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视角下的新型消防救援建筑设计探索
——敦煌市消防救援特勤站设计

2022-09-28 10:16王凡卢鹏
世界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消防站风貌敦煌

王凡,卢鹏

1 项目区位

2 西南角外观

3 消防车库

1 背景及挑战

项目位于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附近,是敦煌消防救援大队在城市南部布局新建的消防救援设施,既着眼于提高辖区消防救援力量覆盖面,又是丝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永久会场安保备勤设施。项目用地位于鸣沙山月牙泉东北3.5km 处,西邻城市干道飞天大道,总用地面积20,002.96m2。因同时承担辖区日常消防救援和国际会议安保备勤任务,项目建设定位为大型消防救援特勤站,1、2 期总建筑面积合计8600m2,包含9 个消防车库及6 个战斗班。

根据项目所处的极端地域—场所环境、综合多样的功能要求及相对偏大的建设规模,为提高消防救援保障能力,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出一些新的设计探索:

(1)气候适应方面:如何应对极端的地域气候环境,在内容综合多样、规模尺度偏大的前提下,构建具有较好人因工程学效果的新型消防救援建筑;

(2)地域风貌塑造方面:如何凭借独具特色的场所特征和消防建筑性质特色,塑造得体适宜的风貌形态。

2 气候适应与人因工效提升

(1)适应极端气候环境、满足大型综合消防站出警效率要求的宏观格局

相较于常规的消防建筑,该消防站的功能更加多样,设施规模更大。为确保“1 分钟出警”效率,并适应敦煌多风沙大陆性干旱气候环境,总体布局采用功能单体建筑联结成组的组合体布局模式,既保持了各功能单体相对独立、使用灵活,又确保相互之间完全可经室内联系,适应极端天气。

4 西向临街外观

受用地制约,主立面需要沿飞天大道,建成一座以西向为主立面的建筑,这又加大了气候适应难度。因此,以“空间格局内向围合、生活功能避西向南”为原则,在功能分布上将消防车库及战斗班等执勤用房设于西侧,临飞天大道,便于快速出警;将生活用房设于南侧,采光充足,也可远眺鸣沙山;将消防员常用的室内训练馆、餐厅等作训及生活配套用房设于东侧,可与执勤楼短距联系,又临室外训练场及北侧城市规划路次入口,使用灵活;指挥中心居中,便于与各处功能联系。在此基础上,经过对各处转折、交通空间的优化设计,消防员从室内任意点水平运动到车库的距离都小于60m,保障出警效率。

(2)构建“刚柔并济”的新型消防救援建筑空间

消防救援部队是在和平时期仍需24 小时待命、时刻准备投入应急救援的高压职业人群。而戈壁干热、寂旷的环境,又为敦煌特勤站消防员们额外增加了生理、心理压力。基于人因工程学视角,消防站建筑设计在关注高效执勤出警率的同时,亦应探索有助于纾解消防员压力的人工环境构建。有效化解叠加的压力,可以保障战斗力持久,这也是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消防救援建筑应具有的新特点。

内向围合的组合体,分区清晰、入库出警流线便捷高效,是战斗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构成空间体系中“刚”的一面。建筑内部在门厅、楼梯等空间转折衔接部位,借势设置各种尺度的共享空间,并结合对阳光的取和舍、视线的透与遮,构建富有变化的内部空间体验,避免生硬单调的环境感受。

组合体内的外部空间,具有“院—廊—台—窟”的空间层次和意向,形成错落有致的多重空间层次,弥补了戈壁大尺度环境下的人居设施所需的微观层次,自然生成南北两处院落。南院为方形勤务院,正对主入口,体现警营建筑的秩序与纪律;北侧设有梯形生活院,闲适惬意;二层战斗班东侧平台设计为葡萄架露台,营造舒适的绿色空间。通过上述组合手法,赋予消防站“柔”性空间,从而在整体上构建起“刚柔并济”的空间体系,为提高消防救援建筑的人因工程学效果奠定空间基础。

3 基于地域经验传承的风貌塑造

(1)体现“警营气质,敦煌特色”的风貌塑造

5 “柔性”空间分析

6 生活梯形院

敦煌地域特征强烈、文化遗存丰厚。临近鸣沙山景区、远离中心城区的区位,赋予消防站建筑同步参与景区风貌协同的使命。既往消防救援建筑,形态较多体现功能特征,与所在城市环境风貌协同考虑较少。考虑项目的建设定位及区位条件,该消防站需成为一座既体现消防救援建筑“警营特征”,又能参与敦煌地域特色塑造、兼具文化旅游建筑调性,具有双重复合风貌特征的新的消防救援建筑。因此,设计追求“警营气质,敦煌特色”的风貌特征。

摒弃中轴对称,借鉴敦煌烽火墩台的意象特征,反向运用其轮廓折线,将消防车库阵列作为主要形态元素彰显,增强功能特征表达,实现刚健、新颖的形体特征;以大虚大实的形体构成,在雄浑有力的整体形体中凸显营区入口,隐喻古关防和洞窟意象。建筑的主要色彩为与传统地域建筑材料相似的沙黄色,融入周边戈壁环境,参与城市风貌整体协同。

7 场地总平面

8 建筑平面

9 功能分析

10 建筑剖面

11 主入口(“凉棚”方窟)外观

12 主入口(“凉棚”方窟)内观

13 东南角外观

14 细部设计

15 消防车库阵列

16 消防车库室内

17 勤务方院

18 训练馆室内

项目名称:敦煌市消防救援特勤站

业主:敦煌市消防救援大队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卢鹏,王凡

设计团队:韩亚非,宗威,陶振禹(建筑);蔡玉龙,阚轩,段静(结构);卫校飞(暖通);张沙(给排水);张晓泉,李彦武(电气)

总建筑面积:8600m2

设计时间:2016.02

竣工时间:2016.08

摄影:张广源,卢鹏,张兰英,王凡

19 次门厅上部

(2)“传承地域经验,实现被动绿色”的技术美学细部策略

敦煌所属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多风沙。自古以来,该地域的传统建筑发展出很多适应这种极端气候、经济有效的被动性措施。消防站设计也要力求实现低造价条件下的舒适人居环境营造。因此,建筑细部着重借鉴这些传统地域经验,如厚墙、深窗洞、凉棚、葡萄架等遮阳防晒措施,结合不同功能诉求,以被动手段为主实现绿色节能。西侧立面开窗采用较深的小窗洞,起到隔绝西晒的遮阳效果,其灵感来源于莫高窟。建筑主入口空间由“西域”传统民居经验“凉棚”转译,山水微景观的植入使得入口空间既严肃又活泼。内院二层战斗班室外平台设置葡萄架,植入当地绿洲微环境空间。训练馆屋面采用折板形式,侧面开窗,使得室内空间形成漫反射,提高训练时的空间舒适感,同时折板屋顶可作为光伏构件的设施基础,实现结构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呈现。

4 结语

自然和人文双重视角下的敦煌地域环境,带给本案复杂的背景:需要应对的气候环境压力和需要尊重传承的人文特色。人因工程学视角下的消防救援建筑设计,则需要统筹实现消防员的高效出警和压力纾解。敦煌消防救援特勤站,可以视作是在特色环境中对新型消防救援建筑设计内涵的一次探索。期待可以抛砖引玉,引发更多设计师关注研究,共同推动在特殊功能人居设施中建立良性的“环境—建筑—人”的关系。□

20 训练馆内院立面形象

猜你喜欢
消防站风貌敦煌
参观消防站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包裹的一切
上海奉贤提升微型消防站实战能力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