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祺(副教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2)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基于企业价值链的现代管理系统——用友RPE—U8V10.1软件,实现集企业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融合,关联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群课程,融合“1+X”试点的“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契合现代职业教育关于“1+X”证书制度内涵发展,体现了当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化以及业财一体化趋势,实现财务智能化,促进数据赋能企业价值增值。
随着新业态、新专业、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核算职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为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业务核算、客户综合收益评估、建立财务分析数据库提供支撑。因此,“会计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服务体系,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促进信息技术、大数据与管理会计人才的深度融合,开展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诊断与改进对促进“三教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工作)。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进一步推动“诊改”工作的开展,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根据国家政策和文件精神,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湖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2019年复核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9]59号),正式启动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诊改”工作。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复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情况等,其中课程层面的诊改主要包括课程建设规划标准与课程标准的两链打造与实施、螺旋建立与运行情况和引擎驱动与成效等三个方面。根据以上国家政策指引与要求,重点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诊改”工作的开展、实施与持续性改进,促进课程质量提升,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其诊断思路。该课程紧紧以“目标链”和“标准链”诊断改进为起点,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思路可概括为“八字螺旋”课程诊改机制,即采用“实施、监测、预警、改进”循环逻辑对专业课程群进行诊改。大螺旋即按照学年进行周期性诊改,小螺旋即阶段性诊改。“八字螺旋”课程诊改机制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八字螺旋”课程诊改机制
本课程诊改时间为2017—2019年,根据《关于开展湖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2019年复核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9]59号),并结合学校课程建设诊改要求,要从课程基础信息、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课程开放程度、教学实施和课程教学质量6个方面,设计46个质控点进行诊改,包括两个增量指标(项目成果设计、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比例);重点监控课程负责人、教学竞赛获奖、互动次数、辅导答疑、操作报错率等指标23个。
在三年的诊改期中,课程团队通过引进名师,数智化教学,参加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推送国培和省级培训等方式,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教促研、教研相长,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交通教育云、超星云等平台的数据分析与数字画像分析,完成43个质控点,整体达成度93.48%,高质量完成课程诊改预期目标,显著提高了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质量诊改达成度一览表
(一)课程团队诊断改进过程。依据《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课程建设计划,2017年课程团队建设质控点八个:课程负责人、课程成员、“双师”比例、师资培训、兼职教师比例、教研教改、教改项目、教学竞赛获奖等,其中重点指标有课程负责人“、双师”比例、教研教改、教改项目、教学竞赛获奖等5个。
2017年度,在进行课程诊改分析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兼职教师比例不达标,达成度75%。主要原因:课程团队会计信息化技能有待提高,同时理论与实操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比较薄弱。2018年在2017年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一方面鼓励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开展学历提升,参加会计信息化师资培训,提高团队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优化师资结构,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校外团队合作与推广机制。同时,利用1+X试点契机,深层次推动校企合作,在教学、就业、竞赛和创新创业产业项目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2018年,实现质控点达成度100%。2019年持续改进,课程团队获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课堂教学“一等奖”,教师队伍取得突破性成绩,团队信息化技能与专业素养显著提升,课程团队努力向湖南省教学名师及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冲击,质控点达成度87.5%。
(二)课程资源诊断改进过程。2017年课程资源建设质控点11个: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教学计划、授课教案、试题数、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文档资源、网页链接、实训资源。通过交通教育云等平台数据分析,其中课程教材、教学视频、实训资源三个指标不达标,达成度72.72%。
通过进行诊断分析,一方面由于会计政策变动的客观性以及实施的相对滞后性,导致会计账套与企业数据测试的不匹配;另一方面,软件升级与机房建设等实训资源尚未完成。2018年课程团队加快各项资源建设,团队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开展账套与经济业务数据的匹配测试,同时加快实训室建设,采用预售等形式实现财务软件教学应用,实现2018年、2019年达成度100%的目标。
(三)课程开放度诊断改进过程。该课程在课程开放度建设方面质控点主要设计有7个: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率、资源访问总量、校外访问量、是否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互动次数(每次课)、群组讨论次数、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中应用比例。根据学校数据平台、交通教育云、第三方评价等平台数据分析,信息化资源更新率及资源总访问量等指标都完成良好,主要问题是校外访问量不足,2017年达成度80%。
达成度不符合要求指标的原因有:一是2017年课程平台在建设中,二是校外推广力度还不够。2018年课程团队采用“求同存异”原则,与就近兄弟院校逐步开展在线互动和推广。2018年质控点达成度大于80%,根据学习通数据反馈,校外访问量2018年有增量,但尚未达标。2019年秋季开课前已经完成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会计专业平行班级的跨校合作开课工作,为课程的在线开放教学打下基础。
(四)教学实施诊断改进过程。在课程诊改过程中,教学实施建设质控点主要有7个:学生到课率、教师调课次数、作业布置次数、作业批阅率、操作过程考核次数、辅导答疑次数、实训模拟、任务点完成率。2017年除任务点完成率不达标,其他指标均达标,达成度85.7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导致质控点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学生对新平台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任务点的呈现时间长、访问不够流畅并且单一。2018年,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绑定任务点等活动促进任务点的学习和完成率;同时从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优化任务点,设计微动画、名师示范、课前导学、操作锦囊、经典案例、课外拓展等多样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积极性,完成质控点目标,达成度100%。
(五)教学质量诊断改进过程。教学质量质控点主要有7个:课堂满意度、学生评教分、团队教师教学、考核平均分、考证通过率、考核合格率、操作报错率、学生参赛获奖。根据数据平台、交通教育云、第三方评价等平台反馈,2017年,课程满意度、学生评教、学生获奖等指标达标,但操作报错率不达标,达成度85.71%。
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业财结合较复杂,学生缺乏思考;另一方面,学生信息化操作较薄弱,熟练程度不高,多盲从。2018—2019年在诊改过程中,通过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快生带慢生”,增强学生对业财的理解,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学习,2018—2019操作报错率有所降低,但尚未达标,也是后续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一)课程团队诊改成效。高素质、智慧型课程团队是课程诊改的智力源泉。课程团队8个质控点达成度100%,厅级“芙蓉百岗明星”1人,在读博士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引进兼职教学名师2人;课程团队获院级“教学优秀奖”2人;省培、国培2人。在教研科研方面,2019年课程团队获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20年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课程团队立项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团队近5年立项省厅级课题5项。
(二)课程资源诊改成效。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是课程诊改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学习交流,课程团队建立“行业级”“专业级”和“课程级”三层次共享型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视频、操作演示、课程成果、单元测试、试题库八要素“学习包”。课程资源实行“课证赛岗”融合,有效衔接“1+X”证书制度更好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岗位过程“三对接”,及毕业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开展在线网络协同教学体系试运行、精品在线课程共享资源库运行调整与应用。
(三)课程开放程度的诊改成效。时间与空间上的智慧开放是课程诊改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通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开放与在线学习,通过课程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互动的空间学习。课程诊改期间在线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率≥80%,通过校外同行、毕业生共享课程,开始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课程实施中教学互动与操作活跃,平均每次课教学互动≥20次。资源访问总量≥420 000人次。
(四)教学实施诊改成效。循序渐进的教学实施是课程诊改的重要内容。课程诊断与改进期间教学实施质控点达成度100%,采用积域控屏软件开展到课率统计、实时监控与操作演示,通过“快生带慢生”、助教引导等方法降低报错率,任务点达成度100%。提高课程实施的合理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在线随机操作与抢答等方式,保证学生到课率≥95%。通过过程考核、实时监控、在线远程、操作演示等方式开展教学答疑、学生自助、他助的学习氛围。每次课辅导答疑(在线、QQ、学习通、讨论区等)≥10人次、演示操作≥2次。通过抢答、在线测试、单元测试、课程设计等方式布置作业,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每学期作业布置与批改≥6次。
(五)教学质量诊改成效。课程质量是课程教学与诊改的生命线。2018年度在以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课程团队引入VBSE自动考评标准,建立动态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在任务环节的评分将由电脑评分,生成过程性评价;学生之间对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进行主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成果与交流互动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动态考评体系。2018年优秀率有提升,班级平均分为83.96。学生评价、在线评价和教师评价≥90%,课程实施中学生操作报错率低于30%。2020年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RPA财务机器人应用开发国赛“一等奖”1项、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服务年均2项。2020年课程衔接“1+X”课证融通“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参考率100%,通过率100%,优秀率居湖南省首位,学校获评优秀试点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