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探究

2022-09-23 00:43何奕文
学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学家科学精神

□ 何奕文

【教学构想】

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把学习的内容当作搭建过程的平台和承载的基础,以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情境为架构,将任务驱动作为指引导向,鼓励学生用语言文字丰富、充实活动过程。语文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主动体验环境,完成学习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个性的活动。根据新教材的课程设计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组织学习活动,契合新教材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学科育人”这一要求的落实。

本文以部编教材必修下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例,阐述以创设情境学习活动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根据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符合高中生的阅读规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明了继承中医药学精髓,提取出青蒿素的过程,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与此同时,倡议推动中医学等的研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从而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具有自传性质,写的是他童年时期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虽然并不是“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给青少年一定的启发。

这两篇文章在必修下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当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此任务群以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为目的,主要包含实用类文本的自主研读和理解,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流中需要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交流。经过本任务群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充盈其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提升表达交流与阅读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国家社会的能力。”

设计该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中涉及的“中医药学”“高维世界”等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这两篇课文同属于第七课,教师不应该把这两篇文章割裂开来,而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适合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中的科学事实和科学道理,透过平实而严谨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激发为人类幸福探索自然、探索新知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能够大致说出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的历程;能够大致说出影响加来道雄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文本,了解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

2.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能够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讨论,领会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索的意义,感受责任心与使命感对科研工作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拍摄镜头”的活动,探索文本内容,理解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了解“中医药学”“高维世界”等专业知识,并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想分享一段视频(视频来源于新华网)。这是一段关于屠呦呦和青蒿素的视频介绍,它让我想起了赫胥黎的一段话,请大家齐读。(PPT展现:“人类发展的历史,便是在漆黑的夜空中,将真与美交融,星星点点,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未知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勇敢地承担起肩上的责任。现在呢,就有一个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学校马上就要举办科技周,其中有一个栏目,就是拍摄主题为“科学群星闪耀时”的人物传记。本期的主题人物是屠呦呦和加来道雄。这个栏目分为三大版块:荣耀之光,求索之路和人格之美。

二、探索“荣耀之光”版块,了解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成就

要知道,能够入选这一版块的科学家,可都不是一般人哦。以下是屠呦呦的获奖经历:

?

?

而加来道雄作为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在超弦理论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是其早期奠基人之一。同时他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曾撰写多部科普作品,并参与多种科学节目的制作。其代表作品有《量子场论现代导引》《不可思议的物理》《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爱因斯坦的宇宙》等。

三、活动设计,“求索之路”版块

科学家成功的光环背后,其实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这一版块就是我们的重点拍摄部分了。现在,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材料,充分利用课文信息,选取你们最想拍摄的一个镜头,说明原因,并进行拍摄设计。注意在讨论的时候,要确定一名记录员,记下大家的思维火花,同时选出一名代表,跟其他小组分享交流。

青蒿素的发展历程

加来道雄故事卡片

提示和示例:我们可以选取屠呦呦团队第一阶段的研发,从“收集了2000个药方,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这一片段开始拍摄,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表现研发的不易以及科学家迎难而上的精神。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分享交流自己设计的镜头。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既然我们的主题是“科学群星闪耀时”,现在已经有两颗科学巨星了,作为校园电视台的节目,要是能够加一些我们母校的科学家,就更好了。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友中,也有非常杰出的科学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东中人。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和榜样,例如严济慈、潘建伟、陆朝阳,代代相传……希望在这个科技节之后,在同学们的心中,也能埋下科学的种子。

四、探索精神之“假如我是科学家”

我们都知道,人物传记视频的最后,往往会有一个本人的采访片段或寄语,因为条件有限,我们不能把屠呦呦和加来道雄请到现场,所以就请同学们扮演他们——假设你是屠呦呦或加来道雄,给东中学子写一段寄语。

提示:既然现在你是科学家,那么,你就要结合他的经历和精神,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科学家的口吻给同学们写一段寄语啦。

示例:袁隆平等科学家寄语青少年小视频分享。

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说没有秘诀,我是有经验,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所谓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你不要放弃它。机会宠爱有心人,用英文讲就是:“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赵忠贤(物理学家,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它使人向往、激动和年轻。

王永志(航天技术专家,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技术带头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吴良镛(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最好的作品是下一个。

王泽山(火炸药学家,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作出杰出贡献):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五、课堂小结

大国崛起,一砖一瓦工匠造;家道兴旺,一代一脉匠心传。在国家发展兴旺的当代,匠心依然难能可贵。“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事只怀一颗心”,这样的科学精神,展现的是专注与精深,是将工匠精神毫无保留地倾情投入,也是对精益求精品质的追求,强调的是追求完美之匠心,永不言弃之恒心,热忱执着之信心。

不同时代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每个时代的人有各自的奋斗进取之路。“青年代表的精神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青春展现的性格就是这个时代的性格”,马克思如是说。从家国发展的角度看,青年人能勇敢挑起重担,勇于挑战风险,勇于攻克难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生命力,充满爆发力,充满希望。我们所说的“百炼成钢”,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在困境中磨砺自我得以成长,因此青年需要承受各种考验。“时代召唤担当,民族复兴是青年的责任。”希望我们也可以于无限的可能之中享受生命的过程,彰显生命的价值,为自我、他人、社会留下壮丽诗篇。

六、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第四部分的内容,探索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示例:

?

七、教学反思

北大教授钱理群在《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师?》一文中谈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任务就是引起学生对未知社会生活的一种向往,这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语文教育中的文学部分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求索的激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应该为孩子造一个梦,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这也是一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这两篇课文都是实用类文本,很容易陷入单一知识教学的泥淖。新课程背景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如何创设情境和任务?学习任务群教学与单一知识教学有哪些差别?这些都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并修正。

学习活动应是达成主任务的具体步骤,往往也具有“任务”的特点。而具体的“学习环节”不完全等同于以往的“教学环节”。过去所说的“教学环节”往往以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导向,“学习环节”则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必然过程。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环节”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和自主生成,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因此,教师可以预设每个学习环节可能存在的学习内容,但不应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抑制或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总之,情境设置下的语文学习活动应该提倡“为学而教”,而不是“为教而学”。

在设置学习活动和情境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纠结该如何创设,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这两篇课文中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的感受与培养。为了将科学精神与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密切结合,我想到了联系学校的实际,将著名校友严济慈、潘建伟、陆朝阳等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带入课堂,一方面增加了亲切感,另一方面也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本单元中的“科学精神”的探索,即科学家研究问题、探索世界时表现出的好奇心、想象力与责任感;也体现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实证的科学方法。具体而言,我们以镜头拍摄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进而联系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时代背景,这样他们对课文当中提到的科研条件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深刻体会到当年的落后,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

作为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文章,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根据童年和青少年阶段的三件小事,向我们简单叙述了作者在物理启蒙阶段的经历,进而成为一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这不是一篇科普文,相比较于屠呦呦偏学术性质的报告,加来道雄的故事更具有亲切感,提醒同学们想象力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为同学们提供的故事卡片,也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梳理文章脉络,方便科学精神的探索。

总而言之,以任务群为导向的单元学习,应当处理了单元的整体性与篇章的独特性之间、实践活动与篇章精读之间、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创设合理新颖、有吸引力的情境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任务”而细读,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讲解。

猜你喜欢
科学家科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假如我是科学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