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地区农房院落空间格局现状特征研究

2022-09-20 01:29屈楠韩真陕西地建关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砖瓦 2022年9期
关键词:砖混门房农房

屈楠 韩真(陕西地建关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

渭北地区自然形成的普通村庄最为常见,其分布较为规整,成带状或团状分布,沿道路、河流、水渠发展,常位于耕作区附近。黄土台塬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农房多以厦房(高背,半坡流水)、上房、门房为主的房居形式。

澄城县地处渭河河谷与陕北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段,境内沟塬相间,以塬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由于河流与山洪的长期冲刷,境内塬面起伏不平。澄城北部沟坡地较多,很早以前,人们借埝、崖挖洞栖身,后来发展为土窑和砖窑。县南地势较为平坦,人们多建半坡流水的厦房或少量双坡流水的上房来满足居住。本文选取县南多房居形式的北洼村进行调研,其基本概况见表1。

表1 澄城县北洼村概况

1 农房院落空间格局现状特征

1.1 农房宅院空间构成

渭北地区的农房宅院通常含有三个部分,院落空间、农房和附属用房是最为常见的民居构成,并依据不同的地形环境对宅院的形式产生影响。该地区农民生活的地形环境有两种,分别是南部平缓地和北部沟坡地。其中前者主要采用L型、三合院或四合院式的房居建筑形式,而后者通常采用前院后窑的窑居建筑形式。本文主要对南部平缓地区的房居院落进行调研,南部平缓地区农房院落主要以L型与C型房居院落构成。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L型房居院落与C型房居院落分别采用半围合和围合结构,场地面宽窄,在9m左右。进深长,在35m左右。房居L型院落,院落由门房、前院、和单边修建的厦房、后院及附属用房构成。家庭人员较多、经济条件佳、作风整洁的居民一般会建上房。这样其院落结构就是C型房居院落或称之三合院式,门房和上房用于居住,同时也是农民的主要室内活动场所。而单边修建的厦房则被划分为附属用房,厕所一般单独设立在后院。四合院式院落在该地区农村较为少见,一般在经济条件富裕,宅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的家庭才会修建四合院住宅,如韩城党家村的四合院是该地区民居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普通的村庄院落,则很少见到四合院的院落形式。

而且院落空间大小各有差异,L型、三合院、四合院式院落,场院规模偏小,一般分前后院,前院深度在5m~9m,宽3m~5m,如图1所示。后院若有上房,后院面积较小,深3m~5m,宽与宅基地同宽,一般为9m~11m。若无上房,则后院面积较大,但多修建半地下式果库,约2/3为地下,果库前后开高窗,顶部有通风井,修台阶可上至果库顶部,这种垂直空间既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也节约空间,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如图2所示。房居院落地面一般也采用砖石铺砌或黄土夯实地面,现代新建房居院落多用水泥地面,并在靠近生活区域的前院中或大门前修筑水窖。各类院落构成特征见表2,院落空间尺度见表3。

图2 房居院落后院与半地下式果库

表2 各类院落构成特征一览表

表3 各类院落空间尺度一览表

1.2 农房院落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L型房居院落及C型房居院落的调研,L型院落前后院总面积略大于C型院落前后院总面积,后院的增加使得房居院落相比窑居院落在功能分区上更加明确,前院为生活空间,后院则为生产辅助空间。该地区农房院落普遍现状:

(1)村民外出打工,闲置院落较多,空间利用不足

调研发现,很多农房户门紧锁,询问得知都是近些年出村打工的农户,一年只有过年才回农村住,少则几天多则一两月,已经失去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这些闲置的院落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也是极大地破坏。

(2)建筑格局逐渐改变

在该地区传统的农房中十分注重其院落空间,而且房屋的结构组合关系也较为明确,属于建筑围合庭院的建筑格局。而现在的新式农房从结构上来看更为紧凑,单个房屋通常具备多种功能,属于院落围合建筑的建筑格局。现代农房的房屋在空间上更为集中,从而使院落成为住宅旁边的空地,空间的围合与院落形式发生图底关系的转换。

(3)院落加建混建现象混乱

农民在原本的宅基地上加建混建各类房屋,造成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的住宅相互交织、高低不一,从砖木式平房、夯土式平房到现代砖混结构粗糙的二层楼房,建筑外观凌乱,与周边农田格格不入,造成了传统建筑范式的丢失,传统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建筑思想被抛弃。

1.3 农房现状格局与尺度

L型房居院落中的农房分为南北向双坡屋顶的门房、东西向单坡屋顶的厦房及少数简单的辅助用房组成。C型房居院落中的农房在L型房居院落农房的基础上增加了南北向双坡屋顶的上房。在房居院落中,其门房通常会承担起居室的功能。这一特点在传统民居和新建农房中都有体现,而这种门房的空间也会更大。而厦房这类附属用房除了会承担日常起居、做饭烧水等功能,也会经常储放杂物或粮食蔬菜等物品。在该地区农村中,旱厕、杂物或肥料棚等多为简易搭建的低矮砖砌房屋,所以将其安置在院落角落。农房现状格局与尺度见表4。

表4 农房现状格局与尺度一览表

2 农房建构特征解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新建的砖混“方盒子”农房在该地区兴起,并逐渐取代了传统土木结构的民居,成为农村住宅发展的趋势,千村一面的问题由此产生。

2.1 农房结构形式

渭北黄土台塬半干旱地区南部房居院落中传统农房多数是墙体承重结合穿斗式木架结构,这种结构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抗震能力也较强,农房直接以墙体作为房屋承重结构,屋面的梁、檩条均直接架设在夯土墙或砖墙上如图3所示。不少厦房因地位没有门房与上房高,故农民在修建新房时总是优先考虑对门房与上房的新建,所以不少厦房在传承中很好地保留了房居院落传统农房的结构形式。目前门房与上房也很少再见到传统农房的结构形式,多是现代砖混结构。经调研发现,该地区房居院落新建农房大多是砖混结构,如图4所示。这两年发展较快地区出现现浇混凝土结构及少量轻钢结构。砖混结构墙体以承重的实心黏土砖为主要材料,一般以水泥抹灰饰面、白瓷砖贴面。当前农房纵横墙之间无必要的拉结,纵横墙不同时砌筑;墙角处无拉结钢筋;檐口无过梁。不设圈梁、构造柱;墙体的整体性很差。

图3 房居传统农房木架结构

图4 现代新建农房砖混结构

2.2 农房围护结构

房居地区由于多用穿斗木构架结构,所以其墙体围护结构材料有多种选择。调研中常见的有生土墙、青砖墙及实心黏土砖墙。

(1)夯土墙

夯土墙是该地区农村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围护方式,其房屋墙体以生土夯筑而成,黄土作为夯土墙体材料,制作过程无污染,具有可再生和可降解性。

(2)青砖

传统民居砖墙主要是少量的青砖砌筑勒脚、墙角、檐口,俗称“金镶玉”来加固夯土墙或土坯墙身。青砖墙多出现在房居地区的厦房中。

(3)实心黏土砖

通过走访,该地区新建农房的围护结构大部分为实心黏土砖,极少农房用节能效果更好的多孔砖及混凝土砌块代替实心黏土砖,现代建造技术的模式化和快速化,造成了传统建造工艺的逐渐消退,失去了传统民居青砖灰缝的艺术表达,砖块之间粗糙、不协调,并且形成了砖墙表面逐渐被瓷砖掩饰的趋势。

2.3 农房屋顶

传统的厦房为单坡硬山屋顶,挑出600mm左右,传统形式的上房与门房为双坡硬山屋顶,挑出也在700mm左右。屋架与瓦片之间敷设草泥,黄土泥层,具有与一定的保温效果,屋顶下室内部分,按功能,附属用房、农杂物房一般不采用吊顶,居室则采用普通无保温层吊顶。房居地区新建农房的屋顶多为坡屋顶形式极少采用平屋顶,坡屋顶则采用钢板彩瓦屋面,平屋顶采用混凝土预制板铺平。

2.4 门窗

厦房门窗多以木头为材料,平开窗居多,窗户尺寸均较小,玻璃多采用单层普通玻璃,保温隔热性能差,如图5所示。新建门房与上房窗户尺寸大大增加,虽然有利于室内采光,但由于采用推拉式开窗导致气密性不足,且玻璃保温隔热性能不佳,对农房室内热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门窗多为铝合金单玻窗,与木窗相比,铝合金窗的传热系数更大。

图5 房居传统厦房门窗

3 结语

该地区房居院落农房其大部分门房及部分上房都经过了农民的多次拆迁重建,使用的是现代的砖混结构,坡屋顶也只是保留了原有的双坡屋面的形式,虽采用钢板彩瓦屋面,但已经放弃了传统的结构形式,其围护结构主要为黏土实心砖,这不仅达不到绿色环保要求,且其砖红色的色彩也破坏了该地区传统的青砖白墙灰瓦的建筑风貌。门窗多采用平开木门加推拉式铝合金窗的组合,保温隔热性能差。房居院落中厦房因不受太多重视大多得以保存,采用青砖及夯土墙承重的木架结构,木门、木窗,单坡小青瓦屋顶,很好地保持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风貌。且夯土墙其保温性能较黏土实心砖墙好,故厦房较新建的砖混农房在室内热环境上略优。农房普遍建构现状特征:①新建农房建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难以把控;②传统民居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建构模式逐步遗失;③民居建构形式盲目跟风,地域风貌丢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文化价值观的强势入侵,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居住状态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由于砖混房屋建造时间短,跟风模仿城市砖混结构建房成为农村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大量品质平庸的二层现代砖混楼房成为主流。农民对于房屋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房间数量的多少、住宅的高低,外在形象是否气派、美观等方面上,对于实用性及质量方面较少考虑。攀比的盲目性造成大量宅院大而无用,形势趋同,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使得传统住宅所具有的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地域建筑风貌逐渐丢失殆尽。

猜你喜欢
砖混门房农房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村媪
校长凭啥管门房?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
砖混结构墙体质量初谈
馊饭
鸭蛋
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