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禄亮
(甘肃水利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承担着农业灌溉、防洪抗涝等功能作用,是推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体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力度,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有序性开展,为水利工程功能的有效性发挥创造良好条件。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具有明显的时节性特征,如雨季容易受到雨水影响,不利于其导流工作的开展,冬季温度较低,难以施工;此外,混凝土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施工工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物质等;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工种较多,同时需要多级混凝土施工,交叉作业繁多,对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中对施工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问题,危害整体水利工程结构体质量。因此,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研究,加强施工质量管控力度,促进整体工程施工效果的提升。
在混凝土表面往往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因为混凝土骨料结构搅拌施工不科学引起的。在混凝土搅拌作业中,搅拌力度不足、搅拌速度不符合标准、引气剂添加不合理,或者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都有可能引起气泡、麻面、蜂窝等问题,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而且破坏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容易降低整体混凝土结构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结构裂缝的影响因素有:水泥水化热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难以及时排出,引起内外温差较大,引起开裂现象;施工操作不规范,引起裂缝问题;施工环境不科学、地基不均匀、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等问题,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加大裂缝出现概率;混凝土终凝时温度过高、强风天气等,导致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起体积收缩,引起收缩裂缝;养护管理不科学,引起裂缝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形式,强度和硬度较高,而且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好。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露筋问题,这是因为钢筋安装偏差,振捣过度引起钢筋松动位移,混凝土表面受到腐蚀作用,外层保护膜受到破坏,引起钢筋外露,同时如果受到外力巨大冲击,也会引起钢筋外露。
原材料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物质基础,原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施工效果。因此,需要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混凝土原材料包含水泥、砂、水、外加剂等物质。其中,混凝土中最主要的原材料是水泥,当其和水混合时,形成水泥浆,可以发挥胶结作用。
在选择水泥产品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选择正规厂家进行购买,避免受潮。一般情况下,选择低热水泥类型,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在实际选择时需要结合具体骨料类型进行确定,如是碱活性骨料,需要使用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等,以便减少水泥中的含碱量,把混凝土总碱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精准掌握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性能、使用方法等特点,结合工程需求特点,优化利用,既可以减少水泥使用量,也可以控制施工成本;
砂,就是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细骨料,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对骨料级配进行合理控制,同时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检验其质量,确保其质量、性能、级配等符合国家标准。需要细骨料具备良好的级配,而且质地要坚硬;细度模数控制在2.3~2.8mm范围内,可以结合具体需求适当调整用量;需要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骨料,并展开专门测试,确保其可用性。
碎石,即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粗骨料,要对粗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等进行有效性控制,选择质量较高的碎石,一般选用中砂。在对粗骨料搅拌之前,需要冷却处理,防止高温引起质变现象。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合理选择,其最大直径不超过构件断面的最小边长的1/4,如果钢筋数量较少,可以适当选择粒径较大的粗骨料;要对骨料超径、逊径合理控制,使用原孔筛检测,超径不超过5%,避免不同粒级的骨料掺杂一起,需要对其分开堆放。
外加剂,如减水剂、防裂剂等,能够对混凝土变形、沉缩问题进行有效性控制,同时可以增加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黏结力,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
水,需要选择纯净的水,不要有杂质,也不要选择海水。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科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施工质量,保障其混凝土结构强度,增加其耐久性,确保其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制作混凝土浆液之前,需要开展现场试验,如骨料级配试验、空隙率实现等,从而明确骨料最大容重和最小空隙率的骨料级配。确定好配合比后,需要结合砂、石含水率,把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如果需要使用泵送混凝土,在对其配合比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泵送垂直高度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保障施工质量,如表1所示。
表1 泵送混凝土的合理含砂率
在具体的浇筑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施工环境展开全面检查,确保地基、模板、钢筋等处理工作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结合工程特点,对人员、设备等进行优化配置,确保水电供应正常,振动器的类型、规格、数量符合施工要求,施工期间的天气、温度等满足施/工条件。还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标号、级配、下料方位等符合设计要求,进行精准下料,同时需要对铺筑厚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均匀铺筑,避免出现漏铺现象。一般情况下,使用分层方式进行浇筑,需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才能对上一层混凝土进行浇筑,每一层浇筑厚度为30cm左右,在对挡土墙等长条状的混凝土结构体进行浇筑施工时,需要分段浇筑,同时其每层浇筑厚度为10cm最优;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分块浇筑,并对每块面积进行合理控制;需要进行连续性浇筑,避免间隔时间过长引起施工缝问题;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钢筋进行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损伤问题。
振捣作业可以保障混凝土结构体的强度和密实度,并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确保其类型、型号、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在振捣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科学检查,确保其铺筑均匀,分层明确,以便保障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均衡性;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振;同时需要进行全面振捣,避免遗留死角;振捣棒需要插入到下层5cm左右,从而增加上下两层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当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下层、浮浆、气泡等现象时,就可以停止振捣;在振捣作业中需要对预埋件、模板等进行科学保护,防止受到碰撞出现损坏、变形等问题。
在浇筑完成后,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养护管理,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尤其要对浇筑块的顶面、侧面等部位进行重点养护。在高温天气下,需要对混凝土表面适当洒水,从而保障其湿润度,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引起裂缝问题,或者在表面覆盖湿草垫等;温度过低时,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干缩裂缝。浇筑完成后的28d以内需要持续性养护,直到其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结合工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对施工质量进行规范性、高效性管控。在施工之前,需要深度实地进行考察,了解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如水文、地质、环境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施工方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责任,对施工过程展开实时动态跟踪监督,实现全过程质量监管,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专业的质检人员全过程检验施工质量,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要检查混凝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性浇筑、振捣、养护,避免出现收缩裂缝,保障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同时需要对原材料选购环节进行科学性检验和掌控,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力度,对质量行为详细记录,保留原始数据,切实提升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目标,深度研究施工设计方案,并在工程实地勘探报告、施工设计技术文件基础上,建设完善的质量控制点数据库,确保其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相适应。在该数据库指导下,可以对各项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等进行有效控制,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现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体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性开展。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保障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质量问题;需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自觉尊重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施工现场秩序;同时需要提出合适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竣工验收环节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序,通过该环节可以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和验收,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补救,一旦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需要直接返工,避免留下质量隐患问题,从而全面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同时需要完善质量验收责任制,对各个施工阶段的责任进行明确化、细致化划分,并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从而强化其施工质量管理责任意识,保障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现象。引进现代化的监控技术与设备,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实现对施工质量风险的有效性控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指标和内容,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奖惩机制,严重执行奖惩机制,保障现场施工的有序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逐渐实现机械化、现代化施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数量、类型越来越多,在全面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现场安全风险。基于此,需要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定期检测维修,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避免带病工作的现象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从而推动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性提升。
综上所述,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也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优化原材料配合比,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管理等技术进行合理管理,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有序性、规范性开展,最大程度上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有效提升整体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水利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健康长远发展创建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