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静,贺秋琴
无锡市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预后较差,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手术是卵巢癌首选的治疗技术,尽管早期手术效果明显,但术后由于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加之肢体活动受限,极易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康复极为不利[2],故加强卵巢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术后下肢DVT 发生至关重要。综合护理干预是责任护理的延伸和补充,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水平及质量[3]。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卵巢癌手术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单一使用效果存在局限性[4]。气压治疗仪是一种新型抗血栓机械设备,主要利用气囊挤压按摩下肢来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从而预防下肢DVT 的发生[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卵巢癌手术的7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年龄37~72岁,平均(52.39±4.38)岁;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期16例,Ⅲ期10例。观察组年龄33~71岁,平均(52.34±4.26)岁;病理分期,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卵巢癌临床诊断标准[6];接受卵巢癌根治术治疗,手术耐受性较佳;TNM 肿瘤病理分期为Ⅰ~Ⅲ期;术前1周未服用抗凝药物;言语交流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术前已发生下肢DVT;合并大面积溃疡性皮疹;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
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予以患者常规入院指导,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避免病房内有过多杂物;借助视频、健康手册向患者详细介绍卵巢癌及手术相关知识,交代手术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诉求并尽量满足,帮助患者树立手术信心;评估患者下肢DVT发生风险,告知患者下肢DVT 发生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预防知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药物治疗;此外,做好常规备皮、肠道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对患者术区皮肤进行局部消毒,并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操作;加强对患者的术中保温管理,保持手术室温度为25 ℃,为患者下肢覆盖毛毯,对患者术中输注的血浆、液体给予预热;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了解手术医师操作习惯,及时向手术医师传递手术器械,并每隔30 min 为患者按摩1次下肢,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术毕认真核对手术器械与材料,采用运送车平稳地将患者运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3)术后护理:术后遵医嘱及时使用镇痛药物,术后6 h 内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将床尾抬高30°,使其高于心脏20~30 cm,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并督促家属帮助患者按摩双侧下肢,注意力度适中,且协助患者进行肢体主被动活动,术后6 h 后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半卧位,每隔2 h 翻身1次,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足踝环转运动及直腿抬高运动,术后24 h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活动时以患者不感心慌为宜;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安抚,向患者列举术后康复案例,引导患者乐观对待疾病;待术后肛门排气后恢复饮食,鼓励患者多食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若下肢颜色变深红,伴或不伴肿胀、疼痛,需立即上报主治医师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术毕回病房后即采用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irPro-2000型空气波压治疗系统(粤械注准20172261773)对患者予以干预,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让患者四肢舒展,选择合适的套筒套在患者的大腿及小腿上,拉好拉链并固定好,设定输出功率为35 VA,压力值为60~110 mmHg(1 mmHg=0.133 kPa),释放压力顺序由下到上,每次加压充气1 min,休息10 s,反复充、放气,20 min/次,2次/d,5 d 为1个疗程。
血流动力学指标:术毕及术后5 d,采用DWC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32230218)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包含血流峰速度及血流量,并进行组间比较。
下肢DVT 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包含腘静脉血栓和小腿肌间血栓,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7]进行诊断。
术后康复进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术毕,两组血流峰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血流峰速度均快于术毕,血流量均多于术毕,且观察组血流峰速度快于对照组,血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s)
注:与同组术毕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血流峰速度(cm/s) 血流量(L/min)术毕 术后5 d 术毕 术后5 d观察组 37 31.85±5.92 51.14±9.05a 1.24±0.15 1.75±0.25a对照组 37 31.13±5.84 46.26±8.37a 1.21±0.14 1.42±0.31a t 0.977 6.029 1.050 5.941 P 0.331 0.000 0.296 0.000
观察组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下肢DVT 发生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康复进程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康复进程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7 31.22±5.18 24.18±4.42 9.40±1.03对照组 37 36.98±5.03 27.57±5.40 10.87±1.10 t-7.282 -4.517 -6.322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妇科肿瘤,早期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及时切除肿瘤病灶,预防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使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但受肿瘤因子刺激、手术创伤、术后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术后患者血液在静脉系统内凝固,从而增加术后下肢DVT 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8-9]。因此,对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及控制成了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重点。为了预防下肢DVT 的发生,临床上已存在多种行之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下肢按摩、早期活动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但传统人工按摩力度不均衡,患者舒适度较差,不易耐受,而早期活动易受术后疼痛及身体虚弱的影响,患者依从性不高[10-11]。气压波治疗是一种复合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利用较大空气压力对下肢进行加压,不仅能够促进淤血排空,改善组织局部供血,预防血栓形成,还能够规避传统人工按摩力度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2-13],且仪器使用便捷,患者平躺于床上即可使用。
刘冬连[14]、邓子兆和吕芳[15]的研究均证实了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能够增加下肢纤溶系统活性,预防凝血因子聚集,提升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淤血静脉排空,改善凝血指标,降低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 d,两组血流峰速度均快于术毕,血流量均多于术毕,且观察组血流峰速度快于对照组,血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的抗血栓效果。本研究中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即开始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将大腿及小腿套入套筒中,利用治疗仪由远端向近端进行大面积按摩、挤压,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有效刺激肢体深部肌肉,减少静脉系统整体血容量,改善血流动力学,骤然减压时能够迅速自动充盈静脉血,避免血液淤积,改善凝血相关指标,且该方式无需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患者更易接受[16],此外,气压治疗仪的使用还有利于清除各种炎症介质,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改变患者肌肉状态,加快患者术后康复[17];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全面评估患者下肢DVT 发生风险,对患者进行相关教育,可提高患者抗血栓意识,帮助患者主动配合预防治疗,术中加强保温管理,做好患者下肢保暖工作,每隔30 min 为患者按摩1次下肢,并强化术中医护配合,利于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提高手术效率,避免长时间手术而导致患者静脉回流受阻,术后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卧床期间督促家属帮助患者按摩双侧下肢,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主被动活动,可避免血流缓慢,待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强下肢DVT 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预防术后下肢DVT 发生,缩短术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