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涝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2022-09-29 13:18王新建
绿色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嫁接苗活性氧细胞膜

曹 玲,王 鑫,王新建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2)

1 引言

楸树(CatalpabungeiC.A.Mey.)是我国的优良乡土树种、优质珍贵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1]。豫楸1号是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选育出的新品种,它具有珍贵优质用材、园林绿化和速生三大特性。该品种树皮光滑不开裂,叶片颜色翠绿,轮伐期短(由以前的50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15~20年)。由于梓树结实量大,播种苗成活率高,豫楸1号目前主要通过梓树作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和推广应用。但梓砧在生产中出现“小脚”现象,并且极易感染根瘤线虫,防治相当困难,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豫楸1号的推广速度,制约着这一优良品种的进一步发展[2]。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改变,通常会面临干旱、盐碱、高温等逆境胁迫[3,4]。其中水分影响着植物形态、生理生化代谢及地理分布范围,是植物最容易受到的胁迫之一[5~7]。本试验以4种砧木(金丝楸、灰楸、豫楸1号、梓树)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水涝法进行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不同砧木嫁接苗保护酶系统的变化,为适地适树和合理供水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在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林场遮雨棚内进行。该地区属于暖温带豫东平原温和半湿润、春季多旱、夏冬旱涝交错区。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低气温-17.9 ℃,极端最高气温42.3 ℃,年降雨量651 mm,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蒸发量1853 mm,年日照时数2301 h,无霜期214 d,稳定超过10 ℃的年积温4700 ℃ 。

2.2 试验材料

砧木材料为金丝楸C.bungeiC.A.Mey(砧1),灰楸C.fargesiiBur.(砧2),豫楸1号自砧Catalpabungeicl.‘Yu-1’ (砧3)和梓树C. ovata Don(砧4) 1年生苗,地径0.8~1.0 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2.3 试验设计

2005年12月20日将苗木定植到盆中。盆上口直径40 cm,下底直径28 cm,盆高20 cm,每盆定植苗木1株,定干高度20 cm。盆内营养土为腐熟鸡粪、壤土、细沙(体积比1∶1∶1)混合而成,每盆重15 kg。2006年3月15日用豫楸1号1年生接芽进行带木质部芽接,整个嫁接操作由同一技术人员完成,嫁接高度在15~18 cm之间。

于2006年7月13日开始水淹处理,淹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日平均温度25~30 ℃,保持水层3~5 cm左右。从第0 d开始,每5 d试验1次,第30 d结束。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盆小区,3次重复,每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苗设立对照12盆,对照正常浇水。

2.4 取样方法

每次对各处理按不同方向采取中上部成熟叶片8~10片,去除叶柄后取样袋封存编号,置入冰桶中带回实验室,立即用剪刀剪碎,混合均匀后置入冰箱中备用。

2.5 测定方法

称取叶片鲜重0.5 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5 mL 0.05 mol/L磷酸缓冲液(pH值7.0)在冰浴上研磨成浆,将提取液于4 ℃下10000 r/min离心20 min,上清液转入试管中,于冰箱保存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8];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H2O2法[10]。

2.6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软件作图,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涝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SOD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 随着水涝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嫁接苗的SOD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涝胁迫前5 d,4种嫁接苗的SOD酶活性增加缓慢,从第10 d开始,SOD酶活性开始急剧增加,其中1号和2号嫁接苗在第25 d达到最高峰,3号和4号峰值出现在第20 d。在高峰时期,1号、2号、3号和4号的SOD酶活性分别较起始时提高188.30%、259.10%、194.65%和239.51%。在水涝胁迫的后期,4种嫁接苗的SOD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号的SOD酶活性最大。就SOD酶活性在水涝全程的平均值来看,2号的SOD酶活性最强,达到39.43,较对照增加了158.75%,而 1号、3号和4号,分别较对照增加89.63%、73.01%和139.17%。由此可知,2号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最佳,即抵抗水涝胁迫能力最强,其次为4号、1号、3号,且差异极其显著(p<0.01),进一步说明2号具有较强的抗涝性。

3.2 水涝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POD酶活性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对照条件下,4种嫁接苗的POD酶活性变化不大,而在水涝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OD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水涝胁迫前5 d,4种嫁接苗的POD酶活性增加不明显。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嫁接苗的POD酶活性迅速增加,1号、2号、3号POD酶活性在第15 d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2号的峰值最大达到了4.44 U/(g·min),1号的峰值为3.69 U/(g·min)。4号在第20 d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4号的峰值最大达到了3.99 U/(g·min)。达到峰值时, 1号、2号、3号和4号苗木的POD酶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6、4.05、4.00和3.57。由此可知,在水涝胁迫过程中,2号耐水涝能力最强。

图2 水涝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POD酶活性的影响

3.3 水涝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CAT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水涝胁迫的前15 d内, 2号、3号、4号嫁接苗体内的CAT酶活性迅速上升,其中4号的CAT酶活性从起始的18.25上升至51.05,增加了32.80,2号、3号嫁接苗的CAT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6.88、29.67,第15d后又开始急剧降低,至末期,4号下降到27.23,比对照高出9.30,2号、3号的CAT酶活性分别超出对照4.11和4.46。1号CAT酶活性的高峰时间出现的较其它3种嫁接苗晚5 d,最高点较起始值和对照分别上升118.29%、116.14%,此后开始降低。

在整个水涝胁迫过程中,1号、2号、3号和4号的CAT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35.18、34.22、34.90和39.19,与起始值相比增加幅度依次为72.81%、111.39%、82.23%、114.75%,与各自对照相比较,分别上升0.83倍、0.92倍、0.80倍和0.92倍。对于4号的CAT酶活性来说,不但平均值较其它3种嫁接苗高,而且上升幅度也最大。由此可以推测,4号的CAT酶活性高,其清除活性氧,减轻伤害能力最大,即其抵抗水涝胁迫的能力最强,其次为2号。

4 结论与讨论

水涝胁迫使植物处于周期或长期的厌氧或缺氧状态,限制植物的需氧呼吸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产生,从而对植物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系

图3 水涝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CAT酶活性的影响

统、抗氧化系统等造成伤害[11]。水涝胁迫可以使植物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升高,当活性氧积累过量时,会对细胞膜及许多生物大分子产生破坏作用,如:加强酶蛋白的降解,促进膜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生,促进脱落酸的产生,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引发植物衰老、萎蔫[12]。抗氧化酶能够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防止细胞膜脂过氧化,对植物形成有效保护,大量研究[13~16]显示,水涝胁迫下,植物的抗氧化酶系统能产生及时的响应,能够增强植物的耐涝能力,从而减轻伤害。SOD、CAT和POD是植物组织防御系统中的重要保护酶,可以消除细胞内的活性氧对细胞膜的伤害,减少膜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的透性。当植物受到胁迫时,SOD作为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功能是清除细胞中多余的超氧阴离子[17]。SOD将活性氧自由基转化为H2O2,CAT和POD又催化H2O2生成无害的水和氧气[18]。水涝胁迫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使植物体内的活性氧积累,植物将主动调动抗氧化酶SOD、CAT、POD等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以保护细胞膜不受活性氧的攻击。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涝胁迫时间的延长,SOD、CAT和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涝胁迫前10 d,2号和4号的SOD酶活性急剧上升,其他砧木嫁接苗的SOD酶活性上升缓慢;4种砧木嫁接苗的POD酶活性在胁迫前5 d增加比较缓慢,5 d后开始迅速增加;CAT酶活性在前5 d快速上升,5 d后上升缓慢,后期呈下降趋势。2号的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较其他2种上升的幅度较大,且差异显著,4号的CAT酶活性高,其次是2号。SOD和POD共同作用将活性氧分解转化为对细胞没有损伤的水和氧气,保护细胞膜,抑制膜质过氧化的发生[19]。在酶系统中,SOD更敏感,清除活性氧作用更大。Bowler等[20]也认为在各种清除系统中,SOD酶处于第一道防线。综上所述,灰楸砧苗和梓树砧苗的抗水涝能力较强。

猜你喜欢
嫁接苗活性氧细胞膜
近红外光照射纳米颗粒可直接产生活性氧
细胞膜色谱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如何快速营造红松种子
基于定量分析的细胞静息电位教学探讨
活性氧自由基在试验性乳腺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红松嫁接苗的后续管理
皮肤癌的成因及形状推论
多效唑提高西瓜砧木和嫁接苗质量
镉胁迫对2个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幼苗期抗氧化同工酶亚基及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