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娴 陈秀梅
鼻咽癌是常见头颈部肿瘤,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比4.45%,是头颈部肿瘤病发率最高的一类肿瘤[1]。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放疗,射线在杀灭癌细胞同时会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而引发不同程度放射反应。鼻咽癌主要病发于鼻咽颅底部、蝶窦及其他骨组织部位,肿瘤对颅神经产生压迫,进而造成神经性疼痛,临床以放疗为主要疗法,但放射线可对患者的神经丛造成直接性损害,且放射区域容易造成周围组织水肿进而压迫神经产生痛感[2]。近年来,疼痛管理已成为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评定指标之一,故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予以疼痛管理是当前医护服务的要求,也是患者的需求。针对性护理是当前应用范围极广的一项护理措施,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围绕患者的行为反应、临床表现等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因此,本研究以2020年2—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8例鼻咽癌患者为例,旨在探究针对性护理对鼻咽癌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2—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试验组(n=44)。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57.23±9.21)岁;参照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版)中的病情程度分级[3],将其分为5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Ⅳ级;根据患者具体的放疗情况分为17例纯放疗、20例放疗化疗同步、7例先化疗后放疗。试验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5~72岁,平均(57.26±9.24)岁;参照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版)中的病情程度分级[3],将其分为4例≤Ⅱ级、26例Ⅲ级、14例Ⅳ级;根据患者具体的放疗情况分为13例纯放疗、21例放疗化疗同步、10例先化疗后放疗。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福建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2)年龄25~75岁;(3)语言表达、精神正常;(4)已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病症;(2)有远处转移者;(3)中途放弃治疗者。
1.2.1 常规疼痛护理 ( 1)建立疼痛评估表:两组患者入院确诊病情后,治疗前建立疼痛评估表,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进行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
(2)疼痛宣教: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说出疼痛感受,并向患者介绍鼻咽癌疾病、治疗情况、疼痛原因,消除患者对疼痛的疑惑和恐惧感。
(3)心理护理:每天至少与患者交谈1~2次,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交谈多予以患者鼓励与肯定,教会换行注意力转移法、放松训练、调整舒适体位等,以缓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4)药物护理:疼痛难忍时予以消炎药、止疼药缓解,并告知患者药物的原理,减少患者对药物的排斥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5)预防口腔功能退化:指导患者每日用鼻子进行深呼吸训练,活动头部锻炼其颈部关节,并完成相应的张口训练和吞咽训练,防止其口腔功能退化。
1.2.2 针对性疼痛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疼痛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加强心理护理:本研究患者治疗期间疼痛以口腔内疼痛及颈部皮肤破溃疼痛为主,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患者,每日定期与患者进行有效交谈,以获取患者信任。指导患者呈舒适体位,交替练习“三线放松术”与“收缩-放松”,睡前做1次,以缓解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与疼痛感。调节病房内灯光,保持室内灯光柔和、安静,每日为患者播放3次轻音乐,每次30 min,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转移疼痛感受。
(2)口腔溃疡疼痛护理:≤Ⅱ级患者每日刷牙3~4次,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等温和口腔冲洗剂漱口,每日6~8次,患者自行记录每日刷牙、漱口次数;Ⅲ级患者适当加强漱口次数,疼痛明显时予以利多卡因漱口液含漱;每日观察并记录Ⅳ级患者的口腔黏膜的颜色与性状,漱口液选择庆大霉素、盐酸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液等,每隔2 h含漱1次,每次含漱3~5 min,详细记录每日漱口次数、漱口液使用量,局部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及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详细记录每日黏膜颜色、黏膜性状、漱口次数、漱口液使用量。
(3)颈部皮肤破溃疼痛护理:<Ⅱ级患者行放疗皮肤宣教,由责任护士强调放疗对皮肤的伤害及自我护理技巧,每日下午3:00—5:00定时巡房并进行皮肤宣教,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放疗区域皮肤破溃情况与疼痛程度,保持放疗区域皮肤干燥清洁;Ⅱ~Ⅲ级患者尽可减少洗浴次数,并将放疗区域皮肤暴露在外,禁止乱涂药物,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消炎药,若有皮肤破溃严重的,请专门伤口门诊会诊使用功能性敷料予以治疗。
(4)皮肤护理:放疗期间叮嘱患者保持自身皮肤干燥,尽量避免受到阳光刺激或物理刺激,若出现脱屑、干痒、红胀等症状,一定要谨遵医嘱用药处理,切忌用手抓挠。有水泡溃疡、湿性脱皮的患者需局部用药及时控制溃疡面积,防止溃疡进一步发展,同时予以氦氖激光照射,让其皮肤处于干燥状态。
(1)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每日的疼痛持续时间,每日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2 h为T24≤2 h;超 过2~6 h为2 h<T24≤6 h;超 过6~12 h为6 h<T24≤12 h;超过12~24 h为12 h<T24≤24 h。
(2)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选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定,将1条直线均分为10份,0~10分为疼痛程度依次加重,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4]。
(3)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该量表共24个条目,分为19个自评项、5个他评条目,总分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各条目以0~3分计分,7分提示有睡眠障碍;8~11分提示轻度失眠,12~16分提示中度失眠,17~21分提示重度失眠[5]。
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NRS、PSQI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疼痛持续时间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每日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2 h、2~6 h(不含2 h)、6~12 h(不含6 h)、12~24 h(不含12 h)的患者分别有61.36%、31.82%、4.55%、2.27%;对照组患者每日疼痛时间不超过2 h、2~6 h(不含2 h)、6~12 h(不含6 h)、12~24 h(不含12 h)的患者分别有38.64%、22.73%、25.00%、13.64%;试验组患者的总体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例(%)]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放疗10次、放疗20次、放疗结束各时间点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NRS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NRS评分比较(分, ±s)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分, ±s)
鼻咽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属于典型的“地域性癌”,易发区域以东南亚、非洲某地、我国南部区域为主,易发群体以中年群体为主,一般与遗传因素相关[6]。一般来说,鼻咽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便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故早期诊治对提高此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其预后起着关键作用。临床以放疗、化疗两种治疗法为主,其中放疗是延长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各种放射线损伤肿瘤,可达到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放疗的放射线也可直接损害患者的神经丛、造成放疗区域组织水肿、引起皮肤损伤及口腔黏膜损伤,患者会长期忍受头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听力丧失、社交障碍、皮肤黏膜反应、口干、疲乏等不良反应之苦。关于鼻咽癌远期转移的问题,临床上尚未探索出效果更好的治疗模式。因此,关于放化疗结合模式,如何予以针对性、合理性优化,增加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新药的治疗效果,医学研究者仍在不断探索、尝试。此外,化疗药物能够对细胞再生长产生干扰作用,导致口腔黏膜细胞、皮肤细胞受损,同时降低了性粒细,并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加重皮肤溃烂和口腔溃疡,加剧疼痛感[7-8]。鼻咽癌在整个治疗期间都饱受癌性疼痛的折磨,若不予以疼痛控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9]。因此,在鼻咽癌患者化疗期间,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顺利度过放疗期,并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其早日康复。
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已推广疼痛管理理念,均严格按照《疼痛管理新标准》执行,已受到大部分医者和患者的认可和推崇[10]。鼻咽癌患者本身存在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故在放疗期间应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抗肿瘤的信心,使临床治疗效果最优化,让患者能获得一个良好的预后。目前,针对性护理已是当前医学护理最为常见的护理模式之一,在各大疾病临床护理中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已在国内外文献中得以证实[11]。本研究中主要比较了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鼻咽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结果显示接受针对性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轻效果及睡眠质量明显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提示针对性护理在鼻咽癌患者放疗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显著。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除了本身癌性疼痛外,还伴随着由放疗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疼痛与皮肤破溃疼痛,因此针对性护理主要侧重于患者的口腔溃疡疼痛与皮肤破溃疼痛两方面的护理,加上患者极易因疼痛折磨导致负性情绪影响临床疗效,可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确保全面控制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改善其身心方面的痛苦。试验组患者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口腔溃疡和皮肤破溃实施不同的疼痛护理措施,做到围绕患者的实际需求实施护理工作,既节省医疗服务资源,又提高了疼痛护理效率。针对性护理模式利于医护人员快速明确护理要点和护理目标,快速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疼痛控制措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此外,睡眠是维持机体各项功能正常活动的重要指标,疼痛持续时间过长、焦虑、恐惧等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若长期失眠,会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影响疾病恢复[12]。曾丽红学者[13]的研究中已证实了癌性疼痛与负性情绪对鼻咽癌病情恢复的不良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本试验中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十分有必要。本研究试验组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溃疡疼痛护理及皮肤破溃护理,明显减少或消除了疼痛与负性情绪对疾病恢复的影响。
笔者认为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样本容量偏小;护理方案仍然不够全面,如忽视了家庭成员在鼻咽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本研究仍需扩大样本容量,在此次护理方案的基础充分家庭支持在鼻咽癌患者诊疗中的积极作用。临床实践已证实,一旦确诊鼻咽癌,不仅会对个体造成强烈的冲击,还会给其家庭带来重大创伤,患者家庭需在治疗过程中快速适应压力、积极面对,才能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才能支撑患者积极抗癌。有研究表明[14],充分发挥家庭的能动性,能够给予患者莫大的信心,使其直面困难、积极应对,始终保持一个“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对患者抗癌十分有帮助。此外,也有研究表明[15-16],癌痛患者对身体疼痛感、不适感的敏感度普遍高于普通患者,易产生抑郁、过度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还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给予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心理舒适化,有效缓轻疼痛或增强其疼痛耐受度。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还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鼻咽癌患者的放疗疼痛感,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但还有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