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宾符《捷克斯拉夫》
——中国学者对苏台德危机的首次报道

2022-09-22 14:00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斯拉夫捷克

唐 燮 军

(宁波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定稿于1938年5月29日,并在同年8月由上海珠林书店出版发行的《捷克斯拉夫》一书,是“苏台德危机”肇兴之初,中国学者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首次报道,充分彰显出作者冯宾符(1914.03.12—1966.11.30)的敏锐嗅觉与专业素养。但遗憾的是,不仅相关研究成果迄今仍只有李景友《〈捷克斯拉夫〉中的国家前途探析》一文[1],甚至于连冯昭珏《冯宾符先生年谱》、田惠贞《冯宾符著作系年》这样的专题考述[2]923-955,竟也未尝有片言只语提及该书。故拟结合冯宾符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探讨其写作《捷克斯拉夫》的宗旨,同时评说《捷克斯拉夫》的优劣得失与学术影响。

作为国学大师冯君木(1874—1931)的次子,冯宾符自幼聪颖异常,不到两岁就已认得四五十字,也因此被冯君木寄予厚望[3]。只是由于时代变易和个人际遇不同,冯宾符的人生轨迹明显有别于其父的“雅怀恬介,不乐仕进,三十而后,即栖迟邑里,结志坟典,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4]76,并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终于1932年中学毕业。在此期间,冯宾符如同大部分热血青少年那样关注时事、追求进步。对此,冯昭珏《冯宾符先生年谱》言之甚明:

1927年,在上海澄衷中学读书,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反对校方压制民主而被开除。9月,回宁波就读效实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学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参加军训,并自办抗日小报。[2]923

第二阶段始于1932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部任校对员,下迄1950年5月奉命从上海举家迁至北京。在此期间,冯宾符逐渐成长为出色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尤其是1945年1—5月间他在日寇宪兵队饱受皮肉之苦却仍守口如瓶的这一经历[2]905,更使之合乎逻辑地成为上海地下党新闻战线的核心人物。于是此后,无论是1945年10月世界知识社的重建,抑或1949年初上海文化工作者协会的成立,均可见到他活跃的身影。第三阶段,始自1950年5月奉命迁居北京,终于1966年11月病逝。在此期间,冯宾符虽然愈益频繁地参与到人大、统战和人民外交等社会活动之中,但其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仍集中在编辑出版与国际问题研究,为世界知识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做出了尤为重要的贡献[5]。

由此也就不难发现,第二阶段在冯宾符的一生中最为关键。而冯宾符之所以能在这一阶段顺利成长,除了通过自身努力,更得益于《东方杂志》主编胡愈之(1896—1986)的大力栽培,杨学纯《冯宾符先生生平》对此深有体会:

(冯宾符)1932年高中毕业,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部任校对员。在主编胡愈之培养下,掌握了编辑业务,并经过刻苦自学,提高中、外文水平。1934年,胡愈之创办《世界知识》,他积极参与,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时局。[2]887

也主要是在胡愈之的栽培下,冯宾符的各项能力均获得显著提高,并突出地表现为:一,专业素养的提高。在上海沦为“孤岛”后,不但参与编辑由胡愈之主办的抗日刊物《团结》《集纳》《译报》,而且协助胡愈之成立了中共地下出版机构“复社”[2]924。二,科研能力的增强。从1933年12月发表生平第一篇论文《希特勒统治下的妇女》,到1938年1月刊出《美国远东政策的检视》(1)冯仲足:《希特勒统治下的妇女》,《东方杂志》第30卷第23号(1933年12月1日);艾纳:《美国远东政策的检视》,《东方杂志》第35卷第2号合刊(1938年1月16日)。,冯宾符在《东方杂志》《中学生》等刊物共计发表各类“专文”117篇(详参表1),同时又出版了《飞机翼下的世界》《中国抗战与国际情势》《中国抗战与美国》等书稿3部(2)宾符、贝叶合编:《飞机翼下的世界》,(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11月;宾符:《中国抗战与国际情势》,(上海)光明书局,1937年12月;宾符:《中国抗战与美国》,(上海)一般书店,1938年2月。。三,外文水平的进步。在1938年5月之前,冯宾符既曾与人合译《世界政治》《西行漫记》《外人眼中的中日战争》,又尝独力翻译路易·斐雪所著的《动荡中的欧洲》(3)杜德:《世界政治》,张弼、邵宗汉、宾符合译,(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1月;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胡仲持、冯宾符等译,(上海)复社,1938年3月;《外人眼中的中日战争》,宾符等译,(武汉)生活书店,1938年4月;路易·斐雪:《动荡中的欧洲》,宾符译,(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12月。。

这117篇“专文”从其内容来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诸如《风行世界的儿童博物馆》《被科学征服了的北极奇境》之类的社会新闻报道(4)仲足:《风行世界的儿童博物馆》,《东方杂志》第31卷第7号(1934年4月1日);宾符:《被科学征服了的北极奇境》,《中学生》第61号(1936年1月)。,其数约占总篇数的23%,且主要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之上、1936年之前;二是诸如《中日外交的新阶段》《环绕德意轴心的中欧危机》之类的政治军事报道(5)奥松:《中日外交的新阶段》,《东方杂志》第33卷第21号(1936年11月1日);冯仲足:《环绕德意轴心的中欧危机》,《东方杂志》第34卷第11号(1937年6月1日)。,并日益偏重于中日关系、欧洲政局,甚至还曾关注捷克新总统贝奈斯(1884—1948)、德国要求收回殖民地等与捷德关系密切相关的人物、事件(6)宾符:《捷克新总统贝奈斯》,《中学生》第62号(1936年2月);宾符:《德国要求收回殖民地问题》,《世界知识》第5卷第12期(1937年3月1日)。。这就充分表明,冯宾符在1938年撰著《捷克斯拉夫》,实乃水到渠成,而非一时心血来潮。

表1 1933.12—1938.01冯宾符已刊“专文”统计表

总计约27000字的《捷克斯拉夫》,定稿于1938年5月29日,同年8月便交由上海珠林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既内分“鹰之国”“上帝树立的堡垒”“少数民族问题”“马萨里克和贝奈斯”“希特勒与捷克”“捷克会成奥地利第二吗?”等六个部分,同时又设置了4张图(大战前的奥匈帝国、大战后的新兴国、捷克境内民族分布图、捷克主要工业和资源分布图)、2张表(各州人口与民族占比统计表、1933—1935年间矿产量统计表)和3张人物肖像画(马萨里克、贝奈斯、汉伦)。而在此书问世前不久的1937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刚刚刊行由吴克刚编著的《现代捷克斯拉夫政治》。然而,两书虽皆以捷克斯拉夫为考察对象且在内容上有所交集,却不仅篇章结构有别(详参表2),其考察重心更是截然不同。这就意味着,相对晚出的《捷克斯拉夫》,虽有必要勤收博采以为薪槱,但实际上并未参考《现代捷克斯拉夫政治》。

表2 篇章结构之比较

众所周知,希特勒自1938年3月12日德奥合并之日起,就已将征服捷克提上议事日程,并且指使汉伦(1898—1948)“煽动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反对捷克政府,要求‘民族自决’”(7)汪敏之:《捷克斯拉夫》,(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年5月,第3-4页。汪氏此书的考察对象并非捷克斯拉夫(1918—1939),而是后来的“华约”成员国捷克斯洛伐克(1945—1989)。;时至5月30日,更是“签署作战令,要求德军在十月一日前攻下捷克”[6]70。当此苏台德危机初兴之际,冯宾符就着手写作《捷克斯拉夫》,并加以重点报道,其政治嗅觉之敏锐,委实非同一般。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捷克斯拉夫》虽成书于短期之内,却也不乏亮点。首先,该书所引用的材料大多是较新且可靠的第一手史料,例如它在述及捷克政府被迫向南德党让步时,便直接翻译、使用了英国《泰晤士报》1938年5月3日所刊原文:

(一)修改语言法律,承认日耳曼语为正式通用语言,与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处于同等地位。(二)允许各民族有文化自治权,并得各自建立用以扩充文化的经济组织。(三)各少数民族的语言采入一切文化部门(包括学校),作为正式通用语。(四)各少数民族的语言采入一切文化部门(包括学校),作为正式通用语。(五)比例分配各民族的官吏人数。(六)各民族得按照比例接受公共工程的承办合同。(七)由各民族代表(人数照比例)组织特别管理部,专谋增进各民族的幸福。[7]69-70

通观全书,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捷克斯拉夫》有相当篇幅来源于冯宾符自己对第一手英文资料的翻译,而非对国内报章相关报道的辗转引用。其次,在该书中时或可见新颖独到的见解,例如:

少数民族问题至今是捷克政府深感棘手的一个问题。西北部的日耳曼少数民族……例应得到比捷克统治者所给予的更大范围的合作。在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十五年中,即使日耳曼少数民族中最暴燥的极端分子像罗杰曼(Lodgmann),也决不会梦想脱离捷克斯拉夫。……因此,要收服波西米亚的日耳曼人,实在是容易的,然而布拉格的统治者却没有这样做。[7]24-25

平心而论,冯宾符对捷克民族政策的这一批判,确实击中了“一战”以后愈益尖锐的捷克民族问题的要害。

但与此同时,《捷克斯拉夫》无论叙事抑或评论,均不无瑕疵。例如它仅仅为了证明“纳粹各种各样侵入的方法,真是奇妙得很”,竟然从F.Elwyn Jones所作论文《希特勒的东侵》中,一口气抄录了多达500余字的四则故事[7]56-57,以致“希特勒与捷克”的中段结构失于冗散。相比较而言,《捷克斯拉夫》的最大缺憾,尚在于作者过分迷信集体安全体系(8)当时迷信于此者似乎并不少见,例如郁华在所作《德奥事件与欧洲局势》文末,也曾寄望英国能与法国、捷克建立集体安全制度,以遏制纳粹德国的侵略。该文原刊《一般》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1938年3月25日),后被收录于《德奥合并与国际形势》,蒋学楷编译,(汉口)群力书店,1938年4月,第37-38页。,进而爱屋及乌,既予同样崇尚集体安全体系的捷克总统贝奈斯以过高评价,又莫名地高估《捷法公约》《捷苏公约》的价值,从而误判了苏台德危机的走向和捷克斯拉夫的命运:

自从“德奥合并”(Anschluso)以后,捷克已四面被围起来,她随时有卷入希特勒铁蹄下的危险。……《捷法公约》和《捷苏公约》的存在和英国对德的相当压力,是阻止希特勒行动的一个有力砝码,从这可以证明集体行动对于防止侵略的价值。捷克的危机自然还是存在的。但它内有坚决抗战的领袖和人民,外有坚强可靠的友人,他是中欧洲反抗侵略的和平堡垒!他决不是可以轻易亡灭的奥地利![7]65-71

但现实情况却是,“贝奈斯指望法国人履行承诺,法国人希望英国向贝奈斯施压,取悦德国的元首”[6]77。一众盟友背信弃义与贝奈斯总统无意孤军奋战,两者交互作用,注定了1938年入夏后捷克斯拉夫不断被蚕食、最终被灭亡的历史命运。

在冯宾符《捷克斯拉夫》问世后仅两月,又一部主要以苏台德危机为考察对象的书稿,也就是由“亚农”编辑的大约33000字的《欧局演变中捷克斯拉夫之透视》,1938年10月1日由“亦然”出版于西安。除了被用作封面、封底的“捷克形势图”和“捷克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图”外,该书共计收录“希特勒攻捷之现阶段及其前途”“到了最后关头唯有战,战,战!”等13篇通讯。在这13篇通讯中,除“大战前夜访问捷京”显系美国记者德拉勃所作外(9)按,该通讯“引言”明确交代:“这是美国‘新群众杂志’记者德拉勃为纽约‘工人日报’所写的一篇通讯。从这一篇通讯,我们就可以看出捷克共产党对于捷克问题的意见。”,至少第4篇“军备强坚超过了纳粹的估计”,亦疑非出自亚农之手,因为它的行文风格迥异于其他各篇。

通观全书,《欧局演变中捷克斯拉夫之透视》不但增加了“希特勒攻捷之现阶段及其前途”“环绕着捷克的列强国防线”“东欧各国往何处去?”“匈牙利乘机报复却忘了黄雀在后”“大战前夜访问捷京”等众多新篇章、新内容,而且提出了不少新观点,例如:

捷克最怕孤立,大战以来,其外交方针始终以拉拢强大邻国自固,……捷克的盟国中,支持最力的是法国,然而,法国的援助是十分可靠吗?……英国首相张伯伦,对于德国并捷原有置身局外之意。[8]43

虽然《欧局演变中捷克斯拉夫之透视》相对于《捷克斯拉夫》,无论叙事抑或点评,均颇有差异,但如若加以深入比较,则又不难发现,不仅其部分史料取自《捷克斯拉夫》,且其某些论断实乃《捷克斯拉夫》相关评说的变相表述,譬如“在捷克的日耳曼人并不是从德国分割出来。他们是好几百年以前,作为殖民者作为移民来到捷克的”[8]39,无疑就是“南德区的人民虽则属于日耳曼血统,但这个区域却从来不曾是日耳曼帝国的一部分”的翻版[7]59-60。简言之,《捷克斯拉夫》即便不是《欧局演变中捷克斯拉夫之透视》赖以成书的蓝本,至少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捷克斯拉夫》的学术影响,固然值得深究,但相比较而言,其著述宗旨无疑更待探讨。诚如前文所述,冯宾符自从投身新闻战线以来,日益偏重于报道中日关系和欧洲政局的动向。但他的这一偏好,在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明显而又顺理成章地转变为大力宣传中国抗战事业,并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既出版了两部专著和两本译作,又至少发表了12篇新闻报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刊出的与欧洲政局相关的文章,只有区区5篇(详参表3)。

表3 问世于1937.07—1938.05且有关中国抗战及欧洲政局的冯氏论著

在已将工作重心转向报道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下,冯宾符何以仍然费心关注苏台德危机并撰著《捷克斯拉夫》?亚农《欧局演变中捷克斯拉夫之透视》的下列评说,无疑为后人推断《捷克斯拉夫》的著述宗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英国薛西尔爵士告诉过我们:“英国若干方面,有人流行的标语说:现保护捷克者为中国。”我不想在这里阐发这话里的含义,只想供这话引起世人对于捷克问题的注意。因为捷克正和我国一样,是一个被强邻压迫的国家,而且它正准备作世界二次大战的火药库。[8]41

至于1937年9月27日冯宾符本人在《尼翁协定的教训》文末所做的总结,更是相当于现成的答案:

尼翁协定成立以后,欧洲已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告诉我们集体安全制确是制止侵略者猖狂的有效手段。……现在我们自己已发动了抗战,我们还要促动英、美、法、苏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建立太平洋集体制度来制止日寇的侵略。其次,目前欧洲的形势也给予了我们以相当良好的时机,……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应该更积极的去联合一切在太平洋有利益的和平国家,俾使我们抗战的最后胜利更多一层保障。[2]578

换言之,通过各种形式促使英法两国尽快放弃绥靖政策,协助捷克斯拉夫度过苏台德危机,进而在解决这一后顾之忧后抽身东向,参与建构太平洋集体安全体系,用以阻止日寇对中国的侵略,这正是冯宾符撰著《捷克斯拉夫》的初衷。只是这一意愿不但过于理想化,而且使得《捷克斯拉夫》对苏台德危机的走向和捷克斯拉夫的国家命运,做出了近乎盲目的乐观估计。

要之,刊行于1938年5月的《捷克斯拉夫》,虽篇幅短小,且对捷克斯拉夫前途误判明显,却既予《欧局演变中捷克斯拉夫之透视》以深刻影响,更折射出冯宾符浓浓的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斯拉夫捷克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捷克阿莫斯小学
我的捷克朋友
是导演,更是“匠人”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多出来的一只狗
多出来的一条狗
多出来的一条狗
最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