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析

2022-09-20 03:22李腾云
中国市场 2022年27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监督

李腾云

(海阳市政府投资审计中心,山东 海阳 265100)

1 引言

国家审计是在经济责任关系得到确认后进行的。经济责任不明确,审计行为、审计理念、审计机制便无法进行有效的构建。为了使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化,需要从国家法律角度赋予管理层实施自身权利开展税款征收,并且设置为公共资源,根据行政权力的规律来实施,使资源得到优化和分配。政府和公众之间是委托和受托责任,有权获取有关政府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效果的信息。因此,有必要评估独立机构是否公平、客观地代表了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每个政府是否忠实地履行了公共受托人的职责。因此,国家审计的基础是受托人的责任和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责任,受托人的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还包括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2 国家审计对促进宏观经济政策落实的对策

从整体上看,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政策,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建设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失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都会带来强烈的阵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审计必须全面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内容,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审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促进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1 为确保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综合性,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有关经济发展性质变化的战略建议包括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审计机关要审查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相关执行工作人员自身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审计机关需要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规律进行制度分析,不断提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性质的认识,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背景,从而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

2.2 为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必须树立明确的审计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审计执行目标也必须具有多层次性,要符合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准确识别影响政策执行的不良风险,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对政策完整性和合理性作出建设性的判断。从实践和科学角度来看,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体现在执行和科学等方面,一方面,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全面取决于政策制定是否满足有效执行的多方面需求。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政策执行符合决策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代信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政策在制定或完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审计部门应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条件和实施方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奠定基础。

2.3 重点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资金流,实现全程跟踪审计

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承担各自的义务。若不能有效地监测和限制两者的权利,必然会导致政策实施沦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出现贪污与受贿等现象,而百姓却有苦不能言。因此,审计机关应注重掌握资本流动,并对行使权力的相关执行人员整体过程进行审查。逐步审查将资金使用者使用资金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起点,并根据投资支出的流动情况进行审查,要求核实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跟踪和验证政策执行产生的现金流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合规性,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宏观政策的有效落实,维护目标群体的利益。

3 国家审计对制度建设以及腐败治理方面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审计制度建立紧密关联,若未对制度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估,就不能保证制度正确、有效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及时发现、修正和改进制度存在的问题,造成最终的治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进而引起治理失败等恶劣后果。不完善的制度和低效的政策是引发腐败的根源,有效的审计和腐败控制是最重要的工作。审计部门要重视对制度建设的监督与评估,加强对腐败问题的审计,积极有效地推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转型。

3.1 强化审计制度有效性,必须创新审计方式

制度作为一系列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则或规范,是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对我国现代经济与社会的有效发展与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度有效性包括合理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科学制度必须有充分的理论基础,能够体现并尊重客观规律,包括公平、公正、道德、安全、效率等价值,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评估体系的有效性时有关部门既要依据前人的实际情况,又要创新检验方法,利用测验的评价函数,对制度效能价值进行评估与选择,确保制度公平公正,实时改进,可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非常良好的应用。在评估制度的有效性时,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改进和创新测试方法,通过在常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测试评估功能得出有效结论,选择制度效率的价值,对制度中不符合公平正义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完善。国家审计不仅要检查错误和缺陷,还要寻找和发现制度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是国家审查的核心内容。制度的刚性规定应当注重评价的实施,弹性标准应当注重评估执行的结果与创新,促进民主制度建设的合法性,以科学完整制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保证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

3.2 提高审计权威性,必须完善国家审计治理的法律体系

法律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行为在国家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如此重要的环节一定要竭力控制权力滥用的现象。反腐败的根源在于完善法制,增强对制度权利的监控和限制。在反腐败法制进程中,国家审计有责任推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各方面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明确国家审计的权力和责任,扩大反腐败控制领域的审计权限,提高反腐败控制领域的审计权限。反腐败管理体系分为监管和刑事两种管理体系,审计与其他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直接构成了联合监督协作机制,拒腐防变是我国现代政府审计功能的具体体现。审计监督是一种能够持续、动态地监督腐败的日常情况,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向其他监管部门提供腐败信息。目前,腐败案件多为经济腐败。各国审计应具有查明经济领域中的事件,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之间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并为增强审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的职能。

4 完善审计对科技进步和创新

工具理性审计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激励政策中,审计师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相关违规金额数量的关注度,由审计本质演变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与要求,降低国家审计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推动审计工作,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把重点放在人的基本权利上,关注人的生活问题,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运用合理、有价值的审计方法,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把重点放在合理的方法上,使审计方式向价值合理的转变与发展更加现实。要重视从业务审计到治理审计的过程研究,进行价值理性审计方法转型。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审计监督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全面发挥治理导向作用。全国审计监督在对国家施政过程和施政成果进行全面探讨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证明其核心工作的执行情况,才能保证国家审计能够获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应重视数字信息技术在国家审计监督中的运用,从根本上促进高科技建设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加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体系的完善。在治理审计实施过程中,绩效审计与过程审计相结合,将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传统国家审计方法是基于结果审计,真实地反映违规情况,但是在管理不当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性增添过程审计的作用发挥,实行全过程的综合性审计监督更具时代特点,更能体现出国家审计工作开展的全面性。要重视审计由非公开审计向公开审计的转变,提高审计产品供给市场的开放程度,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发展。按当前条件审核产品,提高我国审计市场开放程度,不仅要注重提高我国审计市场开放程度,更要注重审计监督公开特征。进一步实现全国审计监督网络的建设,接受全国范围内的监督,从而提高国家审计的效率。要实现国家审计职责分工,就需做到权力分立,有效规避审计监督风险,符合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总体规范。

5 国家审计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途径

5.1 根据实际情况拓展环境审计的范围和具体领域

扩大环境审计范围需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审计部门要结合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环境审计领域。特别是结合环境保护要求进行防污染控制的具体环境审计,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保护等检查力度将不断扩大。此外,应以财务控制为要,把实施环境审计、大力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探索环保资金拨款和使用的经济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作为突破口,实现经济可行性、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有效性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期间的环境责任审计,政府各部门和企业领导人不应在损害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维持经济发展,并遵循综合经济、社会、环境利益的原则。

5.2 环境审计模式研究方法与途径创新

审计方法的创新需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首先,审计机关应主动与环境服务部门合作,充分满足各自的需求,并有效地开展合作审计。其次,注重国家审计,并与非政府审计机构积极合作,扩充国家审计机构干部人员,对于具体复杂的环境项目,可聘用环境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及时解决环境评估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在新时期,环境审计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审计评估全过程管理,包括人口普查和居民生活,并公布审核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助于减少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群。

6 国家审计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途径

在行使国家审计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履行主体职能,提高国家审计执行的效率。政府绩效管理的成果必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所以通过对政府绩效管理进行评价,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审计机制更加健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6.1 推动政府确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目标

科学性、合理性的政府绩效管理目标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审核机构应积极协助政府确保有效提升国家管理的绩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首先,以绩效管理目标审计为重点,关注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和比较制定资金使用和经济行为预期目标的依据,评估绩效目标的制定过程和合理性,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交审计建议。

6.2 推动政府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市民需要为标准,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政府,包括活动中、活动后。绩效评估制度是国家绩效管理的基础。制度的完善,直接提高了绩效评价的质量,进一步推进了国家绩效管理。绩效评估并非单一的评价指标,但必须完整。以公共绩效管理为视角,对人力资源的状况和管理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包括各项功能指标,反映影响指标、经济、社会、人口和生态状况,反映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府资产管理成果的各项职能指标。通过量化分析指标,相关部门可以真正评估国家绩效管理的结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7 结论

政府绩效管理成果只有与管理机制、制度完善相结合,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管理目标。一是对政府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政府审计管理效果的有效性,从而解释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二是通过构建审计结果发布制度,客观地反映政府审计管理机制的运作状况,使政府审计管理工作更加开放、透明、可靠,发挥政府审计管理职能。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政策监督
政策
政策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助企政策
政策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