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武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小学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开展国学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育视角,对国学教育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几点渗透策略。
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课程中,可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接触和学习国学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为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精神奠定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同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出现了相互交融的特点,实际上,从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我国在新时代发展中,民族文化自信较为缺失,很多人对于我国的一些国学作品并不了解,尤其在青年人群中,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崇洋媚外现象。因此,我国教育领域开启了国学教育之路,并重点针对小学语文学科进行了渗透,使得学生从小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增强其主动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的意识。
国学中含有很多德育元素,具有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着礼仪、人格、品行等内容,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具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爱国道德教育更侧重于宏观的感悟和微观的思考,不会强调学理性内容。如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宏观角度下,教师会指导学生对国家、社会、美好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微观角度下,教师会通过英雄、模范、国学诵读活动等实际事迹让学生在意识层面受到感悟和熏陶。因此,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共同作用,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都会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意识的浅层和深层都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在行为方式上发挥深层次的改变。对于小学教学而言,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需要精心选择,保证内容与学生的年龄段相匹配。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智育,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在语文课堂上融入国学教育,可有效推动语文课程的调整,为语文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教学元素,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及认知能力,还有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而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更多的道理,促进学生自发地在实际生活中受到优秀思想理念的指导,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简明的话语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国学经典中蕴含着非常多的人生哲理,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国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国学文化中的宝贵哲理,扩大学生的认识层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国学中的优秀思想规范自身行为。
语文课程的包容性很强,与国学具有很多的共通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渗透国学教育时,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语文内容合理地进行渗透,保证国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转变以往语文课堂中单调的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提供丰富的课堂主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师资力量对国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就要提升师资力量。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国学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无法满足教育要求。一方面,一些教师对国学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培养学生国学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开展国学教育时忽视了语文知识以及学生的特点,单纯地将语文知识进行生搬硬套,导致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学生难以接受,教育效果没有明显提升。
部分教师觉得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对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初步的认知,只需要背诵一些简单的、易理解的古诗就可以,其实这种看法有些偏差。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单一的机械记忆方式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目前,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国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延伸,另外,由于语文教学课时有限,国学教育的时间也会受到限制,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选择国学知识时,会单一地挑选一些诗词,然后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方式上都比较单调和落后,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激发。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学和传统美德。在如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过早地接触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又热衷于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国外文化,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却不高。
国学经典朗读的实践方法应符合小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认知习惯,应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实施具体的古诗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措施,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此类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并从内容特点的角度,灵活变化国学经典诵读的节奏;其次,教师要重点表现国学经典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实际形式,并将这种形式融入国学经典诵读的语气语调中,引导学生从此方面感受其中情感的变化特点;再次,教师应主动为学生讲解此类内容中包含的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内容,并借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此类内容代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从而丰富情境教学的具体内容。
同时,语文教学中具有几种典型的知识类型,其中古诗词是重点内容之一,其本身就是国学经典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充分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掌握诗词含义的基础上,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品味诗词中蕴含的优秀哲理,在赏析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才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长歌行》这首诗时,为了使学生获取更深的感悟,教师可以围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诗进行深入讲解,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少年时光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创建一个生活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优秀的国学思想为指导”的意识。
写作与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效率和质量都很低,他们在面对写作任务时总是一筹莫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知识以及素材积累太少,缺乏对优秀文章的阅读。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学经典文章,供学生阅读,并且加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感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国学文章进行写作,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在讲授《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挑选感悟最深的一些话进行写作,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锻炼其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国学作品。为了保证学生课下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国学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知识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讲解,将国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促进其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比如,在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熟悉的内容相互联系:“你们都是好孩子,但是大家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因此行为习惯也不同,如果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善良的本性可能会消失。”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意识到教师和家长对其的管束是为了让其更好成长,有助于其提升自我。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文学常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比如,在诵读《论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学知识与孔子进行联系,可以引申到文庙。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文庙参观,有助于其感受儒家经典,在古代气息的熏陶下,有助于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行教图,进行隔空对话,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学素养。
在开展国学教育时,不能一味地关注国学作品的实用性,还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国学知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国学故事,向学生讲解,创建一个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识能力较差,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正面教材,多向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刘备求贤若渴、锲而不舍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传承这种精神,发扬良好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有趣的国学故事,并写下阅读之后的感受和获得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方面,应重视国学的宣传,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专栏,创设国学经典著作图书角。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班级的墙壁和走廊,设计并制作宣传条幅,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如利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活跃状态,使其耳濡目染,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提升其品格修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制订诵读目标。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以《三字经》为主;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以学习《诗经》为主;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以学《古文观止》为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传统节日或传统文化习俗等具有积极意义的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更适合小学生,能够使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之前了解文化背景,感受民族文化的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向学生讲授知识,应适当地融入一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国学文化,从多个角度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形式主义。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朗诵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由寻找国学经典作品,然后再进行自由排练,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创意想法设置朗诵活动形式,比赛获胜的一组可以获得奖励。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帮助下,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升,其责任意识也会随之提升。另外,在比赛制度的激励下,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在准备期间会更加有动力,会积极深入地探究本组准备的国学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可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开阔视野,并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国学教育,结合语文知识,设置合理的授课方案,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