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面

2022-09-24 09:20:20钟红明
小品文选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擀面高汤汪曾祺

□钟红明

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小区,团购最容易秒光的不是蔬菜肉蛋,而是——面包与包子。记得一次团购包子,小区里竟然下单买了3000个,而某次面包团购10分钟300单秒光。因为上海人的早点,无论老少,都习惯点外卖。而与挂面相比,上海人平时吃的是新鲜的切面,平时也是到饮食店里吃的,除了浇头多,尤其面的高汤——即使至简的阳春面,家里怎么能常备那样一锅高汤呢。

早年刚当编辑的时候,经常外出组稿。如果是去北方,聊得投机,经常就被邀请去了作者甚至刚认识的朋友家里。这点和上海人的习惯不相同,如果不是亲戚和极其熟悉的朋友,上海人是很少往家里带的。记得有次在胶东,朋友带我去乡下采风,一位老太太烧热了炕,我在炕上被热得坐在高高的被垛上,而她除了大锅煮鱼,还做手擀面。一卷一推,一大片面饼越推越薄,她好心要教我擀面,我却使足了力气压那个层层叠叠地卷着面片的擀面杖,她愁得感慨:这也不会,以后谁会娶你呀。把我乐了半天。

我曾经在汪曾祺先生家吃过一次打卤面,记忆深刻。汪曾祺先生与《收获》有着深厚的友情,也刊载过许多作品,我一个晚辈编辑前去拜访,原本忐忑,在书房里坐下,清茶一杯,海阔天空,体会到他的博识、风趣与友善,具体聊了什么却忘了。记得说起我们《收获》主编李小林老师说过,1949年之前,她家傍晚总是“高朋满座”,汪曾祺、黄永玉、黄裳先生,那会儿他们都还年轻,在上海谋生,经济也会窘迫,经常晚饭就到巴金先生家打牙祭……

然后,汪曾祺先生就去了厨房,再然后,一碗传说中的打卤面就散发着热气,摆在了我的面前。他还特意指点一下小碟子:“我亲手做的韭菜花,你尝一下。”汪先生的那碗打卤面,料足汤鲜,木耳黄花鸡丝等与黄澄澄的鸡蛋卤映衬,碗里一拌一挑,稠稠地裹着面条,香。

多年之后,读先生的文章,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都有情致与情趣,无拘无束,见解洒脱,如行云流水,而最重要的是文字背后有人情。

猜你喜欢
擀面高汤汪曾祺
看汪曾祺写绝句
中华诗词(2023年7期)2023-02-06 09:01:12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18
佛跳墙高汤的固料配方及熬制工艺改良
时光深处的手擀面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7:08
迷人的高汤
餐饮世界(2019年10期)2019-12-16 01:45:27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4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黄河之声(2019年1期)2019-03-30 03:36:16
自制高汤安全健康又美味
饮食保健(2017年23期)2017-12-22 01:12:11
家乡的手擀面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