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22年已过半,但中国商业所面临的挑战还在持续。受新冠肺炎疫情多发散发、外部因素复杂多变等影响,中国商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与压力,但也展现了强大韧性。
从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不过,相比去年,今年上半年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疫情的反复给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CPI同比前低后高。上半年,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其中,一季度上涨1.1%,二季度上涨2.3%。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商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商业面对复杂的环境,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在困难中也看到了新的机遇。在过去的一年中,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中国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积极开展创新和转型,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消费市场为例。疫情对市场销售冲击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土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市场运行承压,3—5月市场销售连续下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同比下降0.7%。但6月市场销售增速转正。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
多数商品零售增速回升,大宗商品消费带动明显,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消费出现较快回升。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加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稳就业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商业没有乱了步伐。在危机中带来新机的,正是创新的力量。以服务业为例,今年上半年,服务业新业态持续活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向更多服务业场景延伸,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直播+”“智慧+”等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体验,消费升级态势稳健持续。
今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1—5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027亿GB,同比增长21.4%。
不只服务业,创新正在引领各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商业企业积极创新。除了社区团购、预制菜、即时零售等多种新型模式正在迅速发展,企业对5G、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更注重实用性,降本增效成为过去一年的发展关键词。特别是对商贸流通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必由之路。
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购买行为转变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整合机遇,实现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市场需求、转型创新的必然选择。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刚刚开始,绝不能浅尝辄止。
企业积极创新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现状。居民消费需求已经逐渐从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从以物质型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向了供给端的生产。与此同时,主力消费群体的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也影响着商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国家相关政策正积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值得关注的是,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也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信心所在。当前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乏力,超大规模市场更是宝贵的战略资源,不仅对全球经济增长发挥正外溢性,同时为我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进经济恢复性增长注入强大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对中国商业而言,通往新征程的道路必然不会是一片坦途。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少企业的创新之路也遭遇了波折。
以曾是资本“宠儿”的社区团购为例。有数据显示,社区团购行业在2020年行业融资额从2019年的96.5亿元跃升至174.8亿元。好景不长,2021下半年,赛道急转向下。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社区团购赛道共有10起融资,同比下降37.5%。
随着疫情的反复,社区团购又焕发了一丝生机。在今年年初上海疫情期间,各个小区涌现了一批“上海团长”,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不少社区团购企业也纷纷投入抗疫保供的行列。目前,头部社区团购企业们纷纷开始收拢业务,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因此,也有业内声音认为社区团购或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预制菜则是过去一年中最为火热的投资风口。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2021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有望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3年能实现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业内基本形成共识,预制菜有望在2050年成为万亿级市场。2021年被业内称为预制菜“爆发元年”,今年则被视为预制菜“进一步大爆发的一年”。尽管赛道火热,但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绝对规模化企业尚未出现。有数据显示,受种种因素影响,目前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也就是说大约80%的预制菜最终是从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流向给消费者的,C端的比例还不太高。这种行业现状也引发了争议,如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外卖使用预制菜消费者是否知情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商业创新模式在过去的一年中走向成熟。如直播、即时零售、跨界联名等都已从野蛮生长的状态,进入更为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商贸流通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仅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传统商贸亟待转型,农产品流通也有待升级。特别是疫情影响下,更凸显了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困难对中国商业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各种促进消费、推进创新的政策措施正在加速落地,助力经济爬坡过坎。想要抓住这些挑战与机遇,中国商业企业必然的选择就是坚持不断创新。当然,伴随着创新,试错成本无可避免。但中国商业企业具有强大的韧性与坚定的意志,惟有创新才是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让中国商业开启全新征程。(中国商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