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大院子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分析

2022-09-22 14:32杨成程
四川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村道粉质基岩

杨成程, 李 召, 柳 寅

(1.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2.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09)

2021年7月一轮强降雨后,从8月28日—8月29日区内又普降暴雨及大暴雨,受降雨影响,四川达州市高新区斌郎街道办事处火烽山村6组陈家大院子发生了滑坡地质灾害。造成滑坡体上道路、房屋开裂及位移,滑坡变形特征十分明显。8月30日—8月31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农户安全有序撤离,并在各户墙上张贴地质灾害防害避险明白卡,拉起安全警示线和条幅,并派专人对滑坡进行监测。

本文分析了该滑坡变形演化历史过程和变形特征,得到滑坡变形的关键诱发因素,通过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表明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对滑坡的变形与稳定性作出了评价预测,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1 滑坡区工程地质概况

滑坡区总体位于丘间凹谷斜坡上,地形上大体呈“圈椅”状,斜坡总体坡向约为357°,西侧局部为9°~32°。地势整体呈南东高西北低,向西北倾斜,地形坡度8°~45°,呈下陡、中缓、上陡的地势特征。在微地貌上表现为陡(坡)坎与平台相间,东西两侧斜坡又与平台相连的特征,地形切割深一般3~8 m,相对高差一般2~6 m(图1)。

从下往上大致可将斜坡分为四级阶梯状缓平台,斜坡前缘中部3道相间的基岩陡坎将其分为第一级、第二级平台,平台长56~90 m,宽一般3~10 m;第三道基岩陡坎顶部沿线与村道之间为第三级平台,平台长170~220 m,宽60~70 m;村道及以上为第四级平台。斜坡面上裂缝发育,延伸数米至百余米不等,裂缝走向主要分为2组,分别为24°~50°、80°~110°,裂缝宽1~54 cm,可见深2~70 cm,地面常沿裂缝沉降,沉降带一般宽4~50 cm,局部可达1~2 m及以上,裂面一般较平,倾角陡,局部直立,多见泥质充填,局部见泥岩碎块石及角砾充填。

图1 滑坡区地形地貌

滑体成份主要以粉质黏土、强风化泥岩为主,局部上覆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呈可塑~软塑状,碎石含量5%~15%,粒径一般2~8 cm;角砾含量一般5%~14%,粒径一般小于1.8 cm,粗粒土大小分布不均,结构较凌乱。强风化泥岩岩质软,差异风化严重,取芯多呈碎块状,常见泥化夹层,多呈软塑状,手搓可成条。滑床为粉质黏土及基覆界面下的强风化泥岩和局部中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岩体破碎,节理、层理裂隙发育,差异风化严重,取芯多呈碎块状、散体结构,岩质不新鲜,岩性软。中风化泥岩,岩质较新鲜,岩性较软。遇水易软化崩解,基岩抗风化能力较查,存在差异风化现象,形成潜在滑移面。

2 滑坡变形特征分析[1]

2.1 滑坡变形阶段特征

根据分析,该滑坡变形经历3个阶段。

(1)第1阶段即临空面的形成阶段:2016年,长田大道中段公路开始建设,将斜坡前缘的坡体切开,形成2~5 m高的陡坎,使斜坡前缘临空,为H1~H3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扩建村道,向路内侧挖方切坡,形成新的1~3 m高的陡坎,增加了村道内侧土体的临空面。

(2)第2阶段即初期蠕滑变形阶段:2017在长田大道中段公路建成后,斜坡前缘的土体蠕滑,居住在第三级平台前缘的农户院坝出现了拉裂,局部房屋墙体及地面也出现了开裂,并将边坡中段(斜坡前缘中段)的上覆土体进行了机械挖除,此后其变形特征不明显。

(3)第3阶段即滑移阶段:2021年7月区内普降暴雨,8月28日—8月29日区内又降暴雨及大暴雨,受强降雨影响,斜坡地面及部分房屋墙体上出现了拉张裂缝,坡体滑移。

2.2 滑坡分区

根据滑坡地形地貌特征、裂缝发育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特征,结合滑坡边界特征等,将滑坡分为西侧及东侧2个变形大区,再分别将其分为3个变形亚区,其分区见图2。

图2 陈家大院子滑坡变形分区

2.3 滑坡分区变形特征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按滑坡分区作如下详细描述。

2.3.1 斜坡西侧堆积层滑动及拉裂变形区(Ⅰ)

2.3.1.1 前缘堆积层滑坡区(Ⅰ1)

位于斜坡西侧前缘,纵长12~16 m,宽约81 m,上覆粉质黏土,根据调查及ZK2号勘探孔揭露,该层厚2.0~8.0 m;下伏泥岩差异风化严重,区内主要发育1条裂缝L16。该区主要由滑坡变形体H1组成, 滑体厚1~3 m,为浅表土体滑坡,滑坡堆积体对路边窨井造成了破坏,同时把涵洞顶盖向外侧推移了1.6 m。

2.3.1.2 后部弱变形区(Ⅰ2)

位于H1西侧、向南至村道下方一带、向东延伸至勘探孔ZK13与ZK14间的范围内,纵长27~75 m,横宽约240 m,区内斜坡地带有蠕滑现象,并在地面和墙体上产生了裂缝变形,裂缝L12破坏了西侧的暗渠,在村道下方西侧边界处可见0.5~2.6 m高的错落坎;裂缝L13在局部形成了宽60~200 cm的沉降带。该变形区内主要发育7条(组)裂缝。钻孔揭露上覆土层厚2.7~9.0 m,所以区内探槽均未揭穿,但在边界附近的探槽TC4揭露到了粉质黏土滑带,厚约0.1 m。下伏泥岩差异风化严重,偶夹薄层软塑状(含角砾)泥化夹层。该区部分在后缘堆积层滑坡(H4)的推移下可发生蠕滑变形,而斜坡地带被下部H1滑动有逐级牵引加速下滑的可能。

2.3.1.3 斜坡后缘堆积层滑坡区(Ⅰ3)

位于斜坡后缘,纵长17~40 m,横宽约170 m,主要由1处小型滑塌变形体H4组成,坡体物质结构松散~稍密,钻孔揭露上覆土层厚3.6~14.4 m,滑体厚3.6~8.2 m。 H4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其后缘边界开裂下错,形成20~100 cm高的错落坎。村道上拉张裂缝发育,变形明显。该变形区内主要发育6条(组)裂缝,其总体特征是拉张裂缝长而宽,剪切裂缝短而窄。位于村道上的拉张裂缝L3长约155 m,裂缝宽1~50 cm,使局部路段下错10~20 cm,西南侧边界由于受到挤压使路面隆起约40 cm。道路内侧的房屋后侧部分已倒塌,房屋后檐沟中发现滑床,滑距约40 cm,并在房前ZK17号勘探孔2.0 m处的粉质黏土层中揭露到了滑面。同时通过区内勘探孔揭露,下伏泥岩差异风化严重,偶夹薄层软塑状泥化夹层。

同时斜坡发生蠕滑拉裂变形后,当地政府派专人从9月2日对滑坡进行监测,监测点设置于村道上及其旁边农户的墙体上,均位于本变形区内,至10月3 日野外勘查结束,根据监测人员资料统计,1#监测点的监测变形量最大,达32.4 cm,2#监测点变形量最小,为2.3 cm。经监测结果分析,在9月16日—9月18日勘查区内下暴雨,16日—19日斜坡位移变形较明显。

2.3.2 斜坡东侧基岩滑坡及拉裂变形区(Ⅱ)

2.3.2.1 基岩强变形区(Ⅱ1)

位于斜坡东侧前缘,纵长34~47 m,宽约107 m,上覆粉质黏土,根据ZK9及ZK10号勘探孔揭露,该层厚3.8~5.8 m;下伏泥岩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含泥化夹层,其中强风化泥岩层厚1.5~3.2 m,在ZK9号勘探孔的7.15 m孔深处见滑面。该区包括滑坡变形体H2、H3,为基岩滑坡,局部形成0.5~2.0 m的裂缝沉降带,后缘裂缝L28形成1~2 m高的错落坎。该变形区前缘大部分已发生滑塌,对公路人行道造成了轻微破坏,对行人、车辆安全构成了威胁。区内主要发育11条(组)裂缝L18~L28。

2.3.2.2 基岩弱变形区(Ⅱ2)

位于整个斜坡前缘中段,由3道基岩坎构成的一、二级平台。纵长20~33 m,宽约75 m,上覆10~30 cm厚的风化残积耕植土,下伏泥岩,根据ZK7及ZK8号勘探孔揭露,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含泥化夹层。区内发育3处小型岩质崩塌,对下方平台上的耕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毁,同时发育1条裂缝L17。

2.3.2.3 后部弱变形区(Ⅱ3)

主要位于第三级平台上,纵长约86 m,横宽50~90 m,区内在地面和墙体上产生了裂缝变形,裂缝L30在地面上形成了50~100 cm宽的沉降带,下沉约12 cm。该变形区内主要发育有5条(组)裂缝。勘探孔揭露上覆土层厚4.4~16.8 m。下伏泥岩差异风化严重,偶夹薄层软塑状(含角砾)泥化夹层,其中勘探孔揭露强风化层厚1.0~3.1 m。该区主要在基岩强变形区的滑移牵引下发生蠕滑变形。

3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3.1 降雨及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

3.1.1 降雨的影响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介于1 150~1 200 mm之间,降雨量较丰富,且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期间普降暴雨及大暴雨,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资料显示,区内24 h雨强可达231.0~283.8 mm。区内排水沟道多被堵塞或被破坏,雨水漫流,在地表径流过程中同时在重力作用下入渗至坡体内,增加了坡体自重,软化了软弱结构面,使其抗剪强度降低,影响坡体的稳定性。

3.1.2 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

场地内泉水出露较多,勘探孔中揭露地下水位埋深多为2.1~9.9 m,埋藏较浅,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沿基岩裂隙总体向斜坡下部运移,在陡坎及地势低洼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但区内地下水对斜坡的稳定性影响相对降雨来说较小,但暴雨或持续降雨期,当地下水遇透水性差的粉质黏土层时,将使土层软化,同时也会软化基岩中的软弱层,对整个斜坡的稳定性将产生较大影响。

3.2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的影响

近期斜坡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修路、建房,形成高陡边坡,挖方切坡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破坏了坡体原有应力平衡,工程建设不合理开挖,构成了斜坡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3.3 岩土体结构对滑坡的影响

斜坡上覆粉质黏土,层厚较大,遇水易软化;下伏泥岩差异风化严重,特别是强风化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表水入渗软化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和岩体,降低其物理力学性质,形成不利的层面,对斜坡的稳定性构成了一定影响。

4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通过各剖面稳定性计算成果可以得出:目前,斜坡区在天然工况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与实际基本相符。

但根据现场测绘,斜坡区局部浅表层土体已发生了滑塌,尤其是斜坡体东侧前缘地带已经发生滑塌;前缘基岩弱变形区基岩出露,岩体表层受卸荷裂隙的影响局部也出现了崩塌现象;以及后缘和西侧前缘发生的浅表滑塌等,充分说明了斜坡区有大量的浅表层松散土体存在滑塌可能。另外,斜坡区陡坎、陡坡发育,为浅表层松散土体滑动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特别在降雨后易形成滑坡、崩塌等。

综上所诉:斜坡区在天然工况条件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整体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局部地带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

5 结束语

滑坡目前变形较为明显,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综合分析陈家大院子滑坡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组成是其内在影响因素,而强降雨和人类工活动是造成该坡体破坏的关键因素。通过勘查资料和地表宏观变形调查可知,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但这种变形不得到遏制,会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猜你喜欢
村道粉质基岩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基岩潜山油藏裂缝描述研究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村道弯弯
美南村干群齐心协力开山筑路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