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2022-09-27 08:54矫山红
山西农经 2022年17期
关键词:战略农业农村

□矫山红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与体制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全新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保证经济建设成效,才可以为后续各项建设工作的稳定推进奠定基础,同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村地区管理水平与效率提供保障。

1 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属于我国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大力保障该战略稳定实施,从而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助力。而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发挥出十分关键的作用,经济管理工作成效将会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因此,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应加大支持力度,保证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来说,开展相关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自身优势,尽可能缩小与城镇地区的发展差距,强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发展水平。与此同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必然趋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绿色化发展方向,保证科学发展理念可以与经济建设活动相协调,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管理相辅相成,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表现,而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则可以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应充分解决“三农”问题,并妥善处理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属于一项历史性任务,也是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多环节工作内容,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时代发展特征,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不仅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可提高整体农村地区建设水平。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持续落实农业改革,在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优化农村地区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坚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并将农业农村发展放在关键位置。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上相对落后,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应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出发点,加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致力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农村地区可以实现均衡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分析城乡发展关系,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中,积极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观,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在实际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通过转变传统的经济建设理念与方法来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可以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战略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体现出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实施相关战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了解市场发展环境与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发挥政府作用,合理引导新旧产业之间的交替与过渡,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工作,并将其放在整体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位置上。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路径

3.1 转变农村经济管理理念

转变传统理念、推进思想创新是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在理念上提升与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转变农村经济管理理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针对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传递新的工作理念,提升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通过培训的形式,有助于相关人员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落实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因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政绩而忽视农业价值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来树立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保证农业经济建设工作高效率落实。第二,农业经济发展应以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并构建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在此过程中,应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储备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足够,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从而实现拓展渠道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等目的。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注重引进现代化技术,开展多样化农产品生产建设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地方政府应逐步加大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严格落实责任与监管制度,严格审查农业经济资金收支渠道,提升其利用效率。

3.2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要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就要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确保农业经济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构建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主要从以下3 方面展开:第一,生产管理。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应及时转变以往的生产管理模式,将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应用到管理机制中,提高对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同时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生产管理活动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通过市场调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控制农产品的剩余贮存量,以促进提升农产品价值。第二,加工管理。加工管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一是完善与优化农业产业链,确保各个加工环节的协调落实;二是强化技术创新,将更加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加工环节中,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三是要积极推进绿色加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注重创新与改进技术,通过实施深加工来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第三,经营管理。地方政府在经营农产品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有力引导当地农业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制订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为农产品保质增效提供制度基础,确保相关经营管理环节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入拓展产业链的过程中,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提升农业经济市场化发展水平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地农业建设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业市场,增强农业发展路径的实效性与合理性。地方政府行政部门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管控与配置当地资源,为农村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以外,提升农业经济市场化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市场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政府部门应优化与完善市场化机制,针对当地农业经济建设现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可以适应农业市场环境,从而建立起长效化的管控体系。政府部门应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减少对农业经济的过度干预,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农村经济根据市场环境实现自我调节,为农业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

3.4 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

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相关部门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农村地区特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优势融入到经济建设工作中,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农业生产现状,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力度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以当地龙头企业或种植养殖大户为依托,积极落实“试验区—企业—农户”等发展模式。在多主体合作发展的模式下,可以为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资源传递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顺利推进提供保障,以扩大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很多农村地区都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因此可以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构建农牧结合型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将很大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引入其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促进其生活水平提高。此外,以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一方面,要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科学策划旅游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使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5 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农业大数据已经成为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来说,应充分认识到农业大数据的重要作用,从而将其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从自身出发,构建以农业大数据为导向的思维意识,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应用中。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农业大数据技术在市场环境分析、产品趋势预测、种植选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中均发挥出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农业大数据也成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关键要素。与此同时,在实际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正确理解农业大数据,确保农业大数据可以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改革的关键技术手段。

科学应用农业经济运作方式将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并融合金融、教育等产业。站在农业大数据本质的角度上来说,应用相关技术是在收集、整合、分析相关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其价值,并为农业经济改革提供有力依据。例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有效分析当地的环境气候及土壤成分,以此确定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产品;还可以运用农业大数据融合农业与第三产业,并有效落实技术倾斜。除此之外,以农业大数据为指导协调应用区域组织管理方式,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数据纰漏等问题,从而为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3.6 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技术是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地区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经济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宏观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战略可以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计划性指导作用,在相关战略中应明确目标、思路、计划、标准等内容,综合考量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利用国家政策使得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下,可以在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农业经济建设更充分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第二,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应注重落实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通过获取实时发展动态了解农村经济建设的最新需求,同时可以提升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第三,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思改进工作。一方面,应积累成功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及时针对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应注重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通过提升信息素质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创建培训基地、示范基地等形式为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帮助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与发展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4 结束语

要想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稳定实施,就应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充分认识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农业经济体制建设,通过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与现代化农村地区建设力度,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战略农业农村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