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九军,吴玉新,考持聪,任大川,陈成峰
(1.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1061;2.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寒亭分局 山东,潍坊 26110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成果,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病虫害防治制约因素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不少,防治工作方面的成绩显而易见,但是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正确研判形势认真加以对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关注,造林绿化步伐逐步加快,生活环境逐步改善,人工纯林大面积增加。因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加重发生,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呈扩散蔓延趋势,林业有害生物进入高发期,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潍坊市高位推动国土绿化工作,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项目为突破点,积极打造森林城市组团。推动植树造林和绿色发展,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坚持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风沙防护林建设,不断增加北部沿海绿量。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完善农田防护基干林带,优化农田林网结构布局。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根据2020 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数据: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49629.85hm,其中有林地面积286008.49hm;疏林地面积6027.24hm;灌木林地面积12190.99hm;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4478.86hm;苗圃地面积17873.89hm;无立木林地面积607.46hm;宜林地面积2442.23hm。
根据森林病虫害调查资料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资料记载,我市共有林业有害生物1000余种,近年来发生严重的达30余种,其中国外、省外传入的种类主要有美国白蛾、苹果棉蚜、蔗扁蛾等。本土危害严重的种类主要有赤松毛虫、大袋蛾、杨树溃疡病等,有害植物主要有藜、车前草、马齿苋、黄花蒿、苍耳等。病虫害混合与交替发生危害的局面,不仅造成林产品产量的减少,而且造成林产品质量的降低,对巩固绿化成果造成严重影响。“十三五”以来,年均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约2万公顷。其中,杨树病虫害占比较大、发生面积达到1.3 万公顷左右,较为突出的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毒蛾等。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和悬铃木方翅是防控的重点和治理的难点,已经给全市林业生态安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松材线虫是全市面临的重大威胁,随时有传入的风险。2020年,发生面积累计1.67 万亩;完成防治作业面积6.7 万公顷,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6.4万公顷,防治率99.38%、无公害防治率93.81%。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三大灾害之一,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逐步开展起来的,虽然我市的防治体系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及管理体制建设比较完善,目前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尽快完善确保取得实效。
在防治体系建设上,初步形成了检疫网络、测报网络和防治服务网络于一体的森防体系,我市在监测预报、防治检疫方面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现建设有市级应急储备库1处、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4 处,省级中心测报点4 处,建设了21 处市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站。全市现有在编森防人员64 人,有专职检疫人员73人、兼职检疫人员38人,有专职测报人员56人、兼职测报人员123人。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上,市里统一配备了监测调查设备,制定《潍坊市市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站管理办法》。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设立县级监测站点,织密全覆盖立体的监测预警网络。在建立完善网络体系的同时,全市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各项调查监测工作,建立完善普查调查制度,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以及时效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市级年均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15 期以上,县级发布监测预警信息80 期以上,为全市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苗头、发展动态,以及科学指导面上防控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管理机制上,以“四率”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调控强化约束,促进了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治理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组织对松毛虫等实施了工程治理,在防治措施上经过了由化防到生防的过程,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预防和除治病虫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治理效果上,通过开展综合治理,使病虫害扩散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对测报人员尤其是专职测报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实际操作培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我国长期以来处于较差水平。虽然我市的森防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防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现有的防治体系与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林业发展新形势还是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个别地方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严重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监测防治责任不落实。林业主管部门在内部部门之间也存在缺乏协调问题,引种育种造林等生产环节严重脱节,规划没有考虑到病虫害防治。专门从事病虫害防治的人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侥幸心理,直到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才直到问题的严重性。本轮机构改革在不停程度上存在机构弱化力量不足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地政府对绿化工作高度重视,森林面积持续增加,人工纯林面积迅速增加。单一树种的纯林,生态系统脆弱,自我调控和修复能力较差。生物多样性不丰富,生态系统抵御灾害能力较低,容易遭受有害生物侵害,林业有害生物寄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区域不断扩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将面临挑战,潜在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采取了效措施加以控制。
一方面县市区林业有害生物技术人员实践经验缺乏,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以及防治实用技术方面缺乏研究,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熟练的应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导致监测预报及时性、准确性不高,不能高效运用有效的防治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率低,基层广大群众对科学防控的技术方法掌握不多,导致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不明显。
病虫害监测是森林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把森林病虫害的调查监测放在重要位置,在行政区域内有计划的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准确掌握行政区域内森林病虫害情况。近几年国家以及省市县地方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上的投入虽然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与防治工作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整个林业生产不相匹配所占比例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防控工作的需要。监测预警防治经费的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森林防控工作的开展。在监测预报方面,先进的测报技术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好多地区仍以地面调查方式为主,防治工作受到严重制约。部分县市区的森防站由于资金短缺,工作条件简陋,技术装备普遍较差,只有一些落后的喷药机械,很难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局面不相适应。
目前我市尤其是县级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不能做到全面彻底地防治。个别县市区(开发区)没有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基层防治检疫机构缺乏正常开展工作的经费。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生态安全。创新体制机制,健全防控体系,强化防治能力,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政策法规,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从维护生态安全角度来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防治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具体责任到人,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实实在在的纳入议事日程,列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政府要落实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不仅仅是写在文件中落在纸面上。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突发性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工作机制,搞好物资储备,确保信息畅通,确保及时有效处置。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治机制,建立部门间相互协作机制,各负其责协作配合。
各级防治检疫机构要将工作着力点放在预防预警、行政执法、监督指导、技术推广上。加强规范化管理,推行资质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施工监理制度。要进一步加强与农业、质检、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响应国家号召,科学编制规划,在营造人工林时,进行科学造林,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把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紧密结合,森林病虫害工作贯穿全过程。要改变防治不科学的做法,从轻预防转变为重视预防,避免农药的过量使用。要把产地检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做好复检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加大对资金的投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认真落实相关要求,严格将营林与防治进行结合。按照分类管理和事权划分的原则,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各项经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投入。严格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严禁随意挤占和挪用。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防治减灾、检疫御灾以及服务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防控投入、保障和支持力度。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经营者也要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责任,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在改革中应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队伍建设,确定森防机构承担职责,配备有害生物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机构设置要与依法防治工作相适应,人员配备要与依法防治工作相适应,经费投入要与依法防治工作相适应。加强执法监督,积极依法防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岗位培训以及技术培训,确保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认真学习最新的监测防控知识,加大防治技术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完善。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站等新闻媒介,加强涉及林业有害生物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等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让广大群众了解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田间地头,搞好送林业科技下基层活动。公布举报电话,加强信息报送。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全民防控意识,全社会关心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