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世萍 王晓燕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160)
临床上将复发性或慢性胃肠道综合征统称为功能性肠胃病,其包括咽喉、食管、胃部、肠道、胆道以及肛门[1],且该种症状经临床检查后提示无生理病理或生物化学异常。该种疾病时消化科门诊常见的病症之一,临床数据显示消化科门诊40%~50%为功能性肠胃病患者[2];相关研究表明心理与社会因素、生理过程异常、肠脑神经系统等因素均与其发病有密切关联[3]。老年群体因其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于其他群体,且机体各个器官功能均有所衰退,因此很容易出现功能性肠胃病;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发病后患者常常失眠、焦虑、抑郁,导致生存质量较差[4]。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存在情绪障碍的老年功能性肠胃病患者实施相关症状对症治疗效果一般,无法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而在对症治疗中增加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后,患者的腹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较为明显[5],为此本院开展了此项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1.1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88例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44例)与参照组(44例),88例研究对象来自我院接诊的老年功能性肠胃病患者中,接诊时间在2019.05~2020.05。数据经比对可得出,结果不具有差异性(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1.1.2纳入标准
①临床表现为反酸、恶心、腹痛、嗳气、呕吐、食欲差等症状的患者;②相关检查提示胃肠道无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疾病的患者;③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老年患者;④存在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的患者;⑤详细阅读、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的患者。
1.1.3排除标准
①胃肠道存在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的患者;②处于备孕、哺乳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③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传染病的患者;④依从性差或认知存在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参照组、研究组)
给予患者复发消化酶、痛泻宁颗粒,对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患者的血压、日常饮食进行调整、控制。
复发消化酶药物信息:国药准字H20051951,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粒/盒;使用方法:一日三次,每次一粒。
痛泻宁颗粒药物信息:国药准字Z23020241,哈尔滨中药六厂有限公司,15g*6袋/盒;使用方法:一日三次,每次15g冲服。
1.2.2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
药物信息:国药准字H20153014,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10.5mg*28片/盒。
使用方法:每天早晚一次,一次口服10.5mg(1片),连续服用30天;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按照医生要求剂量服用。
1.3判定指标
(1)统计2组患者用药后灼烧感、疼痛感、早饱、饱胀不适感的积分,分别用0分、1分、2分、3分表示无症状、症状较为轻微、症状明显、症状十分明显。
(2)统计并比对用药后2组患者便秘与腹泻、恶心与呕吐、嗳气、胸痛、吞咽困难的消失时间。
(3)从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判定标准对用药后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其临床表现分别为症状总积分减少75%、症状总积分减少20%~74%、症状总积分减少<20%。
(4)对2组患者用药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评分量表为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两种量表,前者评分标准为显效(<7分),缓解(7~21分),无效(≥21分),后者评分标准为显著有效(<7分),缓解(7~24分),无效(≥24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率。
1.4统计学分析
2.1分析2组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研究组用药后患者的四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较为明显;用药前,2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较小,P值>0.05,见表2。
表2 分析2组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
2.2分析2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所用时间
研究组用药后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差异较为明显,见表2。
表3 分析2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所用时间分)
2.3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分别为95.45%、75.00%,P<0.05,差异较为明显,见表4。
表4 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例(%)]
2.4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
研究组焦虑(95.45%)、抑郁(93.18%)改善率均高于参照组(77.27%、79.54%),P<0.05,差异较为明显,见表5。
表5 分析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例(%)]
功能性肠胃病临床表现主要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两大方面,前者包括腹胀、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餐后不适等,后者包括便秘、腹痛、排便窘迫感或不净感、腹泻等[6]。该种疾病具有持续性、慢性、易反复的特点,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易产生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但该种疾病对生命一般不会构成威胁[7]。有数据调查显示存在情绪障碍的群体更易发生功能性肠胃病,且合并焦虑、抑郁症的该类患者生存质量及单纯对症药物疗效均较低[8];对于症状不明显且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及饮食方式来改善,而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临床通常以提高生命质量、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为原则进行药物治疗[9]。有研究者提出对老年功能性肠胃病患者治疗时应增加抗焦虑、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
本次研究数据中,参照组老年患者经实施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其临床症状积分、症状消失时间均高于研究组,而研究组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较为明显;数据说明研究组整体治疗效果更佳,该组老年患者的腹胀、腹泻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生命质量更高。老年群体的肠胃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容易患病;患病后更加容易反复,且老年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会加重病情,因此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十分必要。研究组患者采用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作为心理治疗药物,该种药物对轻度、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美利曲辛与氟哌噻吨是其主要组成成分,均有抗焦虑抗抑郁的作用[10];相关研究提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单胺类递质水平和多巴胺之间有提高作用,从而达到抗抑郁抗焦虑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功能性肠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焦虑、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