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策略初探

2022-09-20 10:08陈玉欣
考试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文章

陈玉欣

作为一种有声读书的朗读,是学生的阅读起点所在,不论对哪种语言知识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的都是朗读,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阅读文章、学习文章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阅读感受进行训练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朗读,与此同时,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朗读指导方式的应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效率。通过朗读能够借助嘴巴将无声的文字向有声语言方面转变,确保学生的表达更生动,而在小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朗读方法的情况下,能为其后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做好铺垫,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一个教学手段就是朗读指导,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

一、 朗读教学指导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能够把书面语言向发音规范和声情并茂有声语言方面转化的一项再创造活动就是朗读。朗读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实现学生情感的激活,可保障学生语感的有效培养,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朗读属于学生学习中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之一,而要想切实帮助学生掌握这项基本功,就需要教师借助朗读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促使学生通过读实现整体感知的目的,进而收获相应感悟,帮助学生在读中实现语感的形成,通过读来熏陶学生的情感。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作用

(一)强化学生记忆、提升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长久集中学习注意力,外界趣味事物极易吸引学生,导致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学习现象,一节课的学习中难以有所收获。而从一些贪玩好动的学生方面分析,教师借助朗读指导能使学生在文章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小学生记忆模式多数是以机械式记忆为主,而教师指导、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利于学生知识记忆的有效强化,且在小学生朗读过程,也能够聚精会神地读和学习,借此使学生大脑接收信息的渠道有效拓宽。基于朗读出发深化记忆,一方面可确保良好的背诵效果有效实现,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化。我国的通用语言就是普通话,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小学生普通话教学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而借助朗读指导不仅能实现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学中教师就可基于学生的这一特征,课堂上选择一些音频内容播放,借此引导学生来跟读,使学生音节发音有效规范,以此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

(二)加深文章理解、形成阅读语感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文章内容为依据,注意不同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为学生切实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意境等提供辅助作用。小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想法中和文章相关或对文章理解有帮助的很少,此时就需要教师来指点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借此深刻认识文章内涵,此时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浓厚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可将一些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文章并自行朗读,后续课堂上的朗读环节,学生就能够对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确保对课文的朗读更富有感情,而在学生朗读后,由教师讲解分析文章,自然利于学生文章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当代语文教学环节,具有不可撼动地位的就是朗读这一教学方法,虽然说该种教学方法有一定传统特征存在,但其往往能够收获可观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语感就会逐步形成并向文章意境方面联想,借此实现对文章印象的加深。

(三)提升写作水平、阅读兴趣

学习经典文章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朗读,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具有情节、内容、画面、感情色彩等语句的情况下,利于学生对文章感受的增强,也能促进学生文章情感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后续阅读中也能够分辨读到的好句好词,此时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归纳好词、好句,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围绕多篇文章进行朗读的情况下,也可对作者写作方式进行借鉴,而模仿也是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一个主要方式,且在学生朗读一定数量文章的情况下,其能够对比自己的文章和作者的文章,随之一种独到的见解也会由此产生,且在对比思考的情况下,也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这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所获的节奏及韵味所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一个美好意境的想象,使阅读兴趣充分激活,以此确保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逐步形成;而在学生朗读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围绕片段或选句进行朗读,也可借助表演方式将文章内容诠释出来,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进一步活跃朗读氛围,确保学生切实感受文章意境。

三、 “法”促能力 “读”领风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策略

(一)形式多样,实现趣味性的朗读

为确保学生能够保持强烈的兴趣来朗读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多样朗读指导方式的应用。该环节教师在使用常规示范读及个别读、分组读等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可在以下几种方式方面进行积极尝试:

第一,比赛读。因小学生很难长久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基于朗读比赛活动的应用,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也能使学生朗读兴趣充分激活。

第二,学生之间的比赛。每个人的自我展现、被他人欣赏的心理都十分强烈,而小学生更是如此。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如果教师选择几名或几组学生围绕相同的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或者是通过课堂进行朗读比赛的组织,进而让学生彼此之间将对方的优点、不足指出,能使学生之间互相激励,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能够确保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情感并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第三,分角色朗读。教师使用分角色朗读时,应要求学生将人物语气正确读出,使人物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并借助人物语言将人物性格充分展现出来。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很多题材的阅读文章,如记事及写人、童话故事等,而通过分角色读的方式,利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增添。

第四,表演读。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特征,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借此让学生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学生深入课文意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实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

(二)个性体会,让朗读呈现出韵味

在学生具备强烈兴趣的情况下,才能和文本内容主动对话,深入文本中进行朗读,进而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新课改强调,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理念,就可在个性化朗读方面进行充分体现。因每个学生的人生经验、生活积淀和文化底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可向学生方面交付朗读的主动权,可允许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出发,进行个性化朗读。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要对学生多元化认知、感受文本提高重视程度,进而让学生从不同朗读形式出发,产生不同理解,并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其中,借此达到文本再创造目的,确保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独特感受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文章含义进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对此,在语文朗读环节,教师要将朗读构建成学生释放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一舞台上通过朗读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例如: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文知识时,教师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朗读的过程中,整体学生对该首曲子基本会产生一致的理解,也能够将乐曲的曲调与节奏读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这一句读法方面却存在大相径庭的现象,即一些学生的读呈现出了艰难的情况,如同月亮步履维艰,呈现了沉重的乐曲画面;还有部分学生行云流水地读出这句内容,月亮好似行色匆匆,展现了急转直下的乐曲效果。而在教师询问学生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时,不同学生也各持己见,一部分说天空中的乌云十分厚重,所以在其中的月亮应该想将这种黑白挣脱,因此月亮穿行时应该是努力挣扎的,朗读时应该展现读中的艰涩;还有部分学生则表示,乌云中穿行的月亮速度应该很快,且该句和下句对照,所以读的过程中应该展现急切。由此可见,学生的不同争执就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体会,不仅让朗读呈现出了韵味,同时也是朗读的真实写照。

(三)巧妙设境,调动学生读的冲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愿意、喜欢朗读,并抱有浓厚的兴趣来朗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教学环节就要注重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征的充分利用,借此将各种情境巧妙创设出来,以此促进朗读教学效率、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动力,而情境创设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朗读指导教学手段,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读的冲动,确保学生跟随情境的牵引融入其中,不知不觉、有感情地读出课文内容。对此,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就要结合情境创设和文本内容,在课堂上巧妙设境,以此牵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动力,推动学生主动朗读。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知识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设置以下开场白: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鸟的天堂》中有一个奇怪的问题,那就是这一鸟的天堂中没有一只鸟存在,你们说这可能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为了了解这一内容,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究。在教师借助这一导语设疑的情况下,整体学生都会跃跃欲试,期待快速回答教师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通过追问及反诘、幽默等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如让学生表演读,因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十分强烈,而表演读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深受学生喜爱,而学生进行表演读的过程中,是基于课文理解的,所以表演读极具趣味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过程学生借助丰富语调和形象化、逼真表演能使课文情境再现出来,借此自然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感悟的有效增进。需注意,表演读并不适合所有文章,其主要是在一些具有较强情节性的文章中适用,如《将相和》等。

(四)大胆取舍,把时间用在重点上

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而要想在这有限的时间段内升华学生的认知、理解、情感,教师就要注重大胆取舍,要将时间用在点子上,借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来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此时,更利于学生通过这些重点内容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同时学生跟随重点内容也会不由自主地联系上下文,以此确保有限时间内的最佳学习效果有效实现。从以往的朗读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数都是以整篇课文的朗读指导为主,导致整体学生仅能够朗读一两篇文章,之后就匆忙跟随教师步伐来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此种方式不仅会带给学生一种学习压力,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课文整体内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把握。为了切实解决该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大胆取舍,关注课文重点内容。

例如:仍然以《鸟的天堂》这一课文为例,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可以以其中的第8、11、12三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为重点。原因在于课文中的第8自然段中,作者有联想的修辞方法运用其中,实现了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生动表现,且最后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是基于前面描写出发,使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得以充分表达。文章中第11、12自然段的描写和衬托,作者主要是从鸟声及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出发,虽然内容中并未使用一个“多”字,但却能够明显感到有数不清的鸟在鸟的天堂里,而这部分内容和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形成鲜明对比。朗读指导的策略中,教师要大胆取舍,在重点上投入时间与精力,具有更明确的目标,也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品悟,实现有效训练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品悟能力的提高,确保学生的语感积累目标有效达成。

(五)品词析句,巧抓关键进行朗读

对小学语文高段学生来说,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眼睛,要从一些富有表现的语句出发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品词析句朗读效果,且在这一环节学生也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借助课文中的情感有效熏陶、感染学生。久而久之,不仅能帮助学生朗读、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为学生后续面对课文理解等考试题时的正确应对提供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快速找准课文理解题目的答案。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古诗的朗读指导为例,针对该首古诗中“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进行品读时,对其中的“下”来说,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字运用的精妙之处,教师就可借助“去”“往”等词语替换成“下”字,之后让学生体会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借助地图的展示帮助学生对黄鹤楼、扬州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解,此时学生结合地图,能够产生这样的感受:武汉乘船到扬州的路线中,主要是由长江顺流而下,呈现出了下行的特征,因此诗句中才说“下”扬州。从顺流而下方面来看,通过一个“下”将行船轻快展现了出来,同时一个“下”也使诗人的向往之情得以充分流露。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来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下”这一字时就会明快地读出来,且不会产生拖音的效果,而读到“扬州”一词时,又回在尾音呈现出稍稍上扬的语调,借此将向往之意充分传达出来,此时自然就在这一词句品析中融入了重音这一朗读技巧。

四、 结语

文章首先简述了朗读教学指导内容,之后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朗读指导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