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硕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老槐年龄很大,好似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一般,老态龙钟,表皮开裂,沟壑纵横。奶奶说,我父亲小的时候它就长在那里。奶奶告诉我,种槐树的地方原来并不是我家,而是一个戏台子。当时正值战争时期,听说仗要打过来了,老百姓牵衣顿足,出外逃荒。提起以前的岁月,奶奶总是泪眼婆娑,“那一年,全村饿死了27个人呢!”她长叹一声,“谁承想能活到今天呢?”
仗终于打完了,老百姓返回家园。看着昔日的村庄已是一片狼藉,乡亲们悲痛万分。我的太爷爷拄着要饭的棍子,喊乡亲们在曾经搭过戏台子的老槐下集合,太爷爷稳住乡亲们的情绪,指着老槐起誓,不出三年,一定能让村庄改头换面。正值初春,家无余粮,地里也无庄稼。人总要活命呀!这时,人们嗅到了甜味,抬头望去,槐花盛开了,白色的铃铛一样的花缀满枝条,整个村子沉浸在蜜一样的香甜“海洋”里。大家看着这一串串花朵,咧开嘴笑了。老槐让那些无望的人窥见暗夜里的光束。望着她葳蕤丛生的枝丫,人们渐渐相信,生活仍然充满希望。
我不知老槐曾见证过这样的一段历史,瞬间对它肃然起敬。初春,它还没来得及开枝散叶,米粒大小的槐穗就挂满枝头了,好不热闹!老槐太高大了,就连平日习惯爬墙上树的我们也都忌惮它的高度。我们仰着稚嫩的小脸望着它,根本测量不出它究竟有多高。奶奶用破布条将两根长竹竿结结实实地捆在一起,上置一个铁弯钩。奶奶瞅准了最密的一枝,小心地钩下来,我们拿着竹篓在地下捡掉落的槐穗,花瓣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衣襟上,像是下了一阵槐花雨。我们把香甜塞进嘴巴里,一时间,被蜜一样的气息包裹着,有一种微醺的感觉。
整个春天,家家户户的碗里都离不开槐花。勤劳的农妇们交流着槐花的花样吃法,餐桌上像开了一场槐花宴。村子的槐树生机勃发,热烈绽放。农人们无论下地耕作还是在家生火,都能被或浓或淡的槐香包裹着,醉倒在这蜜一样的香甜“海洋”里。
槐花落尽,院子里洒满轻飘飘的落蕊。脚踏上去,柔软又细腻。一时间,村头的河沟里飘满了白色的落蕊,它们随着打着漩儿的春江水一路欢歌,奔流向东而去了。村子里农家青黑色的瓦片上也铺满了乳白的落蕊,风起时,袅袅炊烟处,仍然会有落蕊飘下,顺着烟囱飘落到厨房的灶膛下,伴着燃起的柴火,欢快地舞动着红色的火焰。农家院里,奶奶坐在老槐下纳鞋底,她的四周散落着数不清的高粱秸秆。已近初夏,日头很盛,但老槐羽状的复叶层层叠叠,像一把巨伞将整个院子笼罩起来。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跳跃在奶奶花白的头发上,细碎而温柔。这浅浅的幸福,都装进老槐温柔的眉眼间,斑驳了岁月,妆点了时光。
后来老屋倒塌,我家盖起了新楼房,那棵老槐也被砍去。没有老槐遮蔽的院子,日头直直地照进来,月光清亮亮地洒进来,再也没有斑驳的树影,也没有满地的落蕊了,院子变得光秃秃的。再后来,我的奶奶也去世了,没有了奶奶,我也没有了童年。那一段清浅的温暖时光,只能存进时光机,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