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探析
——以宿松县北浴乡为例

2022-09-28 08:35沈梦园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才旅游生态

钱 丽,沈梦园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收官,国家为巩固脱贫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也得到了全面实施。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对于乡村建设的重视,在未来的五年中乡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乡村旅游在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推动,共同推进乡村发展,朝着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前进。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受到了国家密切关注。2017-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包括乡村旅游、民宿在内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1]。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带动乡村其他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目前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首先是乡村旅游内涵的研究。陆林、李天宇、任以胜等从业态角度阐述乡村旅游内涵[2]。于法稳、黄鑫、岳会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阐释[3]。其次是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如何衔接的研究。从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进行耦合协调关系研究[4-5],到向延平从三农视角阐释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6]。最后主要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宋慧娟、陈明认为要完善旅游服务所依赖基础设施[7];黄纪阳提出要打造以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为基础、核心产业为主体、上下游产业紧密协同的一体化产业链[8];孙镇和王茜则是要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同时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9];同时柯晓兰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10];贺建武认为要形成智慧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全新旅游业态[11]。鉴于此,本文以宿松县北浴乡为例,对其现存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在为北浴乡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期推动全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1 北浴乡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方面北浴乡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特色产业,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见图1。

图1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示意图

1.1 自然资源丰富

北浴乡的地理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300米,气候宜人,光照充足,自然生态环境优雅。罗汉尖作为宿松县的最高峰就位于北浴乡,山上不仅古树成群,别有一番景象,而且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还有河流、山谷、竹林等自然风光和田地、茶园等人为景观,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相互融合,让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色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乡村的气息。另外在雨水充足的季节还可以看见远处山腰的瀑布。

1.2 文旅资源禀赋

古建筑廖河戏台位于北浴乡的廖河村,始建于明清时期,该戏台对研究黄梅戏及当地戏曲有重要的价值,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浴乡不仅有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其红色文化旅游更是别具匠心: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有一块叫罗汉山村的红色土地,是红28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北浴乡红色文化遗迹较多且保存修复较为完整、成规模,古民居、古法造纸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且独具特色。红色旅游市场逐渐变大,而且在游客群体中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为缅怀历史,青少年则是为瞻仰革命先驱,北浴乡正是抓住这一市场的偏爱,重点发展红色旅游。

1.3 多元合作思想

北浴乡政府认识到仅仅依靠自己来发展乡村旅游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它选择与企业合作,并于今年1月与安徽众暻旅游规划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提出旅游规划方案,项目规划时间为十年。政府负责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乡村旅游的大舞台,然后由具有投资和运营能力企业打造北浴乡的旅游品牌,形成北浴旅游模式同时实现这一模式的长期有效运营,让企业在政府搭建的舞台上唱出一出好戏,收获满堂喝彩。同时,还会和社会组织,比如高校、作家协会进行联动,在丰富北浴旅游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引进高素质人才。北浴乡政府多元合作思想为北浴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1.4 特色产业发展

茶园是北浴乡特色产业,茶园不仅产茶,还有茶果。茶果可以用来榨油,也就是茶油。茶园作为特色产业有其运作的一套模式,初期,旅游产业可以与茶园相结合,形成茶文化的旅游模式,比如让游客们自助采茶或者采茶果再制成茶油。让已经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又可以反过来引领其他产业的发展。竹子也是北浴乡的特色产业,竹子被加工成筷子,可以形成筷子文化的旅游模式,让游客参与制作成筷子的全过程,还可以在制成的筷子上刻上名字,成为个人专属。

2 北浴乡乡村旅游存在的难点分析

2.1 产业融合难

产业融合难在于产业布局不合理,农业一般都分布在房屋的前后空地,没有统一的规划,之后发展的林业和种植业都是选在山坡上,比较偏远。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在修建和修缮旅游景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整体的布局,导致了一二三产业之间没有联系或者是杂糅在一起,将各自的功能混淆了。同时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服务业的分布随着景点移动也就造成了重复。这些都是源于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产业布局的问题,才导致了产业融合难。

2.2 留住人才难

人才问题主要体现在吸引人才难和留住人才难。但是目前随着“三支一扶”政策、大学生村官等政策的实施,许多人才都在向乡村靠拢,留住人才比吸引人才更难。人才难以留在乡村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想要有几年基层服务的经验,然后可以去城市找到更好地工作。北浴乡处在山区,基层工作十分辛苦,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业的初期,人才被吸引过来之后,发现薪资比之前少,干的活却比之前多,同时又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他们在为乡村旅游事业工作的时候就会缺乏奋斗的意识,产生消极的想法,导致留人难的问题。

2.3 文化建设难

文化建设难首先是因为部分村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思想上抵触新文化,行为上抵制新文化。其次是由于城市文化把乡村文化掩盖了,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而沉重枯燥的乡村文化则慢慢在老人们离世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乡村文化建设并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就能够建设起来的,还需要群众的参与,并且群众是作为主体的,但是现在群众主体意识不强导致了文化建设难。

2.4 生态保护难

我国多数乡村旅游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旅游服务设施的烟尘和废气排放,生活污染物数量随乡村旅游者的涌入而增长,开发、规划不当使原始自然风貌遭到破坏等[12]。自然风貌被破坏之后就很难再恢复,生态环境的压力也会随之变大。同时也违背了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的初衷,做不到生态宜居,也就不能满足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愿望。

2.5 组织建设难

党是引领者,组织建设难是因为在数量上,大量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与流入城市严重影响留守农村党员的士气与信心,使他们产生各自为政与自由散漫的思想作风,不利于党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他们更不愿积极主动去说服留守青年参与乡村振兴[13],更不用说乡村旅游了。在质量上,党员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影响自己对于政策的理解能力不足,还会影响群众对政策的解读,导致政策不能严格执行。

3 北浴乡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路径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接轨,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的政策引领,也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路径选择,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重点关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以及组织这五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困境,更要从这五个方面来探索路径以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做到产业深度融合、人才创新有活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基层组织有效治理,逐步实现乡村振兴。(见图2)

图2 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图

3.1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优化乡村旅游发展布局要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14],首先要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划分种植区、养殖区以及旅游区等区域,各个区域之间要有道路进行连接;其次要合理布局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游客和村民的共同生活区域,要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在保留乡村特色建筑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化的因素,打造舒适轻松的氛围,形成繁荣的服务圈,为游客带来宾至如归的服务体验。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在用途上,可结合山地、森林等资源,发展山地度假、森林观光等旅游项目[15]。还要注重与其特色产业的融合。二是在规划上,推动乡村旅游在空间、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在融合的同时要关注风土人情,保留原有乡村气息,避免过度现代化。三是在技术上,随着5G时代到来,数字化旅游将逐渐成为主流,用互联网技术将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进行整合,构成数据共享平台,加速推进产业融合。

3.2 优化人才战略,推动人才创新活力

在人才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不能缺少高质量服务人才和管理人员,因此北浴乡不仅要对本地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向他们宣讲有关旅游的知识,努力提升他们的服务管理水平,还要与附近高校旅游专业和管理专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有实习机会的同时也可以言传身教,将知识传递给本地人员,同时本地人员也可以去学校听课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双方联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水平。还要做好人才招聘规划,招募更多专业性、创新性的优秀人才,配齐建强乡村人才队伍[16]。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可以根据他们为乡村旅游作出的贡献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可以参照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比如进行目标管理或者根据关键绩效指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让奖惩有迹可循,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当然在此之前首先要保障他们和家庭的生活。

3.3 优化文化服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17]。首先要加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享受文化服务的主体,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其次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创新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18],弘扬人文之美;最后进行文旅结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形成文创用品,开拓产业链,同时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3.4 优化生态意识,推动生态绿色发展

在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应增加环境目标评价要求,确保乡村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19]。首先要明确生态的承载压力,用以确定景区的游玩人数,避免游玩人数过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二是要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措施,在村庄各处设置垃圾分类的宣传语,定点定时集中投放垃圾。三是要设置监督小组,用来监督游客以及村民的乱丢垃圾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此外,村民们要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要让他们参与其中,共同推动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道路建设和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和旅游生态补偿制度[20],以此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3.5 优化组织建设,推动组织有效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组织有效治理,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要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学习强国等软件学习新思想和现代化治理理念,严格推行“两学一做”学习计划;其次要多渠道储备党员干部,通过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人才回引等渠道招聘更多优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党组织,使得党组织年轻化,活力化,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强班子、带队伍、育骨干、建制度、活资源”等积极作用[21];最后要创新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治理主体多元化,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框架下,将基层政府、职能部门与村两委等行政力量和社会组织与村民等社会力量以及市场力量纳入治理体系中,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适应性与可持续性[22]。

4 结语

乡村旅游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组织振兴相互衔接起来,构成一个内在的推动机制。乡村振兴逐步实现过程中,也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本文从小处着眼,以北浴乡为例,一是要促进北浴乡乡村旅游繁荣发展,二是希望其他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可以事先考虑到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差错。笔者借北浴乡为例,分析出目前乡村旅游除了共有的资金、人才和生态问题外,还有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等问题存在,希望他们可以重视产业布局、文旅结合,促进文化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再逐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引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旅游生态
人才云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