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干涸的心泉
——从邓六金妈妈的泪光想到的

2022-09-18 03:13王丽俐
海峡姐妹 2022年9期
关键词:泪光妈妈孩子

文/王丽俐

编者按:

2022年9月16日是邓六金大姐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从龙岩老区走出的坚强战士、伟大母亲,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文章,回顾她从苦水泡大的等郎妹成长为意志如钢的女红军、红色后代的好妈妈的传奇人生,学习她听党话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带领妇女创造新生活的自强精神、奠基儿童事业发展的大爱精神。

邓六金

今年,是闽西籍红军女战士、革命老妈妈邓六金诞辰110周年。我和家人再一次捧起《我与曾山》,翻开熟悉而亲切的书页,犹如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脑海里一如既往地浮现出一幅幅难以忘怀的画面。特别是书中邓妈妈十多次流泪的感人场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体悟大爱者的真心、真情和真知,她那闪烁着光辉党性和纯洁人性的泪光,像一眼永不干涸的心泉,映射着革命者理想信念的璀璨光芒,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思念……

邓妈妈的泪光中燃着“火”

邓妈妈出生于闽西上杭县旧县乡小村庄里,由于家庭贫困,出生十几天就被送给邻村一户人家当“望郎媳”。

养父腿有点瘸,家中没有土地,还欠了地主的债,一家人度日艰难。邓妈妈16岁那年腊月三十,养父母千方百计弄了点豆腐和肉、打了点糯米团子,盼着忙碌一年能吃上一顿饱饭,但地主家逼债的人推门闯了进来又凶又吼,离开时还把饭菜都拿走。邓妈妈急得大哭起来,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大年夜。

这件事成了她记忆中永远的痛,也在她的心里点燃了斗争的火种。

1929年,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来到闽西,邓妈妈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剪掉辫子,成为村里第一个“红军通”,喝下鸡血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不但动员三里五乡的青年积极参加红军、支援前线,还动员两个姐姐也参加了革命,三姐妹被誉为闽西革命中“土窝窝里飞出的三只金凤凰”。

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拥有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邓妈妈的泪光中,我们看到了抗击命运的不屈精神和坚强力量,这源于阶级觉醒的斗争精神,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仅照亮了她义无反顾走上的革命之路,也深刻地启示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梦想。

邓妈妈的泪光中闪着“光”

邓妈妈是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主力中仅有的30位女红军之一。长征途中,她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喝雪水,流过泪、咳过血……

一次她身患痢疾,部队有意留她在当地老乡家中治病,为了不连累部队,她请求战友们先走,自己慢慢跟上,说“死也要死在行军的路上”。

战友危秀英主动留下来照顾她,两人互相搀扶一连走了四天四夜,终于赶上了大部队。她们紧紧相拥,喜极而泣……

红军一、四方面军汇合后,党中央决定北上抗日,张国焘却搞分裂。党组织派邓妈妈和刘彩香带领四方面军的一个家属连北上。刚走了一天,这个家属连就走走停停,到第三天,干脆不走了。

后来,连长竟下令南下,邓妈妈她们急得不行,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反复劝说,但最后还是无奈分头行动。

邓妈妈和同志们北上追上部队后,一位干部批评她们两人没能把四方面军的家属连带过来,甚至提议开除她们的党籍。最后还是党支部书记董必武主持公道说:“四方面军不听中央的,四方面军的家属连也不会听邓六金的。邓六金她们很辛苦,也尽了最大的努力,该表扬她们才对。”得到组织的理解和支持,邓妈妈如释重负,泪水盈眶……

组织的温暖转化为恒久不变的精神力量。在70余年革命生涯中,邓妈妈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坚守入党宣誓时“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从一名童养媳成长为坚强红军女战士、优秀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她泪光中,我们又看到了“光”,这光是信仰之光,是理想之光;这光,承载初心、穿越百年,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邓六金与本文作者

邓妈妈的泪光中含着“爱”

邓妈妈十分重视和关怀妇女儿童工作,为妇女儿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她在书中多次忆起战友们为了革命不得不将亲骨肉送人的揪心场景,同样为了革命,她也曾忍受骨肉分离之痛——长子丁儿刚出生不久就因为皖南严峻的斗争形势被送回江西抚养,次子阿瘤因战争残酷经常被迫母子分离,女儿海生在掩护部队转移中差点被丢进海里。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华东局找到李静一、邓妈妈等女同志开了一场“母亲会议”,商量如何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让他们有吃住、有学上。会上,大家谈起了那些孩子们,不禁呜咽泪下。

组织最后决定让李静一和邓妈妈等负责筹建华东保育院。慈母春晖,为了照顾好孩子们,她呕心沥血、咽苦吐甘,每天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一针一线为孩子们补衣裳,连夜奔走百里山路为生病的孩子买药,孩子得救了,她又哭又笑……

上海解放后,华东保育院南迁上海,邓妈妈带领教师和员工,精心呵护着孩子们,历经千辛万苦把孩子们安全交给了他们的父母。

以后的工作中,邓妈妈总离不开孩子们,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时,她负责3所幼儿园;离休后,她依然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连在一起,担任了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的理事,一有机会,就为孩子们“化缘”,动员各方面支持儿童教育事业。

她还捐出了全部积蓄,在龙岩上杭县实验小学兴建了一所“鑫鑫图书馆”,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学会挚爱与温暖、奉献与奋斗。

我们从邓妈妈泪光中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这爱是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大写的爱,书写在广袤无垠的红色大地上,镌刻在千千万万的人心里。

邓妈妈的泪光中透着“情”

邓妈妈对人民群众怀着朴素的感情,她常说:“树高千丈不能忘了根,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衣食父母、父老乡亲。”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及直属队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尽管是夜间秘密行军,但还是被根据地的群众知晓,他们在河中搭起浮桥,燃起无数的火把,涌到路边送别,大家依依不舍,泪流满面。

书中还记录了她两次为人民群众流泪的场景。1962年10月,邓妈妈和曾山一起回到吉安探望父老乡亲,当看到少数群众因缺粮而揭不开锅时,她的内心五味杂陈,泪水顷刻间溢出眼眶,还自己掏钱购买了一台粮食加工设备,帮助村里办起了粮食加工厂。

1982年夏季,年事已高的邓妈妈同陈兰、李人俊等同志一起,到安徽、江苏两省走访调研,她们相互搀扶,跑了20多个县,行程上千公里。

在太白山区金寨的一个山村里,一位呆傻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大的有十多岁,小的不过六七岁,孩子们衣衫褴褛,呆呆地望着她们。邓妈妈不由得心头一酸,潸然泪下,赶紧伸手抱住两个孩子,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回北京后,她和陈兰一起向党中央写了报告,如实地反映老区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提出来应给皖南山区派出医疗队,给闽西增拨教育经费的建议,这两个问题先后得到了解决。

从邓妈妈泪光中,我们读懂的是她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和厚意,这份情、这份意,是树叶对根的情怀,是游子对故土的情怀,是儿女对父母的情怀。

无论我们走多远、登多高,都不能忘记父老乡亲,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这是邓妈妈始终不忘的本源,也是我们恒定不变的初心。

《我与曾山》封面

邓妈妈的泪光中藏着“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邓妈妈也是普通人,有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有女人的细腻柔软,常因感动感怀而流泪。

她因为有了家幸福落泪。1940年,邓妈妈第一次回江西吉安曾山的老家。快到家时,邓妈妈想到了自己艰苦的身世,如今终于有了爱人、有了孩子、有了家庭,近乡情更怯,忍不住热泪盈眶。

她因为战友牺牲伤心落泪。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军部及皖南部队近万人大部分壮烈牺牲,那么多好领导、好战友,再也无法相见,邓妈妈忍不住泪沾襟衫。

她因为婆婆离世难过落泪。1969年2月,曾母病倒,不久就离世了。婆媳情深,接到电报,邓妈妈忍不住失声痛哭。

她因为不舍爱人痛苦落泪。1948年春,曾山来了一封信,写道“你在大连革命意志衰退啦”等等,要邓妈妈回山东去。

她很是委屈,含泪自问“这个老头子真是没良心,我差点死在海上,连命都没有啦,又带着这么多孩子,还要看书学习,累得要死,怎么成了革命意志衰退?”

到了潍坊见了面,邓妈妈原本想大吵一场,可一见到曾山工作忙得一刻不闲,人又黑又瘦,疲惫不堪,胡子、头发又乱又长,眼睛熬得红红的,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十分心疼,忍不住掩面而泣。

1972年4月16日晚,曾山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邓妈妈心如刀绞,涕泪如雨,人瘦得脱了形,还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从邓妈妈泪光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者最真实、最质朴的一面,正是真实、真挚、真诚的邓妈妈给了我们更多的感动。

穿透时空的阻隔,如今邓妈妈的泪光依旧散发出人性的光辉。那泪光中有着最真实的、鲜活的真情实感,让我们时时感到既很近又很亲;那泪光有着最悲悯的、温暖的人间大爱,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后辈们的心灵;那泪光有着最坚韧的、刚毅的人格魅力,历尽沧桑而不改,感召和激励着我们。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是我们最深切的缅怀和最真挚的心愿!

猜你喜欢
泪光妈妈孩子
野花的悄悄话
借课本
【大照片】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舞蹈)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