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一座小镇与先烈的不了情

2022-09-30 03:33陆云章路福文
铁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馆海门红色

■陆云章 王 琴 本刊记者 路福文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为传承红色基因投入巨资建立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简称红馆),不仅得到中国老促会的充分肯定,而且感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将军欣然挥毫,为记忆馆题写了苍劲有力的馆名。

国庆前夕,我们慕名前往探究一个小镇与一座红馆的故事。在海门区老促会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长期担任区领导的老促会会长陆海忠,用海门方言叙述红馆的由来。说到兴奋处,军人出身的陆会长显露出紧张快干的个性,起身说:“口说无凭,眼见为实。走,这就带你们去现场看看。”

驱车向东北行驶30余公里,便进入正余地界。远远望见一位神采飞扬的姑娘在路旁向我们招手,陆会长说,她是年轻的正余镇党委书记王思。

谈起正余镇的前世今生,1985年出生的王思如数家珍:“正余是通东中共第一个支部——二十五总党支部、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一个武装小组的诞生地,境内有王浩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成立纪念地等红色景点。红色,是我们正余最宝贵的底蕴。”

说到筹建红馆的不易,王思感慨万分:“真的十分佩服前任党委政府领导的魄力。那时候,我们正余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在经济建设嗷嗷待哺的关键时刻,果断筹措大额资金,投入看起来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红馆建设,那可是顶住了山一样的压力,经历了数不尽的艰辛,每每想起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王思介绍说,我们这个镇地处海门区东北部,通江通海通上海,紧临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交通枢纽,毗邻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总面积62.72平方公里,6万多人。说完,话题又回到红馆筹建上:“2019年初,党委政府在筹划年度工作时,时任镇党委书记俞军和时任镇长郁逵不约而同地萌发了创建红色纪念馆的念头。可是,找专家一论证,说是需要大量资金,这让大家犯了难。”她思考片刻,坦言道:“其实呀,当时,缺经费只是一方面,更难的是统一各界的认识,外面有议论说,用这笔钱直接为老百姓办点实事,那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的。

为此,俞书记和郁镇长又一次不约而同,他们一起想到了如何回答习总书记关于“红色江山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时代之问。于是,镇党委特意召开了一次专题务虚会,主题是“初心使命如何践行,红色江山怎么守护?”

“习近平总书记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曾深情告白: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我们工作的通东,是一座精神富矿。海浪江涛孕育了此地此民,她有渔盐之利、农耕之习,拥有千年盐业史,先民们在此煮海为盐,伐荆作柴,植下了比根还坚韧的精神火种。”

“我们所处的这个小镇,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沃土。当红旗在井冈山飘扬起来时,红五星帽徽也开始闪亮在通东。在这里,开始了江海平原最早的土改,建立了最初的苏维埃政权,响起了争取翻身解放的第一枪。”

“我们站立的地方,是烈士鲜血染红的。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在这片土地上成立,红十四军二师军旗猎猎作响,以寸铁之兵、血肉之躯铸革命之基石,夜攻八索镇、奇袭四甲坝、三打汤家苴。”

“我们的前面有无数甘愿奉献的共产党人。当年,一批年轻的共产党人冲锋在斗争最前沿,李超时、黄火青、刘瑞龙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最初的背影。”

“追溯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追溯一个地方的精神之源。正余镇筹建红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

“红馆不仅要建,而且要高标准地建好用好,成为我们党委一班人的共识。”王思书记语气温柔而不失坚定。

筹建红馆的党委决议形成后,立即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迅速投入紧张有序的运作环节。时逢区委调整区镇党委领导班子,区委组织部长把业务精练、组织得力的宣传委员派到正余。很快,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5705平方米、主题展陈面积约2900平方米的红馆建设方案清晰拟定。

基础建设非常顺利,按计划将原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扩建为红馆,得到相关的双烈村23组全体村民积极拥护和支持。乡亲们说,没有先烈哪来我们的家国,人要有良心,为了报答先烈,要什么我们都乐意给。

筹款虽难,但过程令人感动。区老促会得知正余镇自筹资金建红馆的消息后,不仅为他们倾心出谋划策、撑腰打气,还通过省、市老区扶贫基金会公募平台募集资金。老促会领导多次出面,动员社会各界为革命先烈献爱心,很快募集到540万元。各级领导被感动了:“懂得感恩的人民,正是我们守好红色江山的胜利之源,只有倾心尽力把红馆建得好上加好,才能告慰先烈,顺应民心。”

红馆建设中,曾发生了一个史料收集接力赛的故事。由于时间久远,红馆所需的文献资料收集面临很大困难,时任镇党委宣传委员的曹丹,带人马不停蹄地寻访党史办、档案馆、老促会、新四军研究会等部门和单位,收集、梳理资料,经常通宵达旦。继任的宣传委员张华杰,任职前是区委党史办的办公室主任,十分熟悉党史、市志,到职当天,就带领工作班子开始了新的拼搏。1年多时间里,她查阅了上百册文献资料,走访慰问了许多先烈后代和当事人,终于厘清了通东历史文化根脉,亲自策划撰写了20万字的展陈文案。在展馆多媒体互动装置、美工图版、展品展示方面,张华杰更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项目进场施工后,她几乎天天守在现场盯进度、督质量,保证了红馆按序时进度完成全部布展。

不仅如此,镇里还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征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物件,征集网友录制的战斗故事、红色人物微视频,深入挖掘物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背后的故事,在半年多时间里,共征集到相关物件125件,其中大部分来自正余本土爱心人士李忠先生处。

功夫不负苦心人。红馆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其中展陈投入达1400余万元。主题展陈部分自2021年3月进场施工,同年6月底完成全部布展,在建党100周年之日红馆正式开馆。

一路走,一路听,转眼间王思已带我们来到红馆门前。迎着方形巨廓的门廊拾级而上,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幅画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矗立的纪念碑,碑文《红馆赋》,生动展现了通东地区的红色峥嵘岁月,讴歌了数百年来通东儿女的革命奋斗精神。纪念碑前方是一座红色DNA雕塑,恰如通东儿女身上流淌着的红色血脉,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人感恩奋进。雕塑北侧为主题展馆,展馆坐北朝南,外墙刻有浮雕,画中的战士们手握钢枪坚定地面向前方,象征着通东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整个红馆气势恢宏。序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引入,教导参观者“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主题展馆以时代更迭为线索,通过7个展示空间,以实物、史料、图文、多媒体、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通东儿女的激情年代。“盐垦自立江海情”,反映了通东以盐为先、制盐运盐的盐垦文化、“因盐成邑”的市井商业文化,诠释通东自力更生的盐垦精神。“星火燎原盐河畔”,生动还原通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二十五总党支部的成立,介绍土地革命斗争、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一个武装小组、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成立等故事,引导人们回忆红色战斗的峥嵘岁月。“中流砥柱挽狂澜”,展现通东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通东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江海烽火迎曙光”,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通东地区开展惩奸反霸、土改运动和大参军运动等,最终获得全境解放,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浩气长存贯苍穹”,以多种形式展现在通东地区战斗过的著名党史人物、高级将领及烈士代表,带领参观者感知英雄人物的革命气节和家国情怀。“通吕河上写春秋”,回顾通东人民听党号召,一呼百应,积极参与通吕运河开挖疏浚的壮举,再现“顽强拼搏、奋斗进取、开拓包容”的精神内核。

红馆具有很强的存史、资政和育人功能,馆内设置了多处互动体验的装置。“因物言志”,展示物品背后的故事,通过旋转按钮点击,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了解一封书信、一捆稻草、一副镣铐背后的故事;“抗战捷报”,通过敲击摩尔斯密码发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扫描二维码带走打卡的形式体验永不消逝的电波;“虚拟翻书”为翻阅虚拟书,阅读普通老百姓保家卫国、开展斗争的口述历史,深受参观者的喜爱。

置身展馆重温历史,那些砍得卷了刃的大刀、富有沧桑感的发报机,那些视频影像和“珍藏品”,让我们从中寻觅到通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斗争足迹,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尊鲜活高大的精神丰碑。这是一片土地的记忆,是前辈的记忆,也是我们的记忆,这片土地上所有追逐过的脚步、呐喊过的声音、奋斗过的身影,收藏着苦难、展望着幸福,承载着过往、激荡着未来。记忆不只是存放在“记忆馆”,奋斗不只是书写在纸页上,每一位参观者走出展馆时,都与我们一样,所有的感悟感受都将成为心中永久的红色记忆。

红馆开馆以来,来自南通、江苏乃至全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如今,红馆已经成为正余镇红色新地标。经中国老促会批准,江苏省、南通市和海门区三级老促会分别授予红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教育示范基地”匾牌。

说到未来,王思兴奋地告诉我们,现任党委副书记、镇长杨瑞任职后,坚持把红馆功能发挥放到重要位置部署和推进。下一步,我们镇将重点围绕海门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目标,与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张謇纪念馆等形成联动效应,推出海门红色联盟旅游线路,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助力海门全域红色旅游建设,打造海门文化产业全新经济增长点;组织各类专题展览、研讨、交流,积极落实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存的具体举措;常态化开展“红色瞬间”“红色流韵”“红色征途”等活动,通过情境微党课、青少年研学、红色老电影等形式,让红色基因落地生根,不断推动文化和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站立红馆广场,王思心存感激地说,红馆从策划、筹建和运营以来,海门区老促会功不可没,陆会长全程参与整体策划、规划论证、布局设计,提出加厚红色元素、突出党的领导、挖掘老区精神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协调区委党史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档案馆、新四军研究会等部门整体联动,为通东小镇耸立起一座红色记忆馆倾注了一腔真情。

离开红馆前,陆会长使个眼神探问摄影记者封面照片拍好没有,王思发现要让她上《铁军》封面,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功劳是前任领导和班子集体的,我不能上封面。”陆会长语气坚定:“你从镇长改任书记,接过这副担子,就是接过传承红色记忆的责任,上封面是给你压力哎。”

面对父辈一般的陆海忠,王思不再言语,过了片刻,她说:“我们只是为革命先烈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做得还远远不够,未来要把红色江山守卫好任重道远。”

说完,王思淡淡一笑,背后的红馆雕塑,天边的朵朵彩霞,将这位党的年轻人映衬得更加青春活力,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江海大地火红的未来。

时任镇党委书记郁逵、镇长王思陪同贺龙之女贺晓明、粟裕之女粟惠宁参观

海门区税务局机关干部参观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

猜你喜欢
红馆海门红色
我来说新闻(一)
聚“星”成“火”携手同心——记海门侨商郁飞和他的侨商团队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海门赞
不会说海门话的海门人
追忆红色浪漫
红馆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