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俐雅
(惠州市华汇城建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惠州市 516001)
针对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工作,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停车场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停车产业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当前,城市已进入机动化快速发展期,停车需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导致停车设施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亟待规划智能化、立体化的停车设施。下面以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为例,对城市停车设施问题进行论证研究。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停车难已经成为惠城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三环内区域,以及部分医院门口、部分学校门口、小公园、菜市场附近停车难状况更加严重。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市民认为“停车位缺乏导致停车困难”的占比54.3%,“停车位分布不均,使用不便”的占比42.3%,可以看出,停车位缺乏是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老旧城区的住宅区基本上停车位都很少。另外,可用于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的土地十分有限,而且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也带来了土地成本增加、拆迁建设成本提高等问题,增加了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阻力。既有规划公共停车场在现实中难以落地,导致公共停车设施严重不足。普遍存在缺少车位的地方没有用地,有用地的地方不缺车位的现象。
各类停车设施的管理和建设规划涉及多个部门,缺乏集中治理城市停车问题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和管理形式各不相同,常常出现内部不衔接的多头管理,造成了停车场系统运转混乱,难以统一协调,管理效果较差。调查显示,有66.4%的市民认为,需要明确管理部门分工,建立完善的停车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停车相关技术,比如自动化立体停车库、智慧共享停车系统等。但是惠州市目前仍然以传统的地面停车、人工管理等方式为主导,停车泊位的周转效率不高,市民使用的便利性不高,既有的停车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调查显示有48.1%认为需要建立智能停车系统。
惠州目前已经形成了由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构成的城市停车设施的综合体系。根据现状调研及市公用事业局、市交警部门、市园林局、市交投集团等单位提供的停车场信息,经统计,现状已建成公共车位数约0.66万个、现状在建公共车位数约0.54万个,以及路内划线车位2.07万个,合计3.27万个,停车位缺口约为6万个。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充实完善》《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对停车设施规划指导: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完善路网建设,提升系统整体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加快停车场建设;结合城市公交导向型道路布局与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促进快速公交、慢行交通、绿道网络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
通过对惠城区现状停车问题的剖析,及对相关规划的解读,对城市停车需求进行量化论证分析,合理确定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运行高效、与道路容量相协调的停车供给体系,形成配建停车为主体、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格[1],引导居民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调控机动车动态停车需求,维持城市动静态交通的平衡。
通过收集惠城区近5年历年民用轿车保有量增长数据,结合平均增长率法和线性增长的方法,预测惠城区未来几年的民用轿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因每种预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次规划使用平均增长率法及线性回归的预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即2025年汽车保有量为76万辆。
以规划年惠城区民用轿车保有量的预测为基础,采用民用轿车保有量法预测规划年惠城区停车需求,将总停车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社会需求两个部分。社会停车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经验, 总数量为民用轿车保有量的 0.1,得出惠城区的机动车停车的基本需求与社会需求预测约为9.88万个。
(1)符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及相关规划,并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停车政策协调一致。
(2)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块控规提出的土地开发强度下的公共停车需求,要求公共停车场点位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相适应[2],对于既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合理的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应予以确定。
(3)公共停车场是配建停车场泊位的补充和调节,应重点布置在现状配建泊位不足地区、改造潜力小的建成区、综合性商业、交通换乘枢纽、医院、学校及其他城市公共服务和活动中心等周边区域,选址应充分利用城市闲置边角地带及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1]。
(4)遵循“就近、高密度、小规模”的原则,单个停车场规模不宜过大,且停车场选址要尽量靠近主要需求,停车场的服务半径以步行不超过5min为宜,相应步行距离为300m。
(5)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公共停车场实施的可行性,使停车场建设既能满足近期要求,又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在该例句中,“junk food”形容生活中不健康的食品,译语和源语都存在类似的意象,可以在译文中把源概念域“junk food”直译出来对应于目的概念域“垃圾食品”。
根据公共停车场发展目标及规划原则,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重点区域如下:
(1)城市组团中心、片区中心是交通集散重要区域,超出一般地区停车需求,未来形成多层次、网络的城市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2)现状停车紧张、改造潜力小的小区,缓解老旧小区、配建不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3)学校接送学生车辆停放问题对正常道路通行产生较大影响;医院是人流集散重要区域、停车问题突出。应适当考虑周边区域公共停车场供给。
(4)节假日、热点公园游客量较多,应适度考虑周边公共停车场的供给。旅游景点处应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停车位等配套设施。
(5)综合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P+R”站点形成换乘停车场[2]。
(6)商圈是交通集散重要区域,尤其老商圈地区、适当增加停车供给,提升商圈活力。
(7)公共服务中心是市民经常办事出行的场所,应考虑公共停车设施的供给,来方便市民办事。
为了提高规划公共停车场方案的可实施性、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按照用地控制分为控制性、兼容性、弹性共3种类型,进行分类布置。
(1)控制性停车场:是指控规用地性质为停车场用地。每个控制性点均需充分考虑停车需求、建设规模、征地范围以及实施效果。此类停车场的用地位置和用地规模严格予以保障,原则上不得更改。
(2)兼容性停车场:是指用地性质为非停车场用地、但属于政府控制的用地,此类停车场采用高度复合开发模式,与学校、医院、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等结合,用地位置原则上不得更改,但开发形式和规模可灵活变动。
(3)弹性停车场:是指在有权属用地上规划的公共停车场,以及临时性停车场,用地位置给予初步推荐,今后开发过程中可进行小范围的位置变动,停车规模和开发形式可灵活变动。
规划的片区划分与行政区划基本保持一致,片区范围划定以行政界线为基础,结合城市道路和自然地理界线,将规划范围划分成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河南岸、江北、小金口、水口、汝湖、马安、三栋等11个片区。规划合计新增公共停车场255处,可提供公共车位数约6.99万个。其中,控制性停车场57个,兼容性停车场111个,弹性停车场87个。
表1 惠城区停车场规划
根据现状停车场调研、相关规划衔接以及结合本次规划新增公共停车场,得出:现状已建成公共车位数约0.66万个、现状在建公共车位数约0.54万个,以及路内划线车位2.07万个,合计约10.26万个。规划预测至2025年需要的公共停车位约为9.88万个,可满足规划预测需求。
规划重点对桥西、桥东、河南岸等人口密度大,汽车保有量高,停车配套不足,老旧小区较多的街道片区,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停车规划布点 。对近期停车需求较低的片区以预留停车用地保留停车库存为主。
为确保本次规划公共停车场项目得到较好较快的实施,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1)实施机制
成立全市城市停车系统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建立停车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公共停车系统投资建设相关工作。
(2)政策法规保障
出台相应的地方政府规章,明确停车场的管理体制、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收费政策、停车执法等工作要求。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土地出让优惠政策、降低或减免规费政策、资金补助政策、优化停车经营条件等鼓励性措施。
(3)用地及规划审批保障
将停车设施列入政府基本建设计划。把公共地下车库的建设纳入新建学校、绿地、广场的设计方案,对有条件设置的均应考虑建设,并在项目立项、批建工作中进行重点推进。进一步强化惠州市居住区、商业办公等建筑设施配套停车场审批,改建停车场用地及将配建停车场的建设纳入批后管理的重要内容。
(4)搭建停车云平台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面向各类停车场实现跨区域、多层级集中监控和管理的智慧共享停车云平台。利用停车云平台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
通过对城市现状停车问题的剖析,明确停车设施的规划布局,推进停车设施的立体化、智能化建设,确保完成惠城区规划选址储备;规划采用城市停车需求量化论证的模式,合理确定城市停车设施的供应规模,提出差异化的停车策略;停车场建设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运营模式,目前已建成多个停车场并投入使用,停车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题,还盘活周边存量土地资源,大幅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