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明春,程晓霞,张 磊
(1.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2.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银多金属矿石的分选常采用浮选法,但由于其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且共生关系、嵌布特性、氧化程度等各不相同,因此选别效果亦有很大差异[1-5]。某银多金属矿石银品位为442.23 g/t,伴生有价元素铅、锌,品位分别为0.71 %、0.36 %,可综合回收。银矿物粒度分布以微、细粒为主,其主要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嵌布紧密。本文在对该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详细的条件试验,最终确定适宜的流程结构及工艺参数,为该矿石及类似矿石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某银多金属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银品位为442.23 g/t,伴生有价元素铅、锌品位分别为0.71 %、0.36 %(见表1),可综合回收。矿石中银矿物以辉银矿为主,其次为深红银矿、脆银矿,含少量自然银、硫锑铜银矿、少银黄铁矿、含银黝铜矿等。银矿物粒度分布以微、细粒为主,其主要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嵌布紧密。该矿石属于中等硫化物含银多金属矿石。
表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相对含量为6.82 %,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其他硫化矿物含量相对较少,黄铁矿与银矿物及方铅矿嵌布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氧化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少量褐铁矿等,氧化铁矿物相对含量为8.56 %。磁铁矿与赤铁矿紧密伴生,金属氧化物与银矿物嵌布不密切。此外,铁锰碳酸盐矿物为回收锰的主要目的矿物,相对含量为49.62 %,其中以菱锰铁矿、菱铁锰矿为主,其次为菱锰矿、菱铁矿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脉石矿物相对含量为34.70 %。
将原矿磨至粒度全部小于0.074 mm后进行银、铅、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银主要以硫化银形式存在,分布率为89.96 %;其次以自然银形式存在。铅主要以硫化铅形式存在,分布率为92.77 %。锌主要以硫化锌形式存在,分布率为89.96 %。
银矿物粒度分布以微、细粒为主,其中-0.010 mm的微粒银占55.87 %,-0.037~+0.010 mm的细粒银占33.42 %,-0.074~+0.037 mm的中粒银占9.14 %,+0.074 mm的粗、巨粒银占1.57 %。
银矿物以包裹银为主,占47.71 %;其次为粒间银,占41.34 %;裂隙银仅占10.95 %。包裹银以硫化矿物包裹银为主,占18.66 %;其次为铁锰碳酸盐矿物包裹银,占15.37 %;石英、长石等其他脉石矿物包裹银占13.68 %。
矿石中矿物种类多,银是主要有价回收元素,铅、锌为主要伴生有价回收元素。根据矿石性质,前期探索了银铅部分优先浮选—尾矿选锌工艺流程和混合浮选工艺流程[6-7]。试验结果表明:银与铅金属走向较为一致;银铅部分优先浮选—尾矿选锌工艺流程获得的精矿中银、铅、锌品位均高于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因此确定采用此流程开展条件试验。
磨矿细度试验流程为银铅一次粗选(CG801 1 500 g/t、乙基黄药100 g/t、丁铵黑药50 g/t、2号油30 g/t)、四次精选、二次扫选,锌一次粗选(石灰3 000 g/t、水玻璃200 g/t、硫酸铜400 g/t、丁基黄药80 g/t)、六次精选、三次扫选。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矿石磨矿细度-0.045 mm占85 %时,选别指标相对较好;继续提高磨矿细度-0.045 mm占比至90 %,尾矿中银、铅、锌品位变化较小。综合考虑选别指标及磨矿成本,磨矿细度选定为-0.045 mm占85 %。
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3。
图1 调整剂种类试验流程及条件
表3 调整剂种类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采用调整剂CG801,相比其他2种组合调整剂,获得的银铅精矿品位、回收率指标相对较好,因此选定CG801为银铅部分优先浮选调整剂。后续用量试验结果表明,CG801用量为2 000 g/t时,银铅精矿中银、铅品位与回收率均较为理想,因此确定CG801用量为2 000 g/t。
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对银铅粗精矿进行再磨,银铅精矿中银、铅品位未见升高,因此银铅精选时银铅粗精矿不必再磨。
图2 银铅粗精矿再磨试验流程及条件
表4 银铅粗精矿再磨试验结果
硫酸铜为锌浮选常用的活化剂[6-7],本次试验在前期探索试验基础上,选用硫酸铜作为活化剂,考察了其用量对锌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5。
图3 锌浮选硫酸铜用量试验流程及条件
表5 锌浮选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锌浮选活化剂硫酸铜用量逐渐增加至400 g/t时,锌精矿产率逐渐降低,锌精矿锌品位逐渐升高,锌回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硫酸铜用量达到400 g/t时,锌尾矿品位变化较小。综合考虑,硫酸铜用量为400 g/t时活化效果最佳。
闭路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4(锌精选二~六依次顺序返回),试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采用银铅部分优先浮选—尾矿选锌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的银铅精矿中银、铅品位分别为14 999.71 g/t、25.09 %,银、铅回收率分别为87.70 %、91.82 %;锌精矿中银、锌品位分别为1 398.98 g/t、41.97 %,银回收率为1.74 %,锌回收率为64.12 %;银总回收率为89.44 %。
图4 银铅部分优先浮选—尾矿选锌闭路试验流程及条件
表6 银铅部分优先浮选—尾矿选锌闭路试验结果
1)某银多金属矿石中银品位为442.23 g/t,硫品位为3.26 %,铅品位为0.71 %,锌品位为0.36 %。矿石属于中等硫化物含银多金属矿石。矿石中银矿物以辉银矿为主,其次为深红银矿、脆银矿,含少量自然银、硫锑铜银矿、少银黄铁矿、含银黝铜矿等。银矿物粒度分布以微、细粒为主。银矿物主要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嵌布紧密。
2)采用银铅部分优先浮选—尾矿选锌流程回收银、铅、锌,银铅精矿中银、铅品位分别为14 999.71 g/t、25.09 %,银、铅回收率分别为87.70 %、91.82 %;锌精矿中银、锌品位分别为1 398.98 g/t、41.97 %,银回收率为1.74 %,锌回收率为64.12 %;银总回收率为8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