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浙江省、宁波市关于“三改一拆”和耕地保护、安全生产、生态建设等工作部署,落实余姚市“赛马争先”抓落实专项行动要求,全面推进“两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治理,助力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建设工作,余姚市于2022年3月1日起,开展以“拆违建、优环境、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拆违治乱”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攻坚行动,强力处置存量违建,全面遏制新增违建,扎实构建拆违控违长效机制。行动期间,共处置“两违”行为2769项,违法面积达304万平方米。
为确保“拆违治乱”百日攻坚行动顺利推进,余姚市自我加压,下达目标任务,确定攻坚重点。一方面量化数据,分别下达余姚市级层面和乡镇层面的拆违目标任务数。另一方面明确类型,将影响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违法建筑、主要道路两侧的违法建筑等五类重点对象作为攻坚突破口。
成立专班,强化力量保障。余姚市级层面成立市“拆违治乱”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和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拆违治乱”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等;同时成立由综合执法、资规、农业农村、水利、交通、公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负责行动期间特别重大违法建筑问题的处置工作。各地各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由“一把手”负责,严格落实属地和部门责任,协同作战。
全面排查,摸清违建底数。在前期排查基础上,余姚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入开展“两违”问题动态排查,定期梳理汇总排摸情况,填写相关表格,分色标注,装订成册,完善档案。各属地单位自主排查发现问题行为1185项,面积达143万平方米。
“拆违治乱”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
(上图)低塘街道芦城铁皮市场违建拆除。
(下左图)牟山镇高速门户周边环境整治前。
(下右图)牟山镇高速门户周边环境整治后。
分类处置,实行销号管理。对重点攻坚对象进行应拆尽拆、销号管理。对排查发现并按红黄蓝三色管理办法标注的点位,遵循红色点位坚决拆、黄色点位合理改、蓝色点位计划留的原则,有序推进。对其他违法建筑,严格按照《宁波市“十四五”期间重点违法建筑处置工作指导意见》《余姚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办法(试行)》等规定,分类制定拆除、补办、没收、登记备案等处置计划。行动期间,共拆除违法建筑165万平方米、补办4万平方米、登记备案近5万平方米。
严控新增违建。以网格为单元、属地为主责,建立新增“两违”24小时报告、72小时快速拆违机制,实施新增违建周报送、月对账,严肃查处各类新增违建,实现“数字零增长”。同时将严格执法贯穿整治全过程,做到应拆尽拆。行动期间,街道(镇乡)主动发现并拆除新增违法建筑31处,面积达3344平方米。
优化制度体系。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商讨重大问题、沟通工作进展、确定工作方向,共召开联席会议2次,工作推进会议3次。二是落实不定期督查制度,成立督查小组,分片区联系街道(镇乡),每周全覆盖检查。三是实行通报考核制度,街道(镇乡)每日在工作群内上报工作动态信息,专项整治办每周统计汇总工作数据并编写简报和通报,每月根据实地检查和数据情况,对街道(镇乡)进行考核打分。行动期间共编写工作简报13期,周通报14期,月度考核通报3期。
注重宣传发动。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党员、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发挥带头作用,落实“零违建”报告制。二是加强媒体报道,在余姚市级媒体设立拆违行动专栏,曝光典型案例,宣传治理成效,督促违建者自拆、自改。行动期间,余姚市新闻媒体共报道相关新闻139条次。三是注重全民动员,一方面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把政策讲明、形势讲透,另一方面发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各行业主体的宣传引导,动员全民监督。
突出拆管并重。及时对拆后区域进行复耕复垦、绿化补种或围挡封闭,加强拆后利用,防止违法建筑“死灰复燃”或拆后区域“脏乱差”情况发生。如阳明街道拆除姚洲大桥下花鸟市场违建3500平方米,目前正结合长元路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桥下空间改造提升;陆埠镇投入1500万元对甬梁线(陆埠段)全线实施街景综合改造整治提升工程,对沿线村庄、厂区建筑和公共空间风貌进行梳理改造,杜绝道路两侧乱搭建现象。对企业违建,在拆的同时积极为企业发展谋划出路,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低小散”企业提升。行动期间,共指导10余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