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琼琼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方式较为简单粗放,内部会计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资金供应链条;部分领导层人员甚至尚未聘用专职财务人员,而是委托外部财务人员处理公司财务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风险。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对外部审计工作不配合,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都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等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障,加大了审计风险。
此外,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较低、审计人员较少,部分企业领导甚至自行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而规模大的企业会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各部门的经营行为。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大型企业进行审计时往往与审计人员沟通,而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审计时则通常会与企业负责人或者财务负责人直接沟通。
审计人员在对中小型企业开展专项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与否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层是否重视密切相关。但实际上,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审计环境并不理想,配备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会计师事务所也尚未搭建完善的审计风险分析监督管理系统,难以快速识别审计环境风险。
审计人员往往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式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遵循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估原则,方可保障结果的真实准确性。然而,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统一的审计评估标准和程序,这也使评估缺乏依据,容易导致舞弊等情况的发生。
我国审计法律建设发展较为缓慢,注册会计师往往只能凭借某些简单的审计规范和条例以及经验来审计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中小型企业的审计缺乏法定依据和法律规范要求,这也带来了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完善全过程跟踪中小型企业审计法律法规至关重要。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优化审计环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环境。第一,应设置专门的审计资金,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同时转变管理层机制,由事务所的最高管理层掌管审计部门,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部门在管理制度和审计经费方面的独立性。第二,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保持审计理念的一致性,保证工作得到支持认可,确保审计全过程信息通畅、工作真实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降低审计风险。第三,可定期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技术讨论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等,锻炼审计人员的思维能力,提升其专业水平、法律建设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提升审计人员获取和处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独立性要求,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提升自身的审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采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审计模式,完善审计评估标准、评估程序,确保审计达到预期目的,促使注册会计师合理处理潜在风险。
首先,审计人员应当采取内部评定的方式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成果。事务所可以将审计结论的质量作为审计人员获取报酬、绩效评价和岗位晋升的参考标准。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当前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统一的审计评估标准,提升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并且根据中小型公司的发展需求和审计标准构建和优化审计评估制度,梳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盲区,全方位审视项目执行过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数据、收集相关财务证据时,应对材料进行多方论证和复查,尤其当部分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规范而可能造成会计资料缺失时,更应严格遵循审计评估标准。
会计师事务所应结合诚信机制的建设制定完善的审计程序,并核实各项审计风险,制定科学的审计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方案,提高审计程序调节的合理性。在承揽审计项目时,应严格评估客户的资质,深入调研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严守审计底线,全面预估审计风险,对超出自身承接企业规模范围或审计风险大的情况,应果断拒绝合作。
再次,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格按照既定的评估标准和流程,获取准确的审计质量评价结论,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审计意见和纠正办法。应综合运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项财务报表信息,根据各类报表的重点确定审计指标的中心,如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主要作用是避免企业偷税漏税,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应当为收入和利润相关指标。如此一来,通过设定不同的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就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升效率。
相关立法机关应健全企业审计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人员执行力,加强相关审计政策执行力度,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的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严厉处罚,为对中小企业提供高效规范的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审计协会可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强的中小型企业审计准则,构建统一和规范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标准。当地政府机关可对审计工作开展良好的中小性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给予经济政策方面的扶持,促进中小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潜在的中小型企业审计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法律风险等,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致力于优化审计环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审计风险监管体系,完善事务所统一的审计评估标准和审计评估程序,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审计协会要健全企业审计法律法规,完善中小企业审计行业的审计评估标准和流程,提升审计质效,促进中小型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