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宁波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09-21 02:46朱硕彦孙学华沈丽娟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9期
关键词:公平性医疗卫生宁波

■朱硕彦 孙学华 沈丽娟

近十年来,宁波市医疗机构布局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年提高,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舆情显示,民众医疗服务满意度较高,但市域内资源分布差异依然较大,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建议下阶段围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强化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着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疗资源布局区域间差异较大

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三区。截至2021年,全市拥有三级甲等医院8家(市级7家,区级1家),其中位于海曙的有4家,江北、鄞州各2家。拥有三级乙等医院11家,其中位于鄞州的有3家,慈溪2家。除镇海外,每个区(县、市)均至少有1家以上三级医院,海曙、鄞州三级医院布局密度较高。

图1 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图2 按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医疗资源人均拥有量区域分布差异大。市三区每千人 (助理)医生数、每千人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床位数三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口相对较密集的慈溪、北仑、余姚等区 (县、市)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如海曙的三项指标数据分别高达5.41人、5.88人和7.28张,分别是人均资源较低的北仑的2.10倍、2.24倍和2.43倍。

医疗资源人口分布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

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高于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2020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均在绝对公平线以下,但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距离绝对平均线较近、弯曲度小,其公平性明显高于按地理配置。从各类医疗机构看,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的公平性最好;专科医院公平性次之;综合医院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明显好于按照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凸显出综合性医院按人口集聚分布的态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有待提升;卫生院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反映出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地理覆盖度较高的特性。

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高于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2020年,我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资源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整体接近绝对公平线,反映出医疗人力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高。但按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距离绝对公平线均较远、弯曲程度较大,资源地理配置公平性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区域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便利度有待提高。

稀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每千人拥有的医疗资源量偏低。我们选取了杭州、成都、深圳、大连、无锡和宁波六个相关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从每千人拥有床位看,2020年,我市每千人拥有床位仅4.72张,与成都的8.52张、大连的8.17张、杭州的7.54张和无锡的6.19张,均存在较大差距;从每千人拥有医生看,宁波每千人拥有医生3.39人,低于杭州的4.28人、成都的4.13人和大连的3.8人;从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看,宁波在六个城市中位列第五,仅高于深圳。

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人均情况看,宁波的三甲医院资源与城市人口及经济发展相比仍不匹配。从绝对数量看,成都最多,共有34家,其次是深圳24家和杭州23家,无锡和宁波较少,分别为9家和8家。从人均拥有情况看,杭州居于首位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是成都、大连,宁波敬陪末席。从顶级医院入榜情况看,“2020年顶级医院100强”榜单排名中宁波无医院上榜,在“中国顶级医院100强‘后备役’”名单中,仅有宁波市第一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3家医院入选。

重点专科建设滞后。截至2020年,我市尚未实现全国综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储备项目零的突破。医学院引领效应不强。从2020年顶级医院100强情况来看,近80%的医院为大学附属医院,宁波尚无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难以为本地医院提供科教引领和人才集聚的支撑保障。

民众对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

我市医疗卫生总体满意度较高。《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20)》中的《2020年公共服务基本要素满意度单项评价报告》显示,宁波医疗卫生要素满意度为73.3分,位居38个城市第16位,反映出宁波的医疗卫生要素满意度普遍较高。2021年度“民生e点通”关于医疗服务舆情显示,妇女儿童的医疗保障关注度较高;从具体内容看,药物管理、医德医术、就医流程和医院管理、以及疫情管理等方面备受关注。

推进宁波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议一:优化布局结构,推动医疗资源均质化供给。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按人口聚集趋势并兼顾地理覆盖公平性原则,优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医疗服务供需无缝衔接。同时满足好偏远海岛山区的就医需求和儿童、老年人两大重点就医人群需求。二是加大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床位配置和使用效率,对全院床位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调配,确保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配置力度。三是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有序推进医疗资源梯度下沉,逐步扩大基层首诊范围,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乡(街道)。推动联合病房建设,为患者提供一体、便利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把握好健康服务重点从医院为中心到以基层为中心的转变,推动卫生服务利用的均等化。

建议二:对标国内标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一是加快医院提档升级。进一步推进以“创三甲”为重点的内涵质量改进和高新诊疗技术引进,建设前沿医疗技术高地,开展重大疑难危重症的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提升解决疑难复杂重症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积极发挥三甲医院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在医疗、管理和数据应用等方面逐步实现智能化,提升就医服务的简便性。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城市。推动手术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努力形成医学人工智能应用高地。三是加快跨区域协同建设。深度布局“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统筹区域医疗事业交流合作,深化杭甬双城联动交流;探索加强与 “长三角”知名大学在医疗领域优势突出的高等学府合作对接,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以引为先,以青为主”的双轮驱动人才战略,推动医教研产联动发展。

建议三: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三甲医院积极创建综合类别以及心血管、肿瘤、创伤、儿童、中医、精神等专科类别的8-1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二是积极打造重点专科。高标准建设一批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培育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学科,力争形成若干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拳头专科”。重点加强相应的薄弱学科、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大病少出县。三是加强临床研究。以老年病、慢性病、儿科疾病为主要方向,重点开展早期诊断、疫病预防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同时围绕生物安全、恶性肿瘤、精准医学等临床和公共卫生重大问题开展创新应用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四是推进创新平台搭建。以市、县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组成的协同网络为支撑,建立联合攻关、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开放式平台和医疗科研创新基地。推动宁波大学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猜你喜欢
公平性医疗卫生宁波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喜相迎
基于普查数据的我国18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及公平性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