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文蛤人工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2022-09-19 07:42蒲利云王国福杨明秋李丙顺沈铭辉夏光远刘洪涛
河北渔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亲本诱导成活率

蒲利云,王国福,杨明秋,汪 坤,李丙顺,沈铭辉,夏光远,刘洪涛

(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6)

斧文蛤(Deshayes),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Bivalvia),帘蛤科(Veneridae),文蛤属(),为暖水性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常埋栖于潮下带至水深20 m左右的砂质海底。斧文蛤成体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广阔养殖开发前景的贝类。市面上出现的斧文蛤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海区的捕捞,由于过度捕捞及无繁殖保护措施等因素影响,其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但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外对斧文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分类学、分子标记筛选与群体遗传、营养和受精生物学等方面的,而有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仅见邵艳卿等和张炯明等开展的斧文蛤生殖周期及早期发育和人工育苗试验,其他相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斧文蛤亲本的促熟与催产技术研究,填补斧文蛤促熟技术的空白,为斧文蛤种质资源保护、稳定生产人工苗种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斧文蛤亲本 2021年4月 15日,在海南省冯家湾海域捕获斧文蛤,挑选壳长3.0~8 cm,体重5~30 g,壳表鲜艳、完整、双壳闭合有力的个体作为亲本,共1 200个。解剖观察,成熟的斧文蛤亲本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乳白色。

1.1.2 培育饵料 以人工培养的角毛藻()、盐藻()、亚心形扁藻()及等单胞藻活饵料为主,辅以人工配合饵料绿藻粉、螺旋藻粉及干酵母片等。

1.1.3 亲本培育池 本试验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琼海科研基地进行,室外培育水泥池规格为10 m×1.5 m×1m(长×宽×深),池底铺有细沙厚度约20 cm,备有充气石。水泥池上方遮盖帆布,可防雨防晒,用黑布在四边围起可调节水泥池亮度。

1.1.4 培育用水处理 从养殖基地岸边向海里约200 m处区域设置取水口抽水,抽上来的海水,经两次沉淀、砂滤后直接用于亲本培育。

1.2 方法

1.2.1 室外水泥池促熟培育法 斧文蛤亲本运抵基地后洗刷干净,分别按照40、60、80、100和120个/m的密度进行促熟培育,待培育30 d后比较其成活率和最终的成熟率。培育池水深为0.6~0.8 m,连续充气。单胞藻类活饵料每天投喂2次,人工配合饵料每天投喂3次。单胞藻类活饵料日投饵量按不同培育密度分别为20、30、40、50及60万cells/mL,绿藻粉和螺旋藻粉日投饵量分别为8、12、16、20及24 mg/L;干酵母片日投喂量控制在1~5 mg/L。每天观察亲本活动及死亡情况,及时清理排泄物和死亡的个体,日换水量为50%~70%,每5~7 d倒池1次。每隔7 d检查亲本性腺的变化情况。亲本培育的水温变化为25.5~30.5 ℃,海水比重在1.020~1.022之间,溶解氧保持在4 mg/L以上,pH值保持在7.8~8.2之间。

1.2.2 人工催产方法

将亲本从培育池中捞出,并置于阴凉的地方干露刺激。

将亲本放入小容量的玻璃缸或水桶中,注入海水并用加热棒加热,使水温升高约为3 ℃,再用准备好的冰袋降至常温,反复连续2~3次的刺激。

利用藻液进行刺激,即把亲本放入容积约为500 L塑料盆中,注入120万cells/mL金藻()及100万cells/mL亚心形扁藻液,约40 min后,藻液颜色逐渐变清,且排放大量有条状的粪便。

打开诱导池排水阀门,用小型抽水泵往池壁处横向冲水,并控制好水流压力,使水能均匀地流过诱导池池底并对亲本进行刺激。

解剖数个达到成熟期的亲本取其精子及卵子加入诱导池中,以刺激其它待排放的亲本。

1.2.3 分组 根据以上五种催产方法,设计5个实验组和一个空白组,Ⅰ组:阴干刺激1.5 h;Ⅱ组:阴干刺激1.5 h+温度刺激;Ⅲ组: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Ⅳ组: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流水刺激;Ⅴ组: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流水刺激+精卵诱导;空白组为置于水体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室内水泥池中让其自行排放,不采用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及精卵等方法刺激。

1.2.4 产卵孵化 于5月16日挑选出已经达到成熟期、外壳完整无破损,闭壳有力,每个实验组亲本为100个,用浓度为10×10的KMnO浸泡约5~10 min,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并置于产卵池待其排放。当产卵完成后,及时移出亲本,再经过约3次洗卵,除去多余精液后,移入孵化池内进行孵化。观察并记录下不同实验组亲本的开始排放时间,比较其排放率、受精率及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出现的畸形率(下称幼虫畸形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外水泥池促熟培育

斧文蛤亲本经过30 d五种不同培育密度的营养强化、催熟培育,其最终的成活率及其成熟率的情况详见表1,亲本培育成活率最高的为94.15%,最低的仅为75.33%;而亲本成熟率最高的为86.55%,最低的仅为62.46%。由此得出,在几种不同的培育密度中,培育密度效果最好的是40个/m,而培育效果最差的密度为120个/m,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大,培育亲本的成活率和成熟率均在逐渐地下降。此外,密度为40~80个/m的范围时,其成活率及成熟率均比较接近。5月15日,解剖成熟的亲本进行观察,其性腺非常饱满,精巢呈乳白色,而卵巢则呈淡黄色,有手指轻轻一压溢出大量游离的精子和卵子。在高分辨率的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细胞大多数已发育为成熟的精子,精子游动频繁,活力较为旺盛;而大多数卵黄形成后期卵母细胞已发育变成成熟的卵母细胞,卵子形状正常。通过比较得出,利用室外水泥池对斧文蛤亲本进行营养强化培育,促使性腺发育成熟是可行的,并且培育密度控制在40~80个/m范围时,均可获得较好的培育效果。

表1 不同培育密度条件下最终的成活率及其成熟率的比较

2.2 亲本人工诱导排放

斧文蛤亲本在不同刺激强度和诱导步骤的作用下,被诱导后的开始排放时间、排放率、受精率及幼虫畸形率的具体变化情况见表2。从空白组开始,五个实验组伴随着刺激强度和诱导步骤的加强及增加,亲本从诱导后至精卵开始排放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排放率也逐渐增加,而受精率则下降,幼虫畸形率也不断地增加。这充分说明空白组的亲本由于没有外部因素的刺激,属于自然排放,只有性腺达到游离状态时才能排放精卵;Ⅰ组、Ⅱ组、Ⅲ组试验组采用阴干、温度及藻液一种或多种刺激方法的组合,大部分达到排放期的亲本均能排放精子和卵子,从刺激后到精卵开始排放需要的时间较长,但由于排放的精子和卵子成熟度较好,因此,获得比较高的受精率,且出现的幼虫畸形率也比较低;而Ⅳ试验组增加了流水刺激的步骤,Ⅴ组又在Ⅳ组强度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异性产物刺激,随着刺激强度和步骤的增加,处于成熟期和部分尚未达到成熟的性腺都排放出精卵,虽然排放率提高了,但排放的精子和卵子由于成熟度不够,因此,造成受精率的降低,且幼虫畸形率则相应地增高。

表2 不同诱导方法作用下亲本的排放率、受精率及其幼虫畸形率的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采用阴干刺激1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组合诱导时,只有发育到排放期的亲本才排放精卵,且排放的精卵细胞成熟度好,受精率较高,幼虫畸形率则比较低。

3 讨论

3.1 室外水泥池促熟培育

通过斧文蛤亲本室外水泥池的培育结果得出,40个/m的培育密度的成活率和成熟率均为最高,120个/m的培育密度的成活率和成熟率均为最低,通过不同密度的比较得出,亲本的成活率和成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在不断地降低。其原因主要有,首先,由于培育密度的增加,单位水体亲本数量的增加及饵料投喂的增多,造成代谢产物及食物残渣的量也在增加,加剧了培育水体的亚硝酸和氨氮量含量在不断地增加而造成部分亲本的死亡,而降低培育的成活率;其次,亲本在培育期间,由于亲本个体性腺发育阶段的不同步性,有个别率先发育至排放期的亲本自然排放了精卵,产生异性产物刺激作用,促使其附近的其他达到成熟期的亲本排放精卵,而影响亲本最终的培育成熟率,且与密度低的培育池相比,密度较高的培育环境更容易发生该刺激作用。因此,高密度的培育池会出现较低成熟率。

梁飞龙等、谢玉坎分别进行了大珠母贝()、翡翠贻贝()亲本室内水泥池促熟培育,利用小球藻(sp.)、巴夫藻()、扁藻、混合藻等为培育饵料进行营养强化,均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笔者前期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和长肋日月贝等双壳贝类亲本的促熟培育,以盐藻、扁藻、角毛藻等单胞藻饵料为主,辅以螺旋藻粉、绿藻粉等人工配合饵料,也获得了预期的促熟效果。而本次培育斧文蛤也获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利用室外水泥池促熟斧文蛤亲本,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3.2 亲贝诱导排放

阴干刺激、温度刺激、藻液刺激、流水刺激、异性产物刺激等诱导方法,作为大部分双壳贝类诱导精卵排放的最常用方法。一般情况下,使用多种方法组合比单一种方法诱导的效果要好。

本研究利用性腺发育至成熟期的斧文蛤亲本,进行了几种不同组合的催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随着刺激强度和诱导步骤的加强及增加,斧文蛤亲本从诱导后至精卵开始排放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排放率也逐渐增加,而受精率则下降,幼虫畸形率也相应地提高了。这充分说明了斧文蛤亲本在多步骤、高强度的刺激作用下,促使一部分未发育至成熟期的精卵也排放出来,造成一些精卵不能受精或受精质量较差,或部分受精后胚胎发育不能正常进行或部分发育后变畸形等。与黄海立等对珠母贝亲贝、张志强对马氏珠母贝的催产研究及其笔者前期开展古蚶和长肋日月贝研究的结果一致。

猜你喜欢
亲本诱导成活率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多亲本群体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020.7.6 莱肯生物)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
安徽省玉米隆平206高产制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包头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建成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