm-3)1.5储层压力/MPa2.26初始含气量/(m3·t-1)10.2含气饱和度/%94.52朗格缪尔体积/(m3·t-1)21.63朗格缪尔压力/MPa2.27

模拟不同井型单井及不同井网开发效果,以产能或经济性为原则对井型(包括水平井裂缝间距、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裂缝长度等)、井网(包括水平井井网、直井菱形井网及水平井+直井混合井网等)进行优化(图7),得到最优井型和井网。具体为:①以水平井经济效益为目标优化水平井长度,得出最大经济效益对应的水平井长度;②控制水平井长度一致,逐渐增加裂缝条数来缩小裂缝间距,得出最大经济效益对应的压裂段数;③通过水平井产气利润为目标优化裂缝长度,得出最大经济效益对应的裂缝长度。

图7 直井菱形井网及水平井+直井混合井网优化模式示意Fig.7 Optimization model of different well pattern combination types

模拟后发现:通过水平井经济效益为目标优化水平井长度,随着水平井长度的增加,其产气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但其钻井成本在逐渐增加,在水平段长度为700 m左右时,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当水平井长度一致时,随着裂缝间距的减少,水平井累计产气量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压裂费用相应增加,在压裂段数在8段时(对应裂缝间距),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将裂缝长度转化为加液量来计算其成本,通过水平井产气利润为目标优化裂缝长度,随着加砂量的增加,裂缝长度增加变得缓慢,其产气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但其压裂成本在逐渐增加。在裂缝长度为80 m左右时,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随着水平井井距的增加,单井累积产气量增加,但增加幅度在逐渐降低,当水平井井距达到300 m时,继续增加水平井井距,水平井累积产气量往后几乎不再增加,此时压力波达到最大波及范围,水平井井距最优为300 m。随着定向井与水平井距离的增加,压力波及范围增大,当距离增大至350 m时,产气量增加幅度大幅降低,在定向井与水平井距离达到350 m时,布井开发效率达到最大。随着短轴长度的增加,模型内定向井数量降低,相应的产气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先增加后降低,当短轴距离为200 m时,模型经济效益达到最大。随着定向井菱形井网长轴距离的增加,累计产气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当长轴距离达到300 m时,累计产气量几乎不再增加,此时的压降漏斗不在往外扩展,菱形井网最优长轴距离为300 m(图8)。

图8 不同井网优化条件下的累计产气量Fig.8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under different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conditions

5 结 论

1)研究区主力煤层分布稳定,厚度中等,埋深适中,生气能力强,含气量高。煤层物性中等,含气饱和度高,临储比高,见气时间早,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2)影响研究区煤层气开发的因素包括构造运动导致地应力集中,工程改造困难;主力煤层见气压力较低,气体解吸困难;开发过程中间隙性排采,导致裂缝或孔喉堵塞等。其中大部分低产井处于应力集中、储量丰度较低及见气压力较低区域,是造成研究区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3)基于资源丰度和见气压力对煤层气产气效果进行模拟,当储量丰度达到0.4×108m3/km2,见气压力大于1.8 MPa时开发效果较好。研究区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700 m、压裂8段、裂缝长度80 m时,经济效益最佳。水平井井距最优为300 m。随着定向井与水平井距离在350 m时,布井开发效率达到最大。在定向井菱形井网中,短轴距离为200 m、长轴距离为300 m,开发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产气气量煤层气
做人要有气量,交友要有雅量
冷却液溢出问题研究
气量可以学习吗
山西今年将全面实行煤层气矿业权退出机制
王旦的气量
沼液絮凝上清液预处理对甜高粱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结束并关井
气量三层次
国家能源局印发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ST煤气30亿元收购夕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