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318000)潘国策 王继超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以“三新”(新农村、新农民、新产业)共富改革为主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路径。
(1)推动农村美丽蝶变,促进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2021年底,椒江累计创成省级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村落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街道5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村12个。按照经营村庄的理念,积极推进建设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一是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以大陈岛全岛旅游化为契机,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村集体或渔民通过租赁、合股、自营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产业。累计修葺可使用房屋1983间,盘活利用420间;培育星级民宿26家,其中村办民宿2家。二是积极发展文旅产业。章安街道回浦村,是省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经修复再现了“海疆都会”“千年古郡治”“浙东南第一县”昔日风采。在此基础上,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家,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三是激发村庄青春活力。下陈街道横河陈村,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古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建设成果,引入青年文创团队,创建“青春小镇”,仅2022年春节一场“茶”主题创意活动,就吸引超10万人。同时,打造的“寻迹大陈岛·传续垦荒情精品线”和“花海河湖寻趣之旅”,入选2022年“浙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塑造高能级农业品牌优势“一条鱼、一枝花”,是椒江重点扶持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农民的致富产业。一是擦亮“大陈黄鱼”金名片。将“大陈黄鱼”列入重点打造的十大金名片产业,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目前全区有养殖企业13家、养殖基地8处,年产值4亿元。“大陈黄鱼”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二是“一枝花”带动区域发展。创新村庄联动发展模式,依托台州湾现代农业园区,联合周边村庄,探索构建“一园四村”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玫瑰、菊花为主导,上下游产业基本配套的产业集群。2021年,联盟内各村集体经济收入都突破百万元。三是拓展特色产业链条。推进特色产业+旅游,依托“大陈黄鱼宴”和养殖观赏体验,2021年,解决渔民就业岗位近200个,接待游客14万余人,休闲渔业产值8462万元。2021年“五一”期间举办的“玫瑰花节”,仅10天时间就吸引游客20万人次以上。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电商,鼓励通过淘宝、微信和各大直播平台,参与特色农产品销售。
(3)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提升农民素质行动。着力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完成普及性培训900人次,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185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93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发展电商、扶持直播、培育数字工厂和发展智慧农业等,做大农业数字经济,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渠道。二是强村惠民行动。推行片区组团发展和飞地抱团发展等“两团”发展模式,协调邻村共建经济共同体,2021年提升巩固省定相对薄弱村15个,全区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行政村基本全覆盖。三是实施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富行动。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以落实“扶贫新九条”为抓手,完善“两不愁三保障”长效机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引导乡贤回乡、青年回乡,各地乡贤分会累计带富资金1500万元,建立“新乡贤助调基金”225万元。
(4)探索乡村集成改革,健全三农发展体系一是创新集体产权交易模式。设立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立全区统一的网上交易平台,促进资源要素城乡双向流动。2019年以来,完成农村产权交易77宗,交易额2.6亿元;落实“三农”发展项目16个,带动社会资本下乡近20亿元。二是探索区域抱团发展。大陈镇东镇村等村联办惠民旅游公司,共同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和海水养殖业。下陈街道以“一园四村”发展模式,探索党建联盟集成推进农村机制改革,已完成行政村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三是推动乡村一体化改革。积极开展“区域环卫一体化”试点,推进城乡环卫和垃圾分类工作“一条扫帚扫椒江”,实现全域保洁及垃圾分类一体化,做到基础设施、日常运维和监督管理“一体化”,现已列入省新时代集成改革项目。
(1)用地制约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建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村庄整体面貌;土地指标不足,涉农产业项目无法落地,产业发展受限。
(2)人才瓶颈务农人员老龄化严重,影响产业发展效率;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事业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人才无法解决子女上学、长辈就医等问题,优秀人才不愿回乡创业。
(3)融资困难农业受自然条件、市场因素、作物生长周期等影响大,贷款风险较大,导致融资难和融资额度低,影响主体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大。
(1)推进城乡一体整治,打造古郡文化传承地统筹原生态肌理保留与高端要素植入,推进章安老街、金鳌山等历史遗迹和古风古貌的保护开发,整合八大文化资源,创新举办“文艺赶集”“古郡唤醒”等活动,展现昔日郡治古色古韵。一是完善村庄规划。对示范带内各村庄规划进行提升,促进村域内国土空间的整合优化,探索“多规合一”的实现机制,构筑生产集约高效、生活特色传承、生态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二是加强村庄风貌管控。按照“全域规划、一体设计、串珠成链、连片成景”的要求,强化村庄整体效果,实现盆景向风景的转变。三是推进农村建房改革。总结章安山前村和下陈同心村盘活宅基地做法,探索片区内宅基地“飞地建房”模式,破解农民建房用地瓶颈。探索建房全过程带图纸管控机制,促进民居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融洽。四是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太平山区块未来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凤凰山西麓片区、横河陈村片区未来乡村的前期工作。
(2)推进新产业抱团结盟发展,打造特色产业聚宝盆一是区域发展联盟。探索以两个或多个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注入高端要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产业发展联盟。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重点谋划黄鱼种苗培育、深远海养殖平台、渔都小镇等系列项目,积极打造百亿级黄鱼产业集群。三是行业要素联盟。充分发挥甜瓜等产业联合会作用,以万亩甜瓜基地为核心,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甜瓜产业。
(3)推进新农民素质整体提升,打造职业农民孵化器一是深化两进两回工程。以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孵化“青创农场”等方式,推进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返乡创业,引育农民新主体。二是开展农民现代化培训。以“乡村振兴青年论坛”“共富青年说”为载体,推进农民理念革新、能力更新、形象焕新。完善电商人才培育生态链,加大直播带货人才培养。三是强化智力支持。探索与台州职校、台州学院等院校合作,加强对新农民创业、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技术支撑。
(4)推进乡村治理优化提升,打造共建共享新机制一是党建联盟引领。升级改造相邻党建示范村,通过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联办等路径,探索基层组织体系的整合重构与实体化运行,推进形成意见大家提、事务集体议、问题共同解、成果一起享的抱团作战基层治理格局。二是指导员帮扶机制。探索片区农村工作指导员“集中问诊”机制,以团队集体会商方式,共同指导片区内改革相关工作。三是共富基金帮扶。积极开发乡村振兴相关金融产品,着力破解涉农融资难题;探索由企业、乡贤投资设立片区共富基金,帮助片区内低收入农户创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