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9-26 13:17方江燕
西部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方江燕

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 万宁 571500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已成为医院急诊常见疾病。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局部脑组织损伤,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从而使得患者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受损,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2]。在临床上,通常给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以帮助患者恢复。但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过程十分漫长,预后不佳,患者长期被后遗症折磨,身心受到严重危害。因此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已成为一种前瞻性临床护理管理模式,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关于此方法干预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研究较少[3]。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万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41.56±7.38)岁,病程1~20 h,平均病程(4.61±1.01)h。对照组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45.91±7.32)岁,病程2~21 h,平均病程(4.25±0.98)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4]者;2)生命体征稳定者;3)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诊疗,诊疗依从性良好者。

1.3 排除标准排除:1)有精神及表达障碍者;2)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等其他疾病者;3)合并有其他脑部疾病者。

1.4 干预方法按照对照组患者实际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常规护理干预,如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1)创建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由5名组员构成,护士长1人,骨干护士3人,管床医生1人,护士长为组长。小组成立后,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专业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务必保证所有组员考核结果为优。2)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准备工作。(1)护理前向所有患者发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统计评分并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掌握患者身体、心理情况。(2)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对患者在治疗及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身体、心理问题进行预设,分析原因,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根据相应的原因制定切实的解决措施。3)制定基于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个性化方案。护理小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干预方案,给与患者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4)实施前馈控制护理个性化方案。(1)病情科普:在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后,通过视频、宣传手册、口头宣教等方式向患者科普急性脑梗死护理知识。(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生活规律,如戒烟酒,营养均衡等。(3)心理干预:激励患者,转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患者家属应多给与患者关心和陪护,积极沟通交流,减少患者孤独感,让患者的情绪、心理得到宽慰,从而提高患者依从度,减轻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对病情的影响。(4)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按照相关要求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表达、肢体功能康复训练。5)改善方案:在护理进行一段时间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对护理效果好的患者继续采取相适应的方案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差的患者,要及时的调整方案,强化护理措施,积极帮助患者改善心理问题。

1.5 观察指标

1.5.1 NIHSS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的意识水平、眼球活动等条目,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按照0~5级打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重。

1.5.2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躯体、心理、认知、社会4项功能,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3 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NIHSS评分干预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2.73%(51/55),其中非常满意27例,满意24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为72.73%(40/55),其中非常满意20例,满意2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7例。两组比较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干预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a表示与同组干前比较,P<0.05;b表示与观察组护理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5 55躯体功能护理前36.42±4.19 35.19±4.11护理后56.42±5.68ab 51.19±5.02a生理功能护理前33.11±4.03 32.75±4.22护理后57.42±5.56ab 50.65±5.03a情绪功能护理前34.53±4.55 34.82±4.26护理后58.48±5.69ab 51.24±5.49a社会功能护理前35.17±3.98 35.62±4.02护理后60.40±6.52ab 57.88±5.32a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6]。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手段有静脉溶栓、神经介入支架取栓或者动脉溶栓等治疗,但患者神经功能仍然会受到损伤[7-9]。

研究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前瞻性和规范性,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不理想[10-11]。因此为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身心的危害,找到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非常必要。目前,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随着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深入应用和不断推广,其越来越被更多人熟知,并逐渐在医疗卫生领域使用[12-13]。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包括成立护理小组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准备工作、制定基于前馈控制护理干预个性化方案、实施前馈控制护理个性化方案、改善方案等多项内容,护理过程环环相扣,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而言,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能够着眼于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科学预判病情,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策,帮助患者进行语言表达、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患者恢复过程中的生活从行健康指导,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NIHSS评分干预后两组均降低,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两组均升高,且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中,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等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