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 马祎喆 刘桂华
喘息是儿童最常见的下呼吸道症状之一。近年来,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在首次发生喘息的患儿中,有35.6%的患儿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且首次发作症状越重,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几率越大[1]。国内近期多中心大规模调研显示,目前儿童乃至成人哮喘控制情况并不理想[2],急性期重症发作、远期气道重塑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对儿童期喘息性疾病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的探讨和研究有着一定临床和社会价值。既往研究显示,儿童喘息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过敏原存在、被动吸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升高等因素[3]。其中过敏原是预测机体是否为特异性体质的重要依据。在过敏原检测方法中,sIgE 检测有着高敏感度、无全身反应风险、药物影响小、检测方便、抗原稳定性高等优点,故本研究通过分析2016~2017 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因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的血清sIgE 检测结果,了解本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过敏原分布特点,并以同时间段住院的无喘息呼吸道疾病的患儿作为对照,以评估本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过敏原分布特点,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宣教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95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现住址均位于江阴市,住院期间取血标本1 周内完成体外过敏原定量测定(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前)。专科医生询问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既往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疾病情况分为喘息组(281 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和对照组(214 例,呼吸道疾病且既往无喘息史患儿)。喘息组患儿平均年龄(3.48±2.19)岁。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4.73±2.57)岁。根据年龄分为婴儿组(29 d~1岁,33例)、幼儿组(2~3 岁,141 例)、学龄前组(4~6 岁,220 例)、学龄组(5~14 岁,101 例)。婴儿组包括喘息患儿22 例,无喘息患儿11 例。幼儿组包括喘息患儿98 例,无喘息患儿43 例。学龄前组包括喘息患儿123 例,无喘息97 例。学龄组包括喘息患儿38 例,无喘息患儿63 例。喘息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喘息组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 版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等重症以及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1.2 体外过敏原sIgE 检测方法 血清sIgE 检测使用BeeBlot 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和德国Mediwiss 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试剂,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包括19 组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包括户尘螨、屋尘、猫毛皮屑、狗毛皮屑、霉菌组合(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黑曲霉、交链孢霉)、树木组合(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树)、蟑螂、桑树、苋、杂草组合(矮豚草、艾蒿、葎草、藜草);食物性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白、腰果、虾、蟹、贝、牛肉、芒果、菠萝。当某一过敏原sIgE 水平≥0.4 IU/ml 时表示该过敏原阳性致敏。
1.3 观察指标 统计过敏源分布情况;比较喘息组和对照组患儿sIgE 阳性率,各年龄段喘息患儿和无喘息患儿sIgE 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过敏源分布 495 例患儿中前6 位过敏原分别为户尘螨(178 例,35.96%)、牛奶(167 例,33.74%)、腰果(157 例,31.72%)、鸡蛋白(146 例,29.49%)、树木组 合(137 例,27.68%)、霉菌组合(132 例,26.67%)。见表1。
2.2 喘息组与对照组sIgE 阳性率比较 喘息组前6 位过敏原分别为牛奶(114 例,40.57%)、户尘螨(112 例,39.86%)、腰果(108 例,38.43%)、鸡蛋白(95 例,33.81%)、树木组合(86 例,30.60%)、霉菌组合(78 例,27.76%)。对照组前6 位过敏原分别为户尘螨(66 例,30.84%)、霉菌组合(54 例,25.23%)、牛奶(53 例,24.77%)、树木组合(51 例,23.83%)、鸡蛋白(51 例,23.83%)、腰果(49 例,22.90%)。喘息组和对照组前6 位过敏原(吸入组和食入组各3 种)种类一致,阳性率高低顺序有一定差异。喘息组户尘螨、屋尘、牛奶、鸡蛋白、腰果、虾、蟹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喘息组与对照组sIgE 阳性率比较[n(%)]
2.3 各年龄段喘息患儿与无喘息患儿sIgE 阳性率比较 户尘螨阳性率在喘息患儿和无喘息患儿中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霉菌组合阳性率在喘息患儿中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无喘息患儿>1 岁的年龄段中变化不明显。树木组合阳性率在喘息患儿和无喘息患儿中变化不明显。牛奶的阳性率在喘息患儿和无喘息患儿中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程度下降。鸡蛋白阳性率在学龄组下降。腰果阳性率在学龄组喘息患儿中下降,无喘息患儿随着年龄逐年下降。婴儿组喘息患儿户尘螨、霉菌组合、树木组合及牛奶、鸡蛋白、腰果阳性率与无喘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喘息患儿中牛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1,P<0.05);学龄前组喘息患儿中户尘螨、鸡蛋白、腰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7、5.818、12.351,P<0.05);学龄组喘息患儿中户尘螨、霉菌组合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4、8.314,P<0.05)。见表2。
表2 各年龄段喘息患儿与无喘息患儿sIgE 阳性率比较[n(%)]
临床多种疾病均可以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气管和支气管发育异常和异物、呼吸系统一些少见病以及呼吸系统外疾病(如血管环畸形和胃肠道疾病)[5]。其中前两种原因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年龄段,感染因素在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日趋成熟,支气管哮喘在喘息性疾病中的比例在升高[6,7]。本次研究选取的病例也符合这一年龄和疾病种类规律。既往国内外研究[8-12]提示,支气管哮喘与sIgE 介导的免疫反应关系密切[13],过敏原sIgE 的检测可以作为预测以及辅助诊治哮喘的一项指标。因此,研究江阴市喘息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以及sIgE 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变化,可能提示某些过敏原在哮喘致病过程中有着更加明显的参与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江阴市喘息性疾病患儿常见过敏原包括户尘螨、树木组合、霉菌组合、牛奶、腰果、鸡蛋白等。喘息组户尘螨、屋尘、牛奶、鸡蛋白、腰果、虾、蟹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长江流域多城市的研究结果大部分一致[14],分析原因可能与长江流域地理气候特点有关。长江流域呈多级阶梯性地形,全年四季分明,温差明显,相对湿度加大,林木植被、渔业水产资源丰富,花粉、树木、杂草孢子呈季节性释放,环境利于螨虫、霉菌等生物繁殖,成为本区域敏感体质人群致病的环境因素。但腰果sIgE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研究,且临床中食用腰果引起过敏性疾病(包括皮疹、鼻炎、哮喘等)表现并非很常见,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5,16]:腰果过敏存在摄入量的阈值;腰果过敏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大部分弱于花生等其他坚果;腰果制作工艺的改进降低了致敏成分的比例;腰果可在人体内形成耐受而逐渐脱敏[17-20]。此外,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年龄组的sIgE 分析,结果显示,幼儿组喘息患儿中牛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喘息患儿中户尘螨、鸡蛋白、腰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组喘息患儿中户尘螨、霉菌组合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年龄段儿童中,食物性过敏原阳性(尤其是牛奶、鸡蛋白)在喘息性疾病中更为常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尤其是尘螨、霉菌组合)比例明显升高,可能一方面机体对食物建立了免疫耐受或宿主饮食规避后致敏减轻,另一方面儿童年龄增长后生活环境的不断扩大,吸入性过敏原接触几率的增加引起机体致病几率增加。
综上所述,江阴市喘息性疾病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牛奶、户尘螨、腰果、鸡蛋白、树木组合、霉菌组合。幼儿期牛奶sIgE 阳性者与喘息性疾病有较强的关系,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在年长儿童中更为多见,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喘息性疾病患儿(特别是婴幼儿)有食源性过敏者(牛奶、鸡蛋白等)需进行饮食指导,适当规避或科学摄入诱导耐受,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需适当注意居家环境卫生,出门佩戴口罩,症状严重者可选用脱敏治疗等。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收录病例数受限,婴儿组病例数偏少,导致婴儿组过敏原资料缺乏统计学意义,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