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闯 陈 静 刘肖汉 方苹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210036)
近年来,鲫鱼精养容易暴发鳃出 血病,养殖风险骤增,而草鱼市场行情波动很大,精养草鱼模式的经济效益不稳定。省大宗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健康养殖团队在JATS[2021]365项目资金的资助下,在宿迁市宿城区春湘鱼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试验建立了一种“草鱼+鲫鱼”的多品种混养模式,模式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试验塘为宿城区春湘鱼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1#、4#、5#塘,面积分别为60亩、75亩、66亩,水源水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为总氮3.32mg/L、总磷 0.42mg/L、氨氮0.37mg/L、亚硝酸盐 0.16mg/L、pH7.71、悬浮物19mg/L、化学需氧量(CODMn)11.6mg/L,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1-2010)的规定要求。3个试验塘均各配备7台3kW的叶轮式增氧机、各配备2台1.5kW正压风送投饲机。
所选用的鱼种,除黄颡鱼鱼种外购外,其余鱼种均为基地生产培育的鱼种。鱼种放养见表1。
表1 3个试验塘鱼种放养情况表
鱼种投放在2月20日之前完成。此时气温低,便于鱼种的拉网运输,不易擦伤鱼体,成活率高;鱼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30g/m浸浴15分钟消毒。
随着池塘水温的逐步升高,池塘水位由2月底鱼种投放时的0.8-1.0m逐步加深,3-4月份注入新水的次数和水量较少,每15-20天注水1次,每次15-20cm;到5月中旬(小满节气)前,水深保持在1.8-2.0m;5-10月份,根据水源水水质优劣情况,酌情逐渐增加注水次数和注水量,可每10天左右注入新水1次,每次20-30cm,注水一般在清晨或夜间进行。
4月底至10月底,每天中午12:00-14:00,根据天气情况开动增氧机。3-9月份、10-11月份,施用生石灰、过硫酸氢钾、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优水质,根据水温天气变化情况、水体透明度、pH值、氨氮理化指标,保证鱼类生长期内的池水透明度在15-25cm,且水质“肥、活、嫩、爽”。
购买市场声誉佳的饲料企业生产的草鱼和异育银鲫混养配合饲料投喂,按硬颗粒与膨化料按1:0.8比例搭配投料。3月初至6月底,投喂蛋白质含量30%、粒径2.0mm膨化料;中期7月上旬至9月中旬投喂蛋白质含量28%、粒径2.0mm的硬颗粒料;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全部投喂粒径2.5mm的蛋白质含量为30%膨化料。
投喂次数及投饲量:坚持“四定”原则投饲。3-4月份,每天分别在9:00、12:00和16:00投喂3次;5-10月份,每天分别在8:00、11:00、14:00、17:00投喂4次,根据水温、天气、水质、草鱼和鲫鱼的自身生长情况及摄食等情况酌情调整投饲策略。
巡塘: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注意观察水质、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鱼体检查:定期打样,检查鱼类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在养殖中后期,定期进行解剖检查,及时发现鱼体内脏尤其是肝脏的病变情况,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增氧: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群活动情况适时增氧,高温季节的晴天分别在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必要时,也可在夜间开机增氧。
鱼病防治遵循“防重于治”和“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原则。实施综合防治:一是坚持彻底清塘消毒,并做到放养鱼种消毒、食台消毒、渔用工具消毒,保持环境卫生;二是执行检疫制度,定期投喂药饵及泼洒外用药等;三是推广生物生态防治技术,定期检测主要的水质理化指标,采用过硫酸氢钾以及微生态制剂产品改良底质、调优水质,预防疾病发生。
养殖期从2021年2月20日至2022年2月26日。1#、4#、5#塘的亩产量分别为1790.17kg、1829.75kg、1964.22kg,草鱼及鲫鱼的增重分别为1035.2kg、1025.05kg、1118.12kg,饲料系数分别为1.5、1.6、1.62。3个试验塘的收获情况见表2。
表2 3个试验塘收获情况表
1#、4#、5#塘的亩产值分别为27302.76元、27853.30元、29642.68元,亩成本分别为19017.7元、21848.82元、24260.5元,亩效益分别为7325.06元、6004.48元、5382.18元。3个试验塘投入的亩成本见表3。
表3 3个试验塘投入的亩成本(元)
本试验所试验的草鱼和鲫鱼多品种混养模式,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在鱼种放养规格为表1所述规格的情况下,草鱼、鲫鱼合计放养的亩尾数为1400-1600尾,都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相较来说,草鱼和鲫鱼的亩放养量以草鱼600尾、鲫鱼800尾更为合适。
从投饲管理来看,选用优质的混养鱼配合饲料,快速拉大草鱼规格,在7月中旬张网捕捞规格达1.5kg/尾的草鱼,每亩可捕捞出200-300尾,降低了池塘的载鱼量,为其它鱼类腾出水体生长空间;养殖中后期,通过提高饲料粗蛋白含量,快速拉大鲫鱼规格,提高鲫鱼的售价。
从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来看,养殖后期,阴雨天气及高温,池塘底部耗氧严重,及时监测水质情况,通过增氧和施用过硫酸氢钾和微生态制剂来调优水质,通过水产病害生态防控措施,保持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明显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最终获取较理想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