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憾永无休

2022-09-18 03:13童桂荣
海峡姐妹 2022年9期
关键词:外婆读书妈妈

文/童桂荣

我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妈妈走了。

陪妈妈人生最后一程,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回家的路,时晴时雨,不一会儿竟大雨滂沱,倾泻而下。隔着厚重的雨幕,我不禁热泪肆流,长声哭泣,恍惚中随妈妈走进岁月的深层里。

妈妈一生坚强、善良,一双染过风霜的手从未停止过劳作。这样的底色从何而来?在成为我们的妈妈之前,有过怎样的童年和少年?母子缘分五十年,对您的过去我了解不多,只知道您年幼失怙,在半饥半饱中艰难成长。去年国庆的一个晚上,我们坐在沙发上闲话,在我央求下,您讲起了往昔岁月。

那一年,外公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您五岁,大舅九岁。好心人劝外婆改嫁,外婆斩钉截铁地拒绝了,独自扛起了抚育您和舅舅的重担。为了全家的衣食,外婆带着您和舅舅上山砍柴,甚至当挑夫——那是男人们干都很累很重的活儿!外婆曾一路连夜挑10多个小时,中途不歇肩,竟还能跟上男人的步伐,愣是靠着女人廉价的体力撑起整个家庭!

妈妈,我不知道,那一道道山脊、一副副柴担,竟容纳了您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您讲时,语气平和,丝毫没有怨怼过贫困的生活和不公的命运。您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生活,保持善良、帮人难处。尽管日子如此艰难,外婆、舅舅和您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接济他人,有时是半升大米,有时是一把青菜,有时是几粒地瓜……

您还告诉我,那时有个伯母因为女儿早夭,被大伯休弃,孤苦无依。外婆心善,最见不得人可怜、悲苦,就带着您和舅舅常年照顾她。伯母最后的日子,卧床一年多,是您和舅舅侍奉左右,料理后事。外婆甚至还将外公意外身故赔偿所得的一枚金戒指捐赠出来,化解民间矛盾,促进邻里和睦。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底色。我想起,有些乡亲曾经跟我说过,您勤劳能干、坚强善良,呕心沥血养育五个子女,个个成家立业、家庭和睦,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是全村妇女的骄傲!妈妈,这也许正是您底色的最美盛开,也是生活给您的厚重馈赠啊!

妈妈,我永远记得在您衣襟下长大的日子。在那些拮据的岁月里,您尽了一个母亲最大的努力,用自己一生的心思和情感,养育、栽培我们。

客家人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继世绵长”,我们客家的祠堂门口总贴着这样的堂联。您没读过书,说不上这些纸面的道理,却会教我们唱好听的客家童谣:“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您比谁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深知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上学才能走出大山。

我是家中的长子。您对我的学习、成长、未来寄予了更大的愿望。上小学那几年,我成绩优异,因此您执拗地认为“我们家桂桂是读书的料子”。

那时候,您从不使唤我干重农活。只要人手够,您就让我去阁楼读书;农忙需要人手,您就拣些轻活给我,叮嘱我少干点,要匀点力气去读书。每年夏天,我们都要到离家五六公里外的香炉坑割稻谷。您分配大家挑担时,给我装的谷子从不超过半袋,而您却抢过沉沉的挑担,不由分说地压上自己的肩头。多少年了,妈妈,我总忘不了您颤动的肩膀,忘不了您那被汗碱腌渍的蓝布衫……

十三四岁,我已经从书本上读到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话,可那正是我最爱玩的年纪,转头就丢在脑后,摘山果,滚铁环,捉鱼摸虾,呼朋引伴,好不快活。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起起落落。桃溪中学初中毕业后,我落榜武平一中高中部,只好继续留在桃溪中学念书,“读书料子”忽然成了街坊邻居的笑话。

那个夏天,我躲在阁楼里不愿意出来。您没有一句责备或重话,您说:“妈妈相信你!不要紧,再来过。”

高一学年结束后,班里同学有的退学,有的转学,有的去广州、深圳打工,我也动起了辍学挣钱的念头。一天晚饭后,我嗫嚅地说出自己的打算:“家里人多,我不读书了,跟着表哥去汕头打工挣钱!”爸爸、姐姐、弟弟都没有说话。那晚,素来和气的您,突然生起气来,语气异常坚决:“妈妈一辈子没文化,干不了大事。桂桂可是家里的‘读书种’,你一定得上完高中,读上大学!”

您说服爸爸,想方设法把我送去一中读书。一中优等生很多,学习很辛苦。您就变着法儿地夸奖我、鼓励我,只要一想到妈妈说的“桂桂就是读书的料子!”“不要紧,再来过”,我就重整旗鼓、更加坚定起来,比别人下更大的功夫学,成绩渐渐有了起色……

其实那个时候,妈妈说的大学会给我的未来带来什么,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妈妈的坚持和鼓励,使我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引领着我成长的梦想。曾经有人问我,你妈妈不识一个字,教给了你什么?我说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妈妈是村里的种菜能手。什么土种什么菜,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菜植入土中多深,妈妈深谙其道,所以种的菜长得比别人家好。自家种的菜吃不完,妈妈经常送给左邻右舍,邻居们都赞不绝口。

2017年春节,作者(后排右)带妻儿回到闽西武平老家,与父母(前排)合影。

离我家五里的地方,有一所寄宿制中学。妈妈在家煮好菜后,用大铝桶装好,一步一步挑到学校,一勺一勺舀给住校的学生仔,换取一张一张的毛票。村里人都瞧不上这样的活儿,又累又苦,还挣不了几个钱,可我们兄弟仨的学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筹措起来的。

那时,每天晚饭后做的事就是数零钱。爸爸在乡镇供销社干过临时售货员,理钱算账是他的长项。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忘记这样的画面:昏昏的灯光下,爸爸把布袋里的零钱掏出,摊在桌上,一张张抻平,然后按面值大小分类。每数出一元,就用细细的纸条捆扎清楚;十元为一捆,再用泛黄的旧报纸包好。包好后写上10元,并注明第几个捆。爸爸数钱的时候,您总是站在旁边。我看见您的皱纹和疲倦,但您始终微笑着,一副欣欣然的样子。您告诉我,那是您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有了这些钱,我们兄弟仨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

我念大学那四年,两个弟弟正在读高中,这是妈妈您一生中最操劳的日子。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农民种田是不会赚钱的,除去化肥农药等本钱外,盈余勉强维持全家温饱。当时,城镇双职工家庭要供养三个孩子同时念高中或大学都非常拮据,更何况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砸锅卖铁也要把三个儿子送进大学”,这可是您那时唯一的想法。家里开销大,光靠卖菜的钱显然无法保障我们的学费。弟弟写信说,为了不让我们兄弟仨任何一个辍学,您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只要是能挣钱的活,您都抢着去干,几角、一元,积攒着我们的学费。在别人农闲的时候,您还忙着编篾织箩、犁地种田,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那些日子,您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很难想象。在我工作多年后,有一次闲聊中您才说:“那些年的日子真是苦!常常天黑了很久才回到家。一想到你马上就要毕业,两个弟弟在你影响下,也在好好用功,妈妈就不累了。”您的语气平静而骄傲。

爸爸时常打趣地说起您的一件“糗事”。有一次,爸爸去乡里的邮局,给正在读大学的我寄生活费。前脚刚出家门,您就在后面拼命追,追了半天也没追上,只好悻悻回家。爸爸打乡里一回来,您一脸严肃:“我给你的零钱,换成大额钱票没有!”“干吗要换成‘大纸票’?”“这么多小票零钱寄给桂桂,他在学校花钱时会丢人的!”妈妈急得抬高了声音。爸妈的对话引起家人大笑!我第一次听到这“笑话”,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出。妈妈,为了积攒这些零钱,您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不知干了多少没人愿意干的活儿,您不害羞、不害怕、从不怕丢人,为的是让我们安心读书,想的是我们的“颜面”。

我们兄弟仨大学毕业后,都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在机关工作,两个弟弟从事教育。村里人很是羡慕,夸您教子有方。您很平静,总说:“这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妈妈,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艰苦的日子,永远感谢您。

妈妈您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可您有自己的人生哲学。那些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受益至今。

有一次,您和我大姐、外甥女悦华在一起。那时,悦华休完产假要上班,女儿被送回老家,奶奶带着。悦华向你俩倾诉思念女儿之苦。大姐不以为然:“女儿有人帮你带,自己多轻松多好呀!”您却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还是放在自己身边带的好。这种感情是天然的。”悦华告诉我:“外婆比我妈懂人心,想问题做事情,总是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家里有客人来,也最怕家里有客人来。因为只要有客人来,无论家里怎么窘,您总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款待客人,等客人吃完,我们小孩也能“分一杯羹”。可吃完了这顿,下一餐可能就要等好久好久。

妈妈人缘极好,这是全村公认的。遇到村里有喜丧事,总跑在前面,洒扫洗涤,挑水帮厨,从早到晚,从开始到结束,忙个不停。以您在村里的辈分,没有任何人要求您这样做,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您这样做。客家农村习俗,常常需要所谓“命好”的人帮助接亲、送礼等。好些时候“良辰吉时”都选择在半夜三更,您从不说难处,凡是您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尽力做好,从不提一点点要求。

我毕业后分配到福州,结婚生子。为了儿子和孙子,妈妈您又开始了奔波,客居他乡。我和鸣山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每月开支又多,生活刚开始还是比较拮据的。遇上在福州念大学的家乡后生来家里,您都殷勤地给他们盛饭温菜。每次你都嘱咐鸣山,猪蹄要买大的有肉的,目鱼干要多放些,要炖好给他们吃,这个年龄需要补身体。

今天,老家的邻居奎连在长沙发短信给我:“记得2000年到福州念书,你母亲再三邀请我到你家吃饭,热情招待,历历在目……我每年带着一双儿女回家过年,必会去你家前坪看看你母亲。我小孩特别喜欢你母亲,总是说婆婆一直都是笑眯着眼,特别敦厚、和善。”

妈妈一生爱干净。不久前,您住进省老年医院,躺在床上,需要24小时吸氧。医院陈主任跟我说,您非常爱干净!每天坚持要护工或姐姐给您擦拭身子,从不在床上处理个人卫生,一定要到卫生间去。

鸣山的表妹夫志伟校长,形容您是一个非常“清楚”的老人。平日里您必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说话思维非常清晰。一起住在社会主义学院的时候,我们一上班,您就开始拾掇,阳台、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充满生气和温暖。阳台上的花,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照料,年年花繁叶茂。

名声干净,是您最为看重的。小时候,您就给我们讲“人有面,树有皮”“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戏文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我工作后,您又经常教导我,要牢记不要拿人钱财,少到外面吃饭,多帮人、不害人,做事先做人等等朴素而又至深的道理。如今,好客、守秩序、爱清洁的习惯,我一直保留着。跟着您学得一生勤俭,习得待人接物的和气,怀着不畏困难的决心,走着人生正道——我都得感谢妈妈您呐。

细娣,妈妈的名字,一个普通、平凡的客家女性。村里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呼您“细娣婆”,那是客家晩辈对长辈的尊称。今天,细娣婆走了,昔日宁静的乡村竟再次凝聚起浓烈的乡情,村里人都在反复念叨着您!妈妈,您对乡亲付出的爱和善意,在您离乡求医的几年里依然保持着热烈的温度。

我知道很多事会过去,会被遗忘。可是,对陪我度过五十载春秋的妈妈,思念是如此的痛彻和绵长,始于今夏,止于今生。

妈妈,我知道您没有离开,也不会离开。您还在默默地、全心全意地守望着我们全家,守护着儿孙,犹如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照耀着我们继续前行的路。

风吹稻浪,鸣蝉夏忙。妈妈,这是桃溪老家最忙、最美的时节。辛苦了一辈子,您就回去好好看看,好好休息吧!有您在,家乡的砖瓦旧舍、草木溪涧,永远与我们血脉相同、心气相连。

猜你喜欢
外婆读书妈妈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外婆的钱
鸟妈妈
外婆回来了
我的妈妈是个宝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