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的画家

2022-09-21 06:33☉林
读者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服务员食堂

☉林 雅

几年前,一幅用油性笔画的30米长卷,既没有主题,也不是名家之作,却有人要花20万元买下它,竟还被拒绝。

拒绝的人,是中央美术学院食堂的一个服务员,也是这幅画的作者。

关于这位食堂里的画家,很多人说她是天才。她15岁辍学后开始打工,30岁才拿起画笔,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竟然画出了令人惊叹的画。

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她可以将其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她,却学着看书、读诗、逛展览,只是因为被艺术吸引。

她勇敢地面对他人的嘲笑、社会的压力,仰着头一脸倔强地说:“我的梦想是画好每一幅画。”

她叫汪化(本名季红燕),是一名画家。1981年,她出生在福建省浦城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

因为贫穷,家里连她每年的学费都很难凑齐,而她也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15岁时就辍学了。

为了多赚点钱改善家里的条件,她决定外出打工。

她起先在福州落脚,第一份工作是做保姆,但因为完全不知道怎么带小孩儿,很快被雇主解聘。于是她又找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因为算不清楚账,老板将她辞退。后来,她又去餐馆当服务员,这个工作只要会点菜、迎宾就可以了,但她做事不麻利,还会打碎盘子,所以干了不久又被开除了。

就这样,汪化先后辗转于福州、广州、深圳等地,浑浑噩噩到了28岁,还一事无成。

“我像在烂泥中游来游去,找不到生命的出口。”汪化说。

十多年来,她像一个漂泊者,边打工边流浪,一直在寻找自己可以做的事,但一直没有找到。她本想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但没嫁出去,于是又漂到了上海。

有一天,她在街头的一个地摊上,看到一本名为《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的书。书中细腻生动的照片吸引着她,她把这本书买了回去。

有一天,她心血来潮,对着书中一个漂亮的女孩画了起来,结果她发现,自己画得比照片本身还要美。可是她从未学过画画啊。更重要的是,那种自由落笔的酣畅感是她从未体验过的,原来画画可以让人这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于是,她一边晃荡,一边在小本子上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画画像汪化找到的一根救命稻草,一旦抓住,运气就来了。

她那在内心积累多年的巨大能量,似乎被一下子唤醒,反映在那朴实的线条上,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柔情似水。

她可以把世间万物都看成一条线。她握着笔随意地游走,脑子里却思考着自己。

不过,虽然汪化在绘画里找到了自己,但她还不确定是不是真能走这条路。她什么都不懂,只是埋着头将所有的理想都画在纸上。

于是,在2012年,汪化借了3000元,来到北京。

到北京没几天,她就去参观中央美术学院。从图书馆旁边的书店出来,她就下定决心,就算打扫卫生也要留在这里。

她打听到食堂或许有事情可做,就去跟食堂的经理说:“我不要工资,只要有饭吃,有地方住就可以了,因为我想有自己画画的时间。”

许是她有当服务员的经历,经理答应让她留下来。虽然上班时间是早上6点到下午2点,但她只用工作3个小时,一个月还有1000元的收入。

她在学校附近租下一间简陋的地下室。要到达这间地下室,得经过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还有很多租客的房间,她要走一段路才行。

虽然环境差,但一个月房租只要200元。她“躲”在这个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倾听着上面嘈杂的声音,感觉也很美好。

每天晚上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可以尽情地作画。她喜欢画长卷,“小的画还没进入状态就完成了”。

画画时,她和她的画似乎融为一体。她从不构思,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到哪儿是哪儿,“就好像生命的活力在那儿一样”。那种感觉,就像夜晚不再只有黑暗,还有星河静静围绕在身边。

而当黎明来临,她又穿上食堂的制服,提着热水壶,钻出地下室,穿过昏暗的甬道,来到地面,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准备食材、擦桌子、拖地……汪化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她和同事的努力,大家可以在一个很干净的环境中吃饭。

忙完手头的工作,她有时会到下了课的空教室画画,身旁常有学生驻足,他们惊叹她画得真好。这让她很满足。

有一次,她正在黑板上忘我地画画,一位教室管理员突然闯进来,问:“你在这儿干吗呢?你是谁?”

汪化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是食堂的服务员。”

她争取来几个小时的画画时间,但管理员快下班时又来催她离开。此时,整个黑板已经被她画满了线条,她请管理员欣赏,但管理员看不懂,她解释说:“我画的是我世界里的好多东西,讲都讲不完。我把我的想象描绘了出来。”

说这些的时候,她很兴奋,但很快就又沮丧了。“你是第一个观众,也是最后一个。”她说完,把画擦掉,然后逃出了教室。

汪化对画画的痴迷还不止于此。暑假时,她可以一个月不出地下室,因为喜欢喝粥,每天就煮粥吃。甚至吃饭这件事对她来说有时都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她说:“生命太紧促了,不足以让我把所有想画的东西画出来。”

她几乎是伏在画卷上画画,累了就睡觉,醒了继续画,就好像她是为那张纸服务的。

在食堂工作了两个月之后,汪化的画被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学生发在微博上。当晚,这条微博被转发3000多次,很多人都被汪化独特的线描画法震撼,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央美术学院的食堂有个服务员,画得一手好画。

2012年10月,汪化被学生引荐给教油画的袁运生教授。袁教授看了她的画很激动,从下午4点一直欣赏到晚上8点。

他说自己教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独特的学生。“很有才华,而且这种才华不是靠专业训练能得来的。”

汪化感动得哭了,用手胡乱地在脸上擦着,嘴里一直说着:“谢谢,谢谢。”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热爱的画作,在一般人眼里是涂鸦,但竟得到了著名画家的肯定。更让她受宠若惊的是,在场的一位策展人提议,要给她办一场画展,但她连忙拒绝了。她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还没画出她心中理想的画,而且她不想过早地让自己的画与商业活动产生关联。

朋友很不理解她,觉得她是一根筋。争论了一番,朋友问她:“你快乐吗?”

她回答:“我痛苦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现实问题,快乐是因为我的内心能感受到真正的乐趣。我觉得我过得很好,真的找到了幸福,但是周围的人都觉得我过得惨不忍睹,怎么可能呢?”

比起经济条件的改善,汪化此时觉得自己更需要画画技法上的突破。她要超越自己,从而使得绘画在结构和思想上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画画似乎一直指引着汪化一步步向前。2014年年底,策展人刘亦嫄一眼就看出汪化画中的生命力。了解汪化的经历之后,刘亦嫄引荐她去了单向街书店。

那天,书店创始人许知远正巧在店里,他看了汪化的画之后非常震惊,说她的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描绘的是一个我无法理解的世界”。于是,许知远邀请她到店里做“驻店画家”。

那时,汪化住的地下室即将被封闭,她考虑了一番后,答应许知远驻店作画。她在那里唯一的工作就是画画,薪资比在食堂时高出很多。

她每天坐在那里,就像一根柱子,一年四季,在同一个位置,面朝同一个方向,手里拿着一根笔芯,从上午10点一直画到深夜。画画时,几乎没有什么能干扰她。

在谋得更好发展的同时,汪化对自己仍有清楚的认知。她画画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把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一朵小小的花。

“能被别人看到已经特别幸运了,如果没有人看到也无关紧要,因为你已经在心里希望这世界更美。”汪化说。

汪化只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她能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天堂”,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她生命最大的意义。

但袁运生教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劝导她,艺术家不应该放弃世俗生活。

2015年年初,35岁的汪化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起初,她在舞台上的梦想是找一个男朋友,但当评委反复跟她确认“是否愿意将所有的时间让给家庭”时,她纠结地落了泪,最后还是选择了画画。

她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画好每一幅画。

她没办法说服自己去过完全没有绘画的生活。不过她已经同意在艺术展上展出几幅画,并将其作品收录到画册中。一家艺术馆更是以15万元的高价,收藏了其中一幅。

她开始认识新的朋友,参加深夜读书会。她对自己的画也更加有信心,“只要真情流露,哪怕不是很绚丽,也会让人有所触动”。

后来她办了很多展览,她的作品相继被中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的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她出名了,周围的人也想当然地认为她有钱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她将因画画而获得的大部分收入捐了出去,自己依然清贫。

汪化知道没有钱就没办法生存,但比起物欲上的满足,她更珍惜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说:“如果物质会影响到我的精神世界的话,我会拒绝,我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

因为画画,是她的全部生命。

(响 泉摘自微信公众号“一人一城”,本刊节选)

猜你喜欢
中央美术学院服务员食堂
学珍食堂
肉,回锅里了
具有备用服务员和不耐烦顾客的排队模型及其仿真
顾客和服务员
有毒!海底捞服务员
张青简介
寇月朋作品欣赏
高校食堂的奇葩菜
食堂定律
布画油彩 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