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煤炭企业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2-09-23 07:31:12袁显平
煤炭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分级

袁显平,董 旭,边 珍

(西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与重要工业原料,虽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逐步降低,但由于占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的90%以上,稳定和自保程度最高,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作为我国兜底保障能源的地位和作用还很难改变,煤炭工业仍然是关系我国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业。截至2021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煤炭开采与洗选企业共计4343家,资产总计达6.80万亿元。受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条件、区域性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企业在经营成效和安全生产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国正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共计淘汰了落后煤矿7100处、产能约5.5亿t),以期提升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但即便如此2021年11月仍有1024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占总数的23.58%)。同时,国际能源格局已发生了重大调整,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明显,煤炭生产向集约高效方向迈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结构,智能化与绿色发展,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必将是我国煤炭企业的选择,也自然是绩优煤炭企业的共有特征。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已提出诸多用于评价煤炭行业(企业、煤矿或矿井)的指标体系。主要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绿色投入、集约高效、创新等角度出发,构建出安全高效矿井模型[1]、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2]、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3]、煤炭科学产能评价模型[4]、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体系[5]、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试体系[6]、 新时代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7,8]、煤炭智能化标准体系[9]。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部分学者针对煤炭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吴树畅和于静提出新旧动能转换是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持续创新和资本运营手段,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协同利用效率,以实现其高质量发展[10]。孙春升等认为智慧矿山建设能够改变原先煤炭企业粗放发展的方式是实现煤矿高质量发展的支撑[11]。段兵帅提出煤炭企业应当从煤炭绿色开采、强化技术创新、实现多元发展等方面出发,来实现煤炭企业的绿色转型[12]。

综上所述,在煤炭领域已形成各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既为测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效率与效益、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标准,也为我国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但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有关绩优煤炭企业的综合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空间。为此,本文应用比较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从投入端、过程端与结果端三维视角构建绩优煤炭企业评价模型,结合并进行实例应用和检验,以期为我国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1 绩优煤炭企业特征模型指标体系

在新发展阶段,绩优煤炭企业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体系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推动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近零生态损害”“超低或近零排放”为追求,以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方式为全社会持续而公平地提供高质量煤炭(基)产品和服务,在具体经济形态上就是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煤炭(基)产品供给实体。因此,区别于已有文献,本文基于煤炭工业绿色、高效发展的目标,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在分析绩优煤炭企业的特点后,从输入端(投入要素)、过程端(过程管控)与输出端(经营发展成效)三维视角出发,研究构建绩优煤炭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投入要素指标。在输入端,投入要素是企业良好运营的根本。基于市场经济生产要素角度,结合煤炭企业的绿色发展与转型,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绿色驱动等方面出发,研究确定了投入要素指标。主要包括资源禀赋与开采条件、技术与设施设备、资金投入等6个二级指标,煤类煤质、地理位置、水资源等15个三级指标。

2)过程管控指标。在过程端,过程管控是企业获得优越效益的关键。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从企业总体战略、管理理念与决策出发,分析确定了过程管控指标。主要包括指导思想与经营理念、公司治理、管理机制及制度与体系建设等8个二级指标,公司战略、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等13个三级指标。

3)经营发展成效指标。在输出端,经营发展成效是企业投入要素与过程管控的最终体现。基于煤炭企业安全、绿色、高效、创新的发展目标,从企业获利情况、安全生产及绿色发展效益等方面出发,研究确立了经营发展成效指标。主要包括营销能力、劳资效率、成长能力等9个二级指标,市场占有率、职工人均年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等21个三级指标。

综上所述,本文以绩优煤炭企业的综合评价为目标,从投入要素、过程管控、经营发展成效视角出发,将绩优煤炭企业的关键特点细化为23个二级指标及49个三级指标,构建出绩优煤炭企业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以进一步评价煤炭企业绩优水平。

2 煤炭企业绩优分级标准确定

将49个评价指标分为五级:煤炭企业绩优度Ⅰ、煤炭企业绩优度Ⅱ、煤炭企业绩优度Ⅲ、煤炭企业绩优度Ⅳ、煤炭企业绩优度Ⅴ 。在对每个指标都进行量化的基础上,使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特征确定其绩优度,为企业之间横向及纵向比较提供依据。

2.1 投入要素

在投入要素方面,煤类煤质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定义的煤炭种类进行划分[13];地理位置按照煤炭企业开采地区的煤炭储量分类,水资源按照煤炭企业开采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进行划分,二者具体按《中国统计年鉴—2020》所披露数据分级;平均开采深度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评价,鉴于开采深度越深对开采技术的要求就越严格,因此将开采深度由深到浅进行分级;“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安全隐患主要根据智慧矿山国家标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 34678—2017)制定的“预警—解警—再预警”的持续循环准确度进行评价[14];采掘机械化水平依据《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 446—2008)要求进行分类[15];总资产、安全投入、硕士学历职工人数及大专以上职工人数占比主要根据标杆企业现实情况进行划分;信息化投入、研发投入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并结合行业情况及企业实际投入分级评价;研发机构与人员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0》中所披露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数据进行分级;环保投入、节能减排投入根据标杆企业当前绿色转型实际状况进行划分。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投入要素指标分级标准

2.2 过程管控

在过程管控方面,公司战略以战略目标与经营理念先进性为标准、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标准进行评级;公司治理结构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机制与制度及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及贯彻实施情况以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整体情况及行业、标杆企业的现实状况为标准综合评价;由于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治理的结果最终会转化为煤炭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效,因此依据标杆企业安全高效矿井数对其进行分级;工作组织与管理效果按照标杆企业千万吨以上产能煤矿数进行划分;考核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级;多元经营根据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种类、优缺点并结合行业特点,以标杆企业10%以上营业收入的行业数作为标准进行评价;风险管控体制的完整性和执行力以工业企业风险管控体制整体实施情况为标准分级评价;环境综合治理以企业修订完善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等为依据进行划分;环保重点项目实施在结合标杆企业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以实施环保重点项目个数为依据进行分级。结合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过程管控指标分级标准

2.3 经营发展成效

在经营发展成效方面,市场占有率、职工人均年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利税占营业收入比例、捐赠支出、资产负债率、综合杠杆均根据行业及标杆企业实际状况分级评价;员工平均薪酬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20》所披露的采矿业数据分级;塌陷土地治理率、矿井水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抽采瓦斯利用率、采区回采率根据《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 446—2008)进行划分[2];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按照《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4—2012)[16]、《煤炭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5—2012)[17]、《选煤电力消耗限额》(GB 29446—2012)[18]划分等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通过全国百万吨死亡平均值、行业标准值、标杆企业实际值分析确定;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次数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并结合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具体办法来划分等级;新产品营业收入占比以企业研发能力及创新成果为标准,结合标杆企业实际成效进行评价。分级标准见表3。

表3 经营发展成效指标分级标准

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评价模型

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将绩优煤炭企业特征评价的目标细化为49个因素,并根据其特点和重要性进行分层与分类,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邀请50位典型煤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50位能源领域资深专家对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打分,并采取数字1—9及其倒数的判断方法,来反映专家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然后在构造出判断矩阵后进行数字处理与一致性检验,进而确定出各指标权重。权重结果见表4。因篇幅所限,表4仅列出投入要素C1的权重结果,过程管理C2和经营发展成效C3权重结果略。

表4 绩优煤炭企业特征模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3.2 综合评价模型及绩优等级划分

通过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引入评价标准,并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方案层对应的分级标准及权重值,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建立了绩优煤炭企业特征评价计算模型,见式(1)与式(2)。

Si=∑Wij×Vij

(1)

(2)

式中,Wij即第i个准则层下第j个方案层的权重值;Vij为第i个准则层下第j个方案层的评语;V=[优异,良好,中等,一般,较差]=[100,90,80,70,60];Si为第i个准则层的评价结果;G表示煤炭企业绩优度综合得分。

通过建立的绩优煤炭企业特征评价模型,能够计算企业综合得分,确定企业目前绩优等级。煤炭企业绩优等级划分见表5。

表5 煤炭企业绩优等级划分

4 案例应用与分析

为检验所建立绩优煤炭企业特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选择了陕西煤业进行试评。其中,有关陕西煤业的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陕西煤业2020年度报告、陕西煤业2020社会责任报告,而定性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经过运算得出陕西煤业的绩优评分为95.2209。

陕西煤业评价结果优异,表明该企业整体运营与绩效表现突出。在投入要素方面,该企业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并且积极推广应用“110工法”、超长工作面、智能化采掘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进采掘工艺技术变革,形成智能化采掘新模式。在过程管控中,该企业坚持“安全、高效、绿色、创新、和谐”发展理念,并实施“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企业发展战略,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并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在经营发展成效方面,陕西煤业2020年度实现煤炭产量1.25亿t,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8.83亿元,且市值突破千亿,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人员功效均排名行业第一,并且其通过创新技术来提升资源回收率,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同时,基于绿色发展理念,陕西煤业通过研究先进生产工艺和能源消耗减量减排技术,强化能源动态监测分析和智能降耗管理,挖掘生产环节中高效节能潜力,进一步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深入推进煤矿绿色发展,建新、建庄等6处煤矿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张家峁等5处煤矿建成省级绿色矿山,切实达到绿色发展目的。综上所述,陕西煤业的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煤炭企业绿色、高效及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破解其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基于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在分析绩优煤炭企业的关键特点后,综合投入、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资源禀赋、技术与设施设备等23个二级指标和煤类煤质、地理位置等49个三级指标的绩优煤炭企业特征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为煤炭企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5.2 建 议

1)整合煤炭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煤炭企业应当以国家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整合内外资源,充实公司战略资源储备。同时,加强对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合理匹配各板块投资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及争取政策扶持,进而实现其降本增效,持续提升发展质量的目标。

2)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创新发展。煤炭企业需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技术研究,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并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保证绿色、高效、安全生产。此外,在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上,应当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煤炭产业链等措施,来提升煤炭企业同心多元化经营实力。

3)融合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矿山。煤炭企业应该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构建和提升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快企业管理机制与信息化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智能化运营水平。同时,将能源生产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探索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全方位推进智慧矿山建设,以进一步实现绿色煤炭、智慧矿山的煤炭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煤炭分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3期)2021-07-22 06:30:12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50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能源(2018年4期)2018-01-15 22:25:25
分级诊疗路难行?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8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4
煤炭的“未来”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