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松,周 瑞,2,张 凯
(1.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查院,山西 太原 030053;2.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构造动力条件、煤岩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煤层气压裂排采等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沁水盆地南部,北部整体勘探开发程度不高,仅中石化在和顺地区、中联煤层气公司在寿阳、寿阳北地区做过一定的勘查工作。和顺区块煤层气勘查排采的目的煤层为15号煤层,煤层气井集中部署在区块的东南部,前人研究了和顺区块的含气性及其控制因素[1]、孔渗特征[2-3]、煤层气富集控制因素[4]、储层特征与试采效果[5]等,认为和顺区块具有含气量大、含气饱和度低、临界解吸压力低、渗透率低的特点;张旭等[6]研究了寿阳北区块的3、9、15号煤层煤层气赋存特征,认为区块东北部主力煤层发育、埋深适中、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前人在研究寿阳区块煤层气赋存、储层物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合层开采的可行性[7-8]。寿阳西部地区景尚东区块为煤层气勘查开发空白区,以往仅进行过煤炭勘查工作,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查院开展过沾尚煤炭普查工作,景尚东区块位于沾尚普查区的北部,研究区南部进行了沾尚煤炭详查,区块东部进行了西上庄、孟家村煤炭详查,通过分析研究煤田勘探成果,对区块煤层赋存情况、煤质特征、区块地层、构造有了初步认识。但就该区块煤层气赋存情况、煤储层特征、资源潜力等研究欠缺。
为初步评价景尚东区块煤层气资源潜力,对该区块开展了煤层气普查工作,在收集利用周边10个煤田钻孔资料基础上,施工了四口煤层气井,对其中两口井的8、15(15下)号煤进行了注入压降试井,15号煤和15下号煤间距小于2 m,进行了合层试井,获得了该区块的煤层深度、厚度、含气量、孔隙度、渗透性、储层压力、地应力等参数。通过对区块煤层赋存特征、煤岩煤质特征、孔隙结构与等温吸附特性、含气性、裂隙与煤体结构特征、煤储层压力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该区块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为下一步勘查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寿阳西部地区景尚东区块位于沁水煤田东北部,行政区划属晋中市寿阳县、昔阳县管辖,面积为82.91 km2。本区块位于沁水凹陷盆地东北部,阳曲—盂县纬向构造带南翼。区域内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构造,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区域内褶曲呈雁行排列,彼此平行。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5°,无岩浆岩侵入。二维地震解释断层5 条,落差70 m的逆断层1 条,落差30、25 m的正断层各1条,落差30、40 m的逆断层各1 条,陷落柱20 个(图1)。正断层和陷落柱会破坏煤层的封盖条件,造成煤层气逸散[9]。 本区陷落柱相对发育,对煤层气有一定破坏性。
区块内的地层由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
本区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及太原组,共含煤14层。由上而下编号为1、2、3、4、6、8、8下、9、11、12、13、14、15及15下号。1~6号产于山西组,8~15下号产于太原组。煤层总厚14.46 m,煤系总厚192.03 m,含煤系数7.5%,3、8、15、15下号煤层平均厚度9.91 m,含煤系数5.2%。山西组厚57.10 m,3号煤层厚1.00 m,含煤系数1.75%;太原组厚134.93 m,8、15、15下号煤层厚8.91 m,含煤系数6.60%。主力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3号煤层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8、15、15下号煤层(图2)。
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煤厚0.20~2.20 m,平均1.00 m,为大部可采的稳定薄煤层,为中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无烟煤,埋深为569~1 087 m。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厚0.95~3.23 m,平均2.20 m,距上部3号煤层25.40~46.40 m,平均间距38.95 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为低灰、中硫、低磷、高发热量无烟煤,埋深为611~1 143 m(图3a)。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煤厚1.95~7.70 m,平均4.36 m,距上部8号煤层72.45~93.10 m,平均间距83.88 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为低灰、中硫、低磷、高发热量无烟煤,埋深为680~1 235 m(图3b)。15下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为15号煤层分叉形成的煤层,15下号煤层煤厚0.65~4.18 m,平均2.35 m,为大部分可采稳定煤层,为中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无烟煤,埋深为686~1 184 m。
图3 煤层厚度等值线Fig.3 Contour of coal seam thickness
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次为惰质组。无机组分以黏土类为主,少量硫化铁类。3号煤层镜质组含量占58.18%,惰质组占37.22%;8号煤层镜质组含量占49.08%,惰质组占48.03%;15号煤层镜质组占56.78%,惰质组占39.03%;15下号煤层镜质组占44.40%,惰质组占55.60%(图4a)。镜质组主要为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有部分碎屑镜质体;惰质组主要为粗粒体和碎屑体,有部分丝质体。镜质组反映了还原条件的生成环境,生烃能力较强,主要生成气态烃[10]。本区镜质组组分高,这就保证了煤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和储气能力。
图4 各煤层显微组分、Ro,maxFig.4 Maceral, Ro,max of each coal seam
3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2.32%~2.89%,平均2.60%;8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2.64%~2.86%,平均2.79%;15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2.89%~3.19%,平均3.01%;15下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2.86%~3.12%,平均2.98%,均达到无烟煤阶段,煤变质程度高(图4b)。
勘查煤层气含量测试方法—自然解吸法,煤层气含量测试由三阶段气量构成,即逸散气量、解吸气量和残余气量,测试标准为《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9559—2008)。为减少煤层气样品在提钻过程中的逸散气量,采用绳索取芯钻具采取样品,样品提升时间按照《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GB/T 29119—2012)执行,四口井共采取了53个煤层气样品。测试甲烷空气干燥基:3号煤层含气量7.33~18.79 m3/t,平均13.69 m3/t;8号煤层含气量6.54~21.84 m3/t,平均14.29 m3/t;15号煤层含气量3.02~14.37 m3/t,平均9.59 m3/t;15下号煤层含气量8.49~15.51 m3/t,平均11.82 m3/t(图5a)。煤层气组分以CH4为主,N2次之,含少量CO2及微量重烃,CH4占气体组成的90.47%~98.92%(图5b),N2占气体组成的0.71%~9.39%,CO2占气体组成的0~1.71%。本区煤类主要为无烟煤,平均煤层含气量大于8 m3/t,煤层气成藏潜力大,可为煤层气开发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
本区15号、15下号煤层含气量较3、8号煤层含气量低,主要受煤层灰分和顶底板岩性控制。通过统计分析煤层灰分产率与煤层含气量的关系,发现煤层灰分产率与煤层含气量呈负相关关系,灰分产率越高煤层含气量越低(图5c)。煤层顶板对煤层气的保存起到重要作用,顶板泥岩、砂质泥岩发育则封闭性能好,煤层气不容易散失;顶板为砂岩、石灰岩则封盖条件较差,气体容易散失,含气量较低[9]。15号煤层上部全区发育3层石灰岩(K4、K3、K2),K2石灰岩为15号煤层的间接顶板,K2石灰岩与15号煤层间距11.39~21.39 m,平均间距16.46 m,局部地段发育K2下石灰岩,如JS-Q1井直接顶板为K2下石灰岩,石灰岩顶板对煤层封盖条件差,煤层气散失量大,实测煤层气含量低。
图5 各煤层实测含气量、CH4组分、含气量与灰分产率关系Fig.5 Measured gas content of each coal seam,CH4 component,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content and ash yield
3号煤层孔隙度为4.85%~5.14%,平均为4.91%;8号煤层孔隙度为4.67%~5.03%,平均为4.81%;15号煤层孔隙度为3.85%~5.23%,平均为4.96%;15下号煤层孔隙度为4.49%~5.17%,平均为4.80%。
煤层裂隙发育情况对煤层渗透率具有重要作用,裂隙系统是煤层气运移的通道[11]。本区块各煤层以原生结构煤为主,部分碎裂煤,少量糜棱煤,煤样较完整,以短煤柱为主,宏观裂隙1~3条/cm,主要为微、小裂隙,中、大裂隙发育较差;煤样经扫描电镜观察,煤岩基质表面有少量黏土矿物混合物、方解石,孔隙以结构孔为主,多被黏土矿物充填,发育部分铸模孔、气孔,显微裂隙总体不发育,以平直、张开状为主,局部闭合,且裂隙常见黏土矿物充填,多为方解石、高岭石、伊利石,高岭石晶体呈假六角片状,集合体形态为叠片状,伊利石晶体呈弯曲片状,集合体为丝缕状、片状(图6)。本区宏观裂隙发育1~3条/cm,显微裂隙发育不好且多被充填,孔隙与宏观裂隙沟通差,孔隙中煤层气不能有效进入宏观裂隙,致使煤层气不能顺畅流动。
煤储层渗透性高低体现煤层气产出通道的畅通程度,是影响煤层气可采性的关键参数之一[12]。通过2口井4层煤注入/压降试井,获得8号煤层渗透率(3~5)×10-17m2,平均4×10-17m2;15号煤层渗透率(2~7)×10-17m2,平均5×10-17m2。按煤层原始渗透率分类标准, 8、15号煤层渗透率属于低渗透率。研究区孔隙度平均4.89%,宏观裂隙发育1~3条/cm,显微裂隙不发育,孔隙、显微裂隙、宏观裂隙连通性差,渗透性较差。
景尚东区块4口井主力煤层均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图7),等温吸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区块内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存在以下特点:①吸附能力普遍较高,全区煤样空气干燥基的兰氏体积在22.72~48.76 m3/t,均值为32.67 m3/t;其中测试值在20~30 m3/t的占29.41%,在30~40 m3/t的占64.71%,在40~50 m3/t的占5.88%;②不同煤层吸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兰氏体积呈逐渐降低的趋势;③兰氏压力偏低,全区各煤层兰氏压力在1.3~2.63 MPa,均值为1.85 MPa,随着埋深的增加,各煤层兰氏压力呈降低趋势,但幅度较低。计算临界解吸压力介于0.64~2.76 MPa,平均1.38 MPa。试验结果说明,区块煤层吸附能力强,临界解吸压力低,煤层气难解吸。
图7 煤层等温吸附曲线Fig.7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of coal seam
储层压力,指作用于煤孔隙-裂隙空间上的流体压力,是地层能量的体现和驱动煤层中煤层气运移产出,影响着煤层对甲烷气体的吸附/解吸特征[13]。一般情况下,煤层原始储层压力高,说明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否则,煤层原始储层压力低,煤层气散逸严重。本区8号煤储层压力8.24~8.99 MPa,平均8.62 MPa,压力梯度8.2×10-3~8.7×10-3MPa/m,平均8.5×10-3MPa/m;15号煤储层压力3.78~10.96 MPa,平均7.37 MPa,压力梯度3.4×10-3~1.01×10-2MPa/m,平均6.7×10-3MPa/m。和顺、寿阳区块15号煤储层压力1.53~7.41 MPa,平均3.85 MPa,压力梯度2.7×10-3~9.1×10-3MPa/m,平均6.9×10-3MPa/m,15号煤区域整体欠压严重[14]。垂向上,8号煤层储层压力大于15号煤层,可能是15号煤层上部灰岩发育,对煤层气保存不好,造成煤层气运移散失,本区8号煤层含气量远大于15号煤层;平面上,15号煤层储层压力差异大,很大程度取决于煤层顶板泥岩的发育情况,泥岩发育较厚,煤层气保存相对较好,储层压力较高,反之,储层压力低。
含气饱和度是煤层气选区评价与开发的重要参数,更是反映煤层气开发难易程度和煤层气井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15]。根据赵庆波等编著的《煤层气地质及勘探开发技术》中计算含气饱和度的公式:
Sg=(Vm/VL)×[(PL+Pf)/Pf]
式中:Sg为含气饱和度,%;Vm为自然解吸含气量,m3/t;VL为等温吸附含气量(兰氏体积),m3/t;PL为兰氏压力,MPa;Pf为煤储层压力,MPa。
计算了8、15号煤层的含气饱和度,含气饱和度在40%~62%(表1),含气饱和度平均50%,表明本区煤层含气饱和度低。总体来看,本区煤储层压力较低,压力梯度较小,属欠压煤储层,地层能量和驱动煤层气产出的动能较弱。
表1 8、15号煤储层压力
本次采用微型压裂法测试原地应力,注入泵以大排量向煤层注水,迅速使煤层产生裂缝,关井后记录压降曲线。对压降曲线进行分析,获取裂缝的闭合压力,裂缝的“开启”和“闭合”改变了流体的漏失速率,裂缝闭合压力是泵注停止后压降曲线上斜率变化的拐点。为了根据关井压力数据确定裂缝闭合压力,一般采用瞬时关井压力法、双对数法和时间平方根法,本次测试采用时间平方根法获取闭合压力。注入压降法测试的闭合压力为最小水平主应力[16],破裂压力为注入水煤层破裂的最小压力。本次测试了JS-Q2、JS-Q3井8、15(15下)号煤破裂压力、闭合压力,破裂压力为12.21~16.72 MPa,平均为14.81 MPa,闭合压力为11.23~14.21 MPa,平均为12.44 MPa;寿阳区块破裂压力平均为12.32 MPa,闭合压力平均为11.05 MPa[8],研究区破裂压力、闭合压力略高于寿阳区块。崔彬等[17]分析了和顺区块闭合压力与渗透性、产气量的关系,认为井单井产气量与闭合压力也具有较好的负幂函数关系,和顺X2井组高产井集中在闭合压力小于10 MPa的区域。研究区闭合压力较大,破裂压力与闭合压力差较小,降压排采中压降至闭合压力,煤层压裂裂缝开始闭合,不利于煤层气排采。
依据《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GB/T 29119—2012),本次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采用地质块段法(体积法),对煤层气资源量块段划分的基本原则:块镜质组反射率>1.9%,煤层气含量下限为8 m3/t,煤层净厚下限为0.5 m。估算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45.13×108m3,资源丰度1.75×108m3/km2,属中等丰度。
对比相邻和顺区块[18-19]、寿阳区块[20]寿阳北区块[6]煤储层主要参数,本区块主力煤层为3、8、15(15下)号,寿阳、寿阳北主力煤层为3、9、15号煤层,和顺区块主要目的煤层为15号,3、8、9发育较差,本区主力煤层层数多,煤层累计厚度大;埋深相对较深,平均深200 m左右;研究区3、8号煤层含气量大于寿阳、寿阳北3、9号煤层含气量,15号煤层含气量相对较低,但煤层厚度相对大;研究区资源丰度1.75×108m3/km2,和顺区块资源丰度1.70×108m3/km2,寿阳区块资源丰度1.57×108m3/km2;研究区整体资源条件略好于其他3个区块。研究区与其他3个区块平均含气饱和度均在55%左右,差异较小,含气饱和度均低;平均临界解吸压力在1.06~2.41 MPa之间,和顺区块临界解吸压力相对较高,整体来看解吸压力均较低;本次3号煤层欠缺渗透性测试数据,4个区块的渗透性对比,寿阳北区块最好,寿阳区块次之,研究区与和顺区块较差,渗透性与埋深关联性大,总体来看渗透性较低;研究区与其他3个区块,普遍存在含气饱和度低、临界解吸压力低、渗透率低的特点。
表2 煤储层主要参数对比
1)沁水盆地寿阳西部地区3、8、15(15下)号煤层平均厚度累计9.91 m,平均含气量11.70 m3/t,区块煤层累计厚度大,各煤层含气量高,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45.13×108m3,资源丰度1.75×108m3/km2,具有很好开采资源潜力。
2)沁水盆地寿阳西部地区15(15下)号煤层含气量较3、8号煤层含气量低,主要受煤层灰分和顶底板岩性控制,煤层灰分产率与煤层含气量呈负相关关系,煤层顶底板岩性对煤层气保存起到重要作用。
3)沁水盆地寿阳西部地区煤储层吸附能力普遍较高,兰氏压力偏低,临界解吸压力低,煤层气难解吸。
4)煤储层为欠压储层,孔隙度4.89%,低含气饱和度、低解吸压力、低渗透率,是未来煤层气高产开发的不利因素,需加强压裂、排采等关键技术攻关,为煤层气经济开采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