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沫
吴彦姝
65岁的女儿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忘了85岁的妈妈——这是电影《妈妈!》中的情节。当吴彦姝饰演的妈妈对奚美娟饰演的女儿说“我会保护好我自己的小孩”时,很多人评论:“不管多少岁,只要有妈妈在身边,就仍是个孩子啊。”
这几年来,尽管吴彦姝常扮演配角,但她却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女配角。她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林唐秀懿,是《流金岁月》中的南孙奶奶,是《相爱相亲》里的乡下姥姥,是《穿过寒冬拥抱你》中的谢咏琴……每一个角色她都饰演得入木三分,也因此收获了“国民奶奶”的美誉。
不过,吴彦姝让人惊叹的不止是85岁高龄还在搞事业。不久前,奶奶还凭一组健身照火上了热搜。一字马、燕儿飞……动作干脆利落,丝毫不见老态,满满的少女感。
有人曾问吴彦姝,为何能始终保持一颗“少女心”?她说,年轻时父母宠,结婚后丈夫宠,如今女儿和外孙宠,生活在爱的环境里,怎能没有少女心?
然而,翻开她的履历,才发现她像普通人一样,也经历过许多磨难。
01
1938年,吴彦姝生于广州一个富裕的家庭。
她的父亲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国际金融,毕业后在大学当过教授,也做过实业,后来在山西医学院任职。她的母亲也是大学生,主修中国文学,兼修家政。和现在不同,当年的家政是学习如何经营家庭,让自己更有价值的。
在母亲的影响下,吴彦姝从小就在学习优雅,学习做更好的自己:随身携带手绢、吃饭不露牙齿、走路姿态要优雅……可以说,《流金岁月》中那个优雅的南孙奶奶,就是吴彦姝的本色出演。
只不过,与剧中重男轻女的南孙奶奶不同,她的家族颇为开明。父亲说“子多母苦”,吴彦姝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独生女。再加上叔伯家都是男孩,一枝独秀的她是“团宠”。那时,除了在规矩上母亲要求得严些,吴彦姝从没被过多束缚。
起初,父亲希望她学医,但她害怕解剖,父亲也不强求。后来,她迷上奥黛丽·赫本,从发型、衣服、形态都模仿个遍,最终爱上表演。
有一次,父亲带她去话剧院看演出,她心中的表演梦喷薄而出。恰巧,当时山西话剧团正招生,她报名后很顺利地考上了。
然而在那个年代,身为大家族的儿女,做演员可以说是惊世骇俗。母亲原本不认可,但父亲认为行行出状元,支持她去追寻梦想。
就这样,由于家人的开明,大家闺秀吴彦姝并没有走一条“富太太”路,而是另辟蹊径,奔向了热爱的舞台。
到了话剧院后,她很快被委以重任,饰演女主角刘胡兰。原来,她能考上话剧院的很大原因是“靠脸”。她的脸圆圆的,特别符合刘胡兰的形象。
因与剧中人的生活环境实属天壤之别,吴彦姝演得很艰难。“站也不会站,手也没地方放。”有一次排到一场哭戏,吴彦姝不知道怎么演,说啥也哭不出来。
话剧团决定让吴彦姝去刘胡兰的家乡体验生活,她住进一个农民爷爷家。当时是冬天,天气很冷,她当天就感冒了。半夜,爷爷给她煮了一碗萝卜水,她感动得眼泪直流。
后来每拍那场哭戏,她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农民爷爷,流泪也不再是刻意表演,而是真情流露。
在农村的日子很苦,脸上的皮被晒掉一层,但从小生活优渥的吴彦姝一声苦也没有叫。她想着既然来了,就要适应这个环境,就要体会透彻。
体会过农民的淳朴善良,也体会过劳作的艰辛,经过几年的捶打,吴彦姝终于找准人物状态,也从零学会了表演。
之后的每一场演出都是掌声雷动。让吴彦姝尤为自豪的是,有一次周恩来总理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并亲切地和她握手,夸她演得不错。
父亲后来被认定为右派,吴彦姝一直希望能有机会给父亲平反。
有一年元宵节演出,台下坐着省委领导。她表演完竟大无畏地走过去,不卑不亢地说明前因后果,使父亲最终得以平反。难怪她的女儿张荷儿说:“我妈年轻那会儿是个侠女。”
02
除了原生家庭给予她无条件的爱,吴彦姝的婚姻也很美满。
吴彦姝和丈夫张一非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结婚的。张一非比吴彦姝大9岁,曾担任过山西音乐家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务,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代表作有《我爱美丽的心灵》《煤炭工人多光荣》《春天的山西》等。
都投身于文艺事业,夫妻二人本就同气连枝、志同道合,丈夫又年长些,在日常生活中,吴彦姝一直是被宠的那个。在那个多子女年代,他们二人也只生育了一个女儿。
吴彦姝作为话剧演员,常常要到全国各地巡演,家里家外大多靠母亲和丈夫支撑,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主要负责工作”。
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经常有影视剧导演找吴彦姝拍戏,但因为单位限制多,她只能忍痛放弃。
不过,演话剧之余,她后期也在学习如何做导演。55岁从山西省话剧院退休后,她本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谁知,丈夫心脏病、糖尿病缠身,每天都要服药、吸氧,根本离不开人。为了照顾丈夫,热爱舞台的吴彦姝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告别。
可老两口一直靠工资生活,积蓄本就不多,为了治病,生活得并不宽松。每当丈夫的氧气用完了,吴彦姝就骑自行车去医院换氧气。只有丈夫需要跟着去医院时,她才舍得叫车。
吴彦姝(左)在《相爱相亲》中饰演姥姥。
然而,搀着丈夫下楼走得慢,司机常常等不及他们下楼就离开了。为此,老两口经常要等上三四辆出租车。
不幸的是,2007年,丈夫还是离世了。更不幸的是,失去挚爱的痛还没消散,几年后,疼爱她的父母又相继离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彦姝的心情都十分抑郁。
2011年,不忍母亲一个人留在山西老家,女儿将吴彦姝接到了北京。恰巧那时,《西游记》剧组盛邀吴彦姝饰演毗蓝婆菩萨。
这个角色戏份不多台词量却颇大。不过,这对于演了一辈子话剧的吴彦姝而言显然不算什么。她的演绎出色极了,给很多导演留下深刻印象。紧接着,戏约一部一部找来:《营盘镇警事》《失恋三十三天》《少帅》……吴彦姝没想到,在自己六七十岁的年纪里,竟然又开启了事业的新旅程。
对于吴彦姝的“第二春”,女儿和外孙举双手赞成。他们知道老太太是闲不住的,不如放手让她给自己找点儿乐趣。
谁承想,本以为是业余爱好,吴彦姝却当了真,还一不小心就火了。
03
岁月给予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阅历,就像吴彦姝的满脸皱纹。那还是当年吴彦姝被下放到农村时整日风吹日晒留下的,当时的她才30多岁,满脸皱纹自然显老。
可她没有想到,这些皱纹竟是她事业的“敲门砖”。2015年,有一部“神秘”的戏找到吴彦姝。她只知道对方要找一个脸像80多岁但实际年龄最好是60多岁的女演员,但导演保密、故事保密、片名也保密。
怀着一颗好奇心,她欣然前往。谁知,这部戏要去国外拍。吴彦姝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虽然不会英语,没有人陪同,但她硬是单枪匹马拿着女儿给她的英文词典,勇敢出国了。
而这部戏就是让她大火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后来,导演说之所以选择吴彦姝,是因为她的皱纹特别慈祥。
巧的是,《相爱相亲》的导演也是看中她的皱纹,才邀她演姥姥。不过,那一次,吴彦姝却有些犹豫,她觉得这部戏“太苦了”。这倒不是说她怕累,而是有一场重头戏需要在漫天风沙中完成,她有过敏性鼻炎,怕自己表现不好。
当很多人接戏只关注片酬高不高时,吴彦姝的关注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能不能演好。为了不给剧组添麻烦,她每半年就体检一次,遇到戏份重的角色时,进组前也会自发做检查。
吴彦姝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到极致的人,但也正是这股子认真劲儿,让她不断攀上事业的高峰。正如吴彦姝所说:“演员是要有生活的,皱纹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脸上依然光滑,你就会觉得那些角色不可信。岁月组成了我人生的故事。”
吴彦姝的女儿张荷儿也说:“我妈越老越好看。小时候不觉得,生活点点滴滴积累,量变引起质变。”
04
别看吴彦姝如今80多岁了,但她仍和女儿分开住。这并不意味着母女关系疏离,相反,她们有空就一起喝咖啡、插花、玩养蛙游戏,关系别提多融洽了。
用吴彦姝的话说就是:“女儿觉得我有能力一个人过好日子,也有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所以我们有亲情但互不干扰。我觉得只要有爱,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好。”
不过,张荷儿表面上对老妈采取的是“放养”政策,实际上,每次出门,儿子的APP上都会显示着姥姥的行程。
把关注放在心里,把支持扬在脸上,这样的爱,充满了自由的味道。
从小到大,吴彦姝都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如今,逛淘宝、叫网约车、打篮球、玩娃娃……她绝对算得上一个摩登老太。
2020年的六一儿童节,她还发微博称:童心未泯,纯真如初,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无论是年轻时排话剧,还是如今演戏,吴彦姝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总能以空杯心态去学习、思考。在她看来,“每一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生命体验。演老人不能演重了,也得磨练演技”。
谈和年轻人相处的秘诀,她说,少管对方,少提要求,少给建议。“年轻人不需要建议,需要自己经历。”
特别喜欢吴彦姝说的这句话:“一个人如果一定要经历变故,那就是不可挡的,不管什么大事来了,过了那段时间,就成为过去了,就成为小事了。不过是脸上长几条皱纹,都会过去,什么事也别怕。”
或许真正的“少女心”是,看淡失去,让自己始终热爱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