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花,黄利波
(1.靖西市植保站,广西靖西 533800;2.靖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靖西 533800)
靖西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总面积约3 322 km2,辖11 个镇8 个乡,总人口为65 万人。靖西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1 ℃,水稻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13 333.3 hm2。近年来,虽然靖西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长,但由于管理水平较低,水稻生产中病虫害频发,且农户种植水稻过程中过度依赖农药,最终导致水稻抗病能力减弱、农药污染扩大、稻田生态被破坏,稻米品质也受到严重影响[1-3]。为提高水稻品质,解决水稻生产中农药、化肥用量不科学的问题,靖西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促进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广水稻绿色增产技术,于2021 年实施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项目。在项目示范区内以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科学制订方案,重点示范以释放天敌昆虫生物防治为核心的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模式,提高使用绿色防控产品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精准性、科学性、简便性和实用性,实现了不同防治技术的有机结合和集成创新,对推进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高靖西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示范区位于广西靖西市新靖镇常富村、化峒镇民强村、八德村及三友村。项目实施时间为2021 年4—9 月。按照整建制连片推进的原则,核心示范面积561.34 hm2,其中新靖镇常富村161.33 hm2、化峒镇民强村166.67 hm2、八德村166.67 hm2、三友村66.67 hm2,安排在中晚造实施。
虫情监测显示,项目示范区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发生程度为2 级(中等偏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程度为2 级(中等偏轻)。
为体现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模式的实施效果,设置示范区和对照区。示范区采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对照区采用常规防治技术(见表1)。
表1 示范区与对照区防治技术对比
2)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 d,降低虫源基数;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能力。
3)生态工程。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保护和提高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害虫天敌的控害能力[4]。
4)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育苗期,采用0.425~0.850 mm 防虫网覆盖,有效阻隔水稻蚜虫、稻蓟马的侵害。
5)采用烟稻轮作。上半年种植烤烟,下半年种植水稻,使第一代二化螟、三化螟幼虫无法存活,降低虫源基数。
1)种子处理。针对苗瘟、病毒病、稻飞虱及螟虫等苗期病虫害,可通过药剂拌种或浸种,减少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用药。选用咪鲜胺、氰烯菌酯、乙蒜素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选用吡虫啉种子处理剂和毒氟磷拌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叶蝉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花叶病等病毒病。
2)秧苗带药移栽技术。水稻秧苗带药移栽既可有效预防移栽田稻叶瘟,也可对第一代螟虫等害虫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秧苗移栽前3 d 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叶瘟、稻蓟马、稻飞虱和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赤眼蜂的释放分3 次进行,每次间隔3~5 d,第1 次释放时间为2021 年8 月16 日、17 日,第2 次释放时间为2021 年8 月23 日、24 日,第3 次释放时间为2021 年8 月30 日、31 日。每次放蜂每667 m2投放4 个球形放蜂器,每个球形放蜂器含2 000 头当地优势品系螟黄赤眼蜂,3 次放蜂每667 m2共释放螟黄赤眼蜂24 000 头[5]。
扫描条件同“2.5”项下,对Lut在Lut-PC及Lut-PC-SD中的存在状态进行XRPD扫描分析。由结果可知(图6),Lut制备成Lut-PC后,呈现典型的无定形状态,表明形成了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将Lut-PC制备成Lut-PC-SD后,Lut在Lut-PC-SD中同样以无定形状态存在。
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每2 hm2稻田安装一盏诱虫灯,呈“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灯距地面1.5 m左右,2021 年4—10 月上旬每天夜间开灯,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的成虫。
生物农药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每667 m2使用100 亿·g-1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每667 m2使用5%井冈·蜡芽菌100~150 mL,兑水50~75 kg喷施水稻,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每667 m2使用1.8%阿维菌素EC 50 mL 喷施水稻,防治稻飞虱。
合理轮用与混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避免长期、单一地使用同一药剂;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6-7]。
2021 年靖西市成立农作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靖西市植保站全体人员及相关乡镇农技站人员组成。同时,明确人员与职责分工,确保事有专管机构、人有明确之责,切实加强协调指导,强化属地管理、项目主体责任和行政推动,确保示范项目工作落到实处,工作有序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靖西市组织专题培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农民田间学校、实地观摩、示范展示及现场指导等多种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等宣传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用药等内容,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让广大农民亲身体会技术集成的优势,引导农民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增强自觉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意识,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范围。
靖西市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桂农业发〔2017〕112 号)有关规定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规定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自我督查工作,对示范区建设数量和面积不足、在示范区使用非绿色防控技术、使用中等毒以上化学农药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通报,确保各项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示范区的防治措施为放蜂+施用生物农药1 次,对照区的防治措施为常规施用化学农药防治2 次。经专家组验收查定,示范区和对照区田间病虫害发生率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示范区稻纵卷叶螟卵寄生率比对照区降低56.42 个百分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比对照区下降1.00 个百分点;枯心率比对照区下降0.18 个百分点。
表2 示范区和对照区的田间病虫害发生率 单位:%
4.2.1 经济效益
1)节本部分。示范区施用1 次生物农药,对照区施用2 次化学农药,按喷药人工费用20 元/667 m2、农药费用20 元/667 m2(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单价相等)计算,每667 m2可节省人工费20 元、节省农药费20 元,561.33 hm2共节省人工费、农药费约33.68 万元。
2)增效部分。水稻收获后,测量项目示范区水稻产量,项目示范区水稻产量为661.5 kg/667 m2、对照区水稻产量为630 kg/667 m2。与对照区相比,示范区水稻产量约增加5%,按水稻单价3.8 元·kg-1计算,示范区每667 m2水稻增加收入119.7 元,整个项目示范区水稻增产26.523 万kg,增收100.790 万元。
3)成本增加部分。每2 hm2设置一盏诱虫灯,共设置280 个诱虫灯,诱虫灯单价500 元,561.33 hm2共花费140 000 元;球形放蜂器单价5 元,每667 m2投放4 个,共投放3 次,561.33 hm2共花费505 200 元。
综上分析,总经济效益增加=增收部分+节本部分-成本增加部分=699 500 元。
4.2.2 生态效益
示范区应用放蜂治螟及灯诱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提高了水稻品质、改良了土壤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减轻了农药面源污染、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实施增加了有益昆虫的数量,对绿色防控起到促进作用。
4.2.3 社会效益
1)项目示范区举办了3 期技术培训班,参与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的人员142 人次,培养了一批掌握和善用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主体服务能力和水平,项目示范区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5%。2)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统筹考虑水稻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创新,集成了病虫害防控节本高效技术,形成了药肥用量最少、人工投入最省、综合效益最大的绿色生产模式,对水稻生产具有指导作用。3)项目实施有效减少了水稻的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田间监测不及时。2021 年7 月15 日左右完成插秧,由于监测不及时,病虫害发生初期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直到2021 年7 月29 日才开始防治,放蜂时间有所推迟,导致水稻生长前期普遍被稻纵卷叶螟为害。2)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各级部门资金不充裕,投资较少,受资金限制,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进度较慢,离项目初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3)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技术的接受度和灵活操作程度均不高,导致绿色防控技术在生产一线得不到全面推广,新技术试验示范得不到积极配合,推广模式短时间难以形成。4)由于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只能边试验边完善,导致工作流程反复,达不到预期的试验效果。
1)加强监测预报,适时开展调查,密切关注田间病虫害发生和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适时防控。2)争取上级部门及社会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利用好下拨的绿色防控物资和相关项目资源,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3)强化技术宣传,给农民发放绿色防控技术宣传资料,并通过手机、广播等发布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防控技术,提高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控能力。4)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利用示范区成功的生产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强化示范作用。5)工作中及时总结示范成效和经验,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拓宽技术转移视角、创新服务思路、交流模式方法、完善技术模式,进一步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更新和推广应用[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