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王晓娟 王永生
未来,新产业50人论坛将充分发挥思想交流平台和要素连接平台的核心功能,进一步丰富形式,整合资源要素,赋能新产业,向着打造国家级开放创新精品平台的目标迈进。
8月13日,“2022新产业50人论坛暨生命健康投融资峰会”在京召开。200余位产、学、研、用、政各界知名代表出席活动现场,线上超过12万人观看直播。该论坛作为2022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延续“未来即来:数智时代的新产业”的时代主题,聚焦“数智”、“健康”核心议题,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进行深入交流。论坛由中关村论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中关村产业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管理委员会主承办。《中关村》杂志作为支持单位参与论坛。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海外产业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将立足国际前沿,开展产业创新导航研究,发布产业要素地图成果,携手全球高端智库共同创新产业发展未来。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总经理岳鹏飞介绍,中关村产业研究院作为按照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要求,对标一流、对标国际,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一经济,努力成为全球科技与产业领域的高端智库。目前正在联合中关村国际共同打造四个海外产业研究中心,包括美国硅谷研究中心、英国伦敦研究中心、德国海德堡和芬兰的赫尔辛基研究中心,立足国际前沿开展多项前沿技术的产业导航研究,立足全球视野绘制全球产业要素地图。目前初步绘制了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的产业要素地图,未来希望通过联合全球各类高端智库携手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论坛上同步发布的还有中关村信用交易服务平台,将在“金融科技+金融服务”细分市场发光发热,助力打造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信用联盟生态,实现数字化信用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中关村融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霄介绍,中关村信用交易平台立足于现有中关村高新企业角度上,在金融服务的场景当中提供更多的创新性的数字化金融的服务手段。据悉,中关村信用交易平台立足于中关村,面向京津冀,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撑,以“信用链”为核心,承载“信用交易”、“融资撮合”和“标准化资产池”撮合交易功能,打造以服务中小科创企业为核心的全国性、综合一体化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中关村信用交易平台面向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具有中关村特色的融资解决方案,旨在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该平台是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债权融资服务的线上平台,在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以中关村金服集团十多年积累的数据为核心,结合工商、税务、司法、社保、企业经营及供应链等相关数据,综合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生命周期等基本属性,建模分析并出具企业发展信用报告,打造信用共识机制,实现“中关村企业信用链”的核心价值,形成“资产端+交易平台端+资金端”的业务流转平台暨信用应用的线上交易市场,完成资金、资产的智能交易,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慢、贵的痛点。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在主旨演讲环节,林毅夫、李春生、马光远等知名学者和专家,先后就我国的产业政策导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产业创新的窗口期等宏观话题进行了阐述,对新经济的创新发展大环境、大趋势,以高视角、大视野给出了专业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作题为“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产业政策导向”的主旨演讲。在经济创新、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有企业家来发现新技术、新产业,有市场给企业家提供环境,同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时候又需要政府因势利导。首先必须有先行的企业家,先行企业家冒很多风险,他成功、失败对社会都会有所谓外部性的影响,必须给他提供激励;第二,对先行的企业家需要有一些硬的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制度环境的支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要成功,一方面要有有效的市场,其次要有有为的政府。政府必须有效地配置资金来针对这些产业,就是所谓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要成功必须针对在这个经济体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之下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这个经济体的竞争优势,这样产业政策就会很快的成功。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就“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发表了主旨演讲。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圆满收官,农业农村工作全面转向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阶段,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李春生认为,一是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中,注重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利用好政策红利,推动新基建项目,在县域内落地布局,弥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三是产业发展与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知名经济学者、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作题为“中国正处在产业创新最好的时间窗口”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创新是全球性的话题,特别是全球经济经历三年的疫情,全球经济的突破点仍然是创新。怎样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他认为一是重视政府的力量;二在产业政策方面,不要鼓励具体产业,要鼓励一些关键环节;三是城市是创新的最大载体,整个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城市是主体。马光远最后强调,创新要保持耐心,耐心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有一个20年产业创新的技术,耐下心来20年干一件事,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成为真正的创新经济体。”
在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与四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熟不熟、市场认不认、价值高不高、落地快不快”的核心堵点,从不同维度解构科技成果产业化向上跃迁和向下扎根的发展逻辑,凝聚共识,融通助力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落地生态雨林。
在“生命健康投融资峰会”上,同时举办了2022“数智新产业”生命健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以路演+答辩的方式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创新企业赋能,链接企业与资本市场,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全面蓬勃发展。
未来,新产业50人论坛将充分发挥思想交流平台和要素连接平台的核心功能,进一步丰富形式,整合资源要素,赋能新产业,向着打造国家级开放创新精品平台的目标迈进。主办方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努力搭建高精尖产业垂直细分领域的良好创新生态,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国家建设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