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泉谈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系统观念、数字经济

2022-09-21 05:31本刊整理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字科技发展

文=本刊整理

央企应自觉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顶梁之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航天企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高科技企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强军首责,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一)自主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前途命运。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贾雷德·戴蒙德阐释并列举了欧洲人能够征服其他民族的直接因素,那就是欧洲的枪炮、传染病、钢铁工具和工业制品,技术落后的民族几乎都遭受了灭顶之灾。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几千年来涌现出许多遥遥领先于其他民族的创造发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闭关锁国等原因,导致我国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发展滞后、国力衰败,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较为全面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开启了不断创新的新时代,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聚焦近代世界科技史,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先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劲支撑。美国通过组建国家实验室,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跨学科研究,并从武器装备研发扩展到能源、信息、材料等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出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及量子科技等诸多颠覆性技术,呈现出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群体突破态势,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相比,我们还面临着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需要加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我们必须把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放在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绝不让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卡”住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脖子”。

(二)以抢占科技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科技创新进入大融通时代,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科技发展与安全环境持续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尤其是面对美国全面遏制打压等重大风险挑战的冲击,关键核心技术被封锁,关键技术差距被拉大、发展能力被抵消的风险隐患加大。

科技领域始终处在大国竞争、大国交锋、大国博弈、技术对抗的最前沿,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了决定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全局出发,自觉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顶梁之责,以抢占科技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以科技领先优势塑造国际竞争优势,坚定不移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史。我们的事业在“一穷二白”中从零开始,遭受过“技术断援”,更遭受长期的“制裁打压”。但我们始终认为,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绝不能把核心技术“命门”拱手交给别人。航天科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埋头苦干、奋斗拼搏,在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上取得了“量、质、效”整体提升,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及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实现大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航天科工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在自主创新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努力成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走在“第一方阵”。

一是打造航天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航天工业拥有近300个专业技术门类,具有较完整的专业技术体系,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系统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科技进步成果,积累了组织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丰富经验。要以实现国家使命和战略目标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为主攻方向,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先锋、打头阵,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必须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在强化已有优势领域基础上,力争在专用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非优势领域取得新突破,坚决打赢事关国运的科技斗争,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一项发明可能颠覆一个产业,一个新理论可能颠覆一个领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无人区,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装备、新业态上抢占战略制高点,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打造新高地,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四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深刻把握历史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抓好数字航天战略实施落地,推动智慧企业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五是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物质条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定要加大研发投入。要多措并举,用好激励政策,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创新投入结构,增加基础研发领域的投入,集中资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

六是加大领军人才队伍培育力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要自立自强,人才是关键。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建设一支科学素养优良、技术功底深厚、工作作风过硬、结构规模优化的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挥人才队伍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科技日报》2021年6月7日)

系统观念是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实践所得,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思想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二是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三是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四是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因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变化,没有停滞不前的实践,没有永恒不变的认识,没有亘古不变的理论。条件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也要随之变化。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人们从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认识具体到认识抽象、认识特殊到认识普遍,在方法上必然体现为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工作上,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坚持矛盾分析是最根本的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上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矛盾观点是观察、认识、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不同质的矛盾采用不同方法去解决,从而推动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思想理论基础,系统观念是对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念的具体深化。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必须善于从系统观念出发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法宝

中国航天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65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在艰苦奋斗中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中奋起直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跨越发展,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创造新的辉煌。

65年来,以钱学森同志为代表的几代航天人,在为国家创新研制生产导弹武器、火箭与卫星等航天产品及国之重器的同时,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创造了航天系统工程思想理论方法,这是航天人时刻运用和实践的工作方法与工具。航天系统工程思想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及丰富的科学观、技术观、工程观,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自主性、人本性等显著特点。航天战线坚持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科学构造协调高效的“两总”系统,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决策体系、以工程总体为龙头的技术体系、以型号管理为抓手的组织指挥体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产品保证体系,成为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组织全国大协作与集智攻关的成功典范。

与时俱进是航天系统工程思想理论方法的主要特征和内在品质。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要大踏步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引领与领跑时代发展,必须不断吸收量子技术、太赫兹技术、脑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战略性科技成果,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加强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原始创新能力建设,锻造坚韧的现代化产业链,确保关键核心技术在手,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始终把发展高新武器装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始终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实践表明,航天系统工程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成功实践,坚持系统观念是我国航天事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法宝。坚持和运用系统方法,关键要遵循“六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注意从整体上、从事物所从属的更高级整体出发,去认识、改造和管理事物,坚持部分服从整体;综合性原则,注意要素、结构、环境和功能的综合;层次性原则,注意层次数量、质量、顺序及层际关系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结构性原则,在认识、改造和管理系统对象时,注意其内部结构特征,并通过调整结构来改善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环境关联原则,注意了解系统所处的环境特性,通过利用、选择和创造环境来改善系统和发展系统;功能性原则,注意把功能作为系统认识、改造、管理、开发的对象和内容。在实际应用系统方法时,要坚持统筹兼顾又有所侧重。

(三)努力提升掌握和运用坚持系统观念的能力与本领

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新要求,必须不断增强掌握和运用坚持系统观念的工作本领。

避免盲人摸象。坚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分析处理解决问题,防止一叶障目。理清哪些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推动事物在整体上呈现出应有功能。

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坚定战略方向,保持战略定力,理清系统功能,明晰发展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集中资源优势,聚焦主责主业,苦练内功、久久为功,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避免各自为政。服从大局是系统观念的必然要求,照应全局和事物发展各阶段。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具有一盘棋思想,注重工作的协同性,解决好局部问题及矛盾,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避免一盘散沙。坚持和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注重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牵住“牛鼻子”,防止盲目分散力量,发挥整体效能。

避免被动应付。增强工作洞察力和预见性,识之于未萌、见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敢啃硬骨头、善打硬仗恶仗。

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善于“弹钢琴”,突出重点、关键,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的解决,把抓薄弱环节作为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到事半功倍,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整体工作。

避免短板弱项。时刻注意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管长远,固根基、扬优势,使系统功能达到最优状态。

避免“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安全底线。

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育先机、开新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理论武装新成果推动实现事业新发展。

(《学习时报》2021年8月18日)

发展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因而,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的战略格局、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成为国家竞争焦点和战略必争领域。世界各国不断强化数字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积极培育技术创新的优势,将数字技术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着力点。发达国家加快部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围绕网络空间信息获取、利用、渗透和控制的争夺愈发激烈,保障国家网络空间的安全已成为信息时代各国的重要战略抉择。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各国根据自身的战略需求,纷纷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加紧布局数字经济前沿领域,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显示,2017年G20国家数字经济总量达26.7万亿美元,增长率高达8.64%,其中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分别为11万亿美元、3.5万亿美元、2.3万亿美元和1.43万亿美元,居于全球前四位。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动能。在疫情防控中,数字经济商业模式广泛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大幅增长,居家办公、产业链线上整合等新的工作方式和治理模式将会深刻地改变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方式,并持续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数字化转型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出现在线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新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数字经济对经济拉动效果显著,美国和日本纷纷推出新政策、新布局,加大了对数字经济新要素的培育扶持力度,集中发力资本工具、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及关键技术等核心要素的投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VR、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推动数字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与社会各领域融合、催生以线上线下一体、信息与物理相融合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模式,涌现出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网络出版、在线游戏等新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快速渗透,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环节的深刻变革,培育出一大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催生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形态。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体之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或将达到60万亿元。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企业在数字平台进行汇聚。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构建工业体系的虚拟数字映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空间的隔阂,通过远程协同、异地协同,实现线上的需求对接,节约了时间,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有助于延伸产业链,促进企业从纵向发展到跨界合作,有助于重构价值创造模式,构建全新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一定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从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的角度,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抓住不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迈向新台阶。

要打造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新优势,要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重点产业的研发攻关和资源投入。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先进传感器、基础软件、工业APP等关键领域,加快攻克“卡脖子”问题,提升软硬件支撑能力。要聚焦战略前沿和技术制高点,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快原创性技术突破,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切实掌握技术自主权和发展主动权。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支撑服务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赋效赋智全产业链。围绕制造业实际需求,加快设备设施数字化改造和企业网络平台建设,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实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网络化协同等模式,形成新的优势能力。

四是要着力打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内涵。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加快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特征的交易规律、监管规则,提高我们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深化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让数字文明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数字技术加速创新突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心怀“国之大者”,下先手棋、打主动仗,主动担当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科技发展
答数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数字看G20
科技在线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科技在线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