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引进三元猪生产繁殖性能试验研究

2022-10-01 15:51孙建春张红亮邹雨婷吴征王吴海彬夏小龙黄鹏程索朗曲珍席永士桑琼拉姆冯志强白玛普加张二雷刘海金
中国饲料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产仔父本断奶

孙建春, 张红亮, 邹雨婷, 石 斌, 吴征王, 吴海彬, 夏小龙, 黄鹏程, 索朗曲珍, 席永士, 桑琼拉姆, 冯志强, 白玛普加, 李 通, 张二雷, 刘海金*, 徐 平*

(1.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2.拉萨市禽类良种研究保护推广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西藏拉萨 850000;4.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达州 635200;5.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 西藏拉萨 850000;6.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唐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林周 851614)

据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计, 2021年, 西藏地区生猪存栏共620480头, 拉萨市存栏21381头, 昌都市149852头, 山南市40265头, 日喀则市6986头, 林芝市401277头, 那曲市719头, 其中藏猪存栏21381头, 能繁母猪137256头, 年出栏102458头。同时, 2021年, 调运进藏生猪4546头, 猪肉41987.25 t。进藏生猪按90 kg/头计算, 共计折合调运生猪471071头, 数据表明, 2021年西藏市场消费生猪约573529头。西藏生猪市场上82.14%以上的商品猪及其产品是从省外调入, 本地生猪仅占市场份额的17.86%左右。在后非洲猪瘟时期, 无论从疫病防控、市场需求和地区稳定等方面来说, 发展本地生猪养殖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西藏从70年代初开始畜种改良工作, 但重点是牛、羊的品种引进和改良, 猪品种引进改良相对滞后。本地生猪以二元杂交猪为主, 其主要为荣昌猪与长白猪杂交, 商品猪瘦肉率较低, 育肥时间长, 饲料利用率低, 养殖效益不高。而三元杂交猪具有生长速度快, 饲料转化率高, 胴体瘦肉率高, 适应性强的特点, 本试验选择西藏林芝地区作为饲养三元杂交猪的地区, 便于更好的使引进良种母猪尽可能适应林芝高原环境, 尽可能减少更高海拔对引进母猪造成的不适应症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四川省内江种猪场引进杜洛克(D)种公猪6头、种母猪6头;长白猪(L)种公猪4头、种母猪10头;约克夏(Y)种公猪3头、种母猪10头, 二元杂交母猪(LY)10头。

1.2 仪器 秤、直尺、计算器等。

1.3 方法 将引进的D、L、Y种猪和LY二元母猪分别进行D×D、L×L、Y×Y、L×Y、D×LY繁殖试验, 分别记录产仔时仔猪数、初生12 h内仔猪个体重、断奶时仔猪数、断奶时仔猪平均体重、断奶育成率等繁殖性能指标, 测定日增重、料肉比、达到90 kg日龄、屠宰率、背膘厚及瘦肉率等生长指标, 内江种猪场提供D×D、L×L、Y×Y、L×Y、D×LY繁殖试验数据。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T-Test法进行显著性比较, P>0.05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P<0.01表示组间差异极显著。

2 试验结果

2.1 D×D繁殖性能测定 由表1可知, 父本和母本均为杜洛克猪(D), 在林芝地区产仔头数为9.6头、初生头均重1.23 kg、断奶头数为9头、断奶头均重8.46 kg、育成率94.7%, 与内江种猪场繁殖性能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父本和母本为杜洛克猪的子一代在林芝地区能较好地适应本地区环境。

表1 D×D繁殖性能试验数据

2.2 L×L繁殖性能测定 由表2可知, 父本和母本均为长白猪(L), 在林芝地区产仔头数为10.6头、初生头均重1.33 kg、断奶头数为9.8头、断奶头均重8.14 kg、育成率92.5%, 与内江种猪场产繁殖性能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说明父本和母本为长白猪的子一代在林芝地区能较好地适应本地区环境。

表2 L×L繁殖性能试验数据

2.3 Y×Y繁殖性能测定 由表3可知, 父本和母本均为约克夏(Y), 在林芝地区产仔头数为11头、初生头均重1.39 kg、断奶头数为10.6头、断奶头均重8.22 kg、育成率96.3%, 与内江种猪场繁殖性能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说明父本和母本为约克夏猪的子一代在林芝地区能较好地适应本地区环境。

表3 Y×Y繁殖性能试验数据

2.4 L×Y繁殖性能测定 由表4可知, 父本长白猪(L)和母本约克夏(Y)猪, 在林芝地区产仔头数为11.8头、初生头均重1.42 kg、断奶头数为11.2头、断奶头均重8.30 kg、育成率94.9%, 与内江种猪场繁殖性能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说明父本长白猪(L)和母本约克夏(Y)猪的子一代在林芝地区能较好地适应本地区环境。

表4 L×Y繁殖性能试验数据

2.5 D×LY繁殖性能测定 由表5可知, 父本杜洛克猪(D)和母本(长白猪和约克夏猪的子一代), 在林芝地区产仔头数为10.6头、初生头均重1.46 kg、断奶头数为10头、断奶头均重8.32 kg、育成率94.3%, 与内江种猪场产繁殖性能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父本杜洛克猪(D)和母本(长白猪和约克夏猪的子一代)的子一代在林芝地区能较好地适应本地区环境。

表5 D×LY繁殖性能试验数据

2.6 D、L、Y、L×Y、D×L×Y繁殖性能比较 由表6可知, 产仔头数L×Y组合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猪种(P<0.05), 极显著高于D产仔头数(P<0.01);出生头重各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头数L×Y组合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猪种(P<0.05), 极显著高于D断奶头数;断奶头数各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L育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合(P<0.05), 且其余猪种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数据表明, 引进的5个猪种虽然在林之地区适应性较低海拔无明显变化, 但在种猪组合下, 繁殖性能杂交优势依然很明显, 且D×Y二元杂交优势强于D×L×Y三元杂交。提示,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 D×Y二元杂交和D×L×Y三元杂交模式是林芝地区发展生猪养殖较为理想的种族组合模式。

表6 种猪组合间繁殖性能比较

2.7 各种猪间育肥性能测定 由表7可知, 三元杂交猪日增重比二元猪显著提高23.2%(P<0.05), 三元杂交猪料肉比比二元猪显著提高5.9%(P<0.05), 三元杂交猪达90 kg日龄极显著提前二元猪42 d(P<0.01), 与藏猪相比, 在林芝地区发展三元杂交猪是最佳选择, 饲养成本低, 出栏早, 具有良好的饲养前景和经济效益。

表7 各种猪间育肥性能试验数据

2.8 各种猪间屠宰性能测定 由表8可知, 三元杂交猪屠宰率(75.67%)显著高于二元猪(69%)(P<0.05), 极显著高于藏猪的屠宰率(65.8%)(P<0.01)。二元猪背膘厚(4.53 cm)极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2.68 cm)和藏猪(2.24 cm)(P<0.01)。三元杂交猪瘦肉率(62.5%)显著高于藏猪(50.04%)(P<0.05), 且极显著高于二元猪(45.5%)(P<0.01)。综合3项主要屠宰指标可以看出, 在林芝地区饲养三元杂交猪屠宰率高、瘦肉率高、背膘薄, 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和规模化养殖。

表8 各种猪间屠宰结果试验数据

3 讨论与分析

藏猪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林芝、山南、昌都、拉萨及青海玉树等地区, 青藏高原边缘的四川省阿坝、甘孜以及云南省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主要生活在海拔2400~4300 m的农区和半农区, 民族居住区、森林、河谷地带都是其主要活动范围(强巴央宗, 2013)。肖西山(2012)研究表明, 西藏本地猪种藏猪在林芝平均产仔数为4.3头,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6.4头, 而在广东地区初产母猪产仔数为4头, 经产母猪产仔数为8.3头。吴建平(2010)试验表明, 藏猪平均产仔5.72头, 其中初产3胎, 平均产仔5头, 经产平均产仔5.79头。而龚建军(2009)发现, 藏猪在四川地区一胎为6.03头, 二胎为7.59头, 多胎为8.42头, 初生个体重0.77 kg, 存活率为67%。张嘉保(2000)前期研究发现, 产仔数杜×内组1~3胎分别为7.31、7.79和10.29头;长×内组分别为6.30、7.50和7.70头;杜×内组1~3胎的断奶仔数和哺育率分别为7头和64.35%、6.09头 和78.24%、8头和78.30%;长×内 组分别为5.33和56.31%、5.9头和80.65%、6.6头和86.12%。本次试验结果表明, 产仔重和育成率均高于张嘉保(2000)的试验结果, 且差异极显著(P<0.01)。很显然, D×L×Y三元杂交猪种在产仔数、仔猪重、断奶头数、断奶重及育成率方面较藏猪养殖具有无可比拟的商业效益。同时三元杂交猪种出栏早、料肉比低, 瘦肉率高, 养殖前景光明, 市场空间巨大。

引进猪种组合的繁殖性能与原引进地的猪种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 说明林芝地区相对缺氧的自然环境对引进猪种的繁殖性能影响不显著, 引进猪在林芝地区的适应性比较乐观, 林芝地区能为西藏发展生猪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场所, 但高原对猪生殖影响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试验D×L×Y三元杂优势强于D×Y二元杂交模式, 本质上是由物种遗传物质决定的, 也可能受试验样本随机性、样本群体小的影响, 后续仍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但其杂交优势很明显, 因此, 认为杂交组合模式均能提高繁殖性能, 是较为理想的引进组合模式, 对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和市场保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论

藏猪是西藏特有的地方猪种, 十分适合发展地方特色产品, 但由于存栏数少、生长慢等问题, 无法满足市场庞大的猪肉需求, 因此, 引进市场上成熟可靠的猪种发展本地生猪养殖十分必要, 有利于从源头缓解区内缺肉的问题, 更有利于防控抵御生猪和猪肉跨省运输带来的疫病风险, 对本地农副产物利用和饲料加工也有带动作用。本试验发现, 在西藏林芝地区较为理想的生猪养殖模式为三元杂交猪种, 其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育成率均与低海拔养殖有同样的繁殖性能, 且养殖效益高于单一品种繁殖, 其日增重、料肉比、达到90 kg日龄、瘦肉率等方面较其他组合有较大优势。

猜你喜欢
产仔父本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胎次和分娩季节对二元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断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