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妮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后,我国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教育评价改革全面展开。伴随着学术成果评估改革、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第五轮学科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等开展的“破五唯”行动,至今已有一年多,相关改革显现出了一些成绩,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为了“破五唯”取得切实成效,一些认识和实践层面的误区亟待澄清和纠正,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唯”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指“独一无二、独此”,表示“唯独、只有”。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目标可知,“破五唯”应是对“唯”的破除,是对“唯”所包含的少数几个方面(或指标)的狭隘、片面、功利的教育评价导向的破除,进而改变教育评价中以偏概全、急功近利的局限性,构建一套全面、科学、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破五唯”应是破除“唯”的视角,破除唯“五”而不见其他的短视、功利的评价和育人方式,而不是破除所述“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破五唯”中提到的“五”包括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五个方面,是以往教育评价中较常见的也较为注重的几个方面。“五”可以作为教育评价指标的部分代表,但不是全部。“破五唯”不是因为所述“五”个方面不重要或不正确,而是因为“唯”的视角失之偏颇、亟待改进。“破五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三全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教育评价指标应向多维化发展,育人和用人模式应向多元回归,如此,“五”在培养评价目标中所占比重并没有那么大。
首先,新时代育人方案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涵盖多个方面:要有优秀、正直、善良的品德;要有报国的情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志向和抱负;要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有健康的身心、充沛的体能,有承担一定的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强健体格;要有良好的审美、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有感知美、传播美的意识和情操;要有正确的劳动观、对劳动人民的认可与尊重的朴实情感,有积极的劳动意愿和规律的劳动习惯,有开展有效劳动活动的素养和技能。上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对新时代育人方向的全面阐述,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的培养方向,而“分数”只能反映学生某阶段、某方面的学习能力,“升学”情况也只是对学校的学科应试水平的反映。并非这两项不重要,而是若过分注重这两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结果会与全面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新时代对于教师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也是多维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要有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胸怀和视野。同时,教师要系统掌握、精湛传授学科知识,并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贯穿始终,所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情况只是基本维度,良好的师德师风更应受到重视。大学教师大都是教学和科研一肩挑,以往的评价中往往重视科研产出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一方面应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师的主责,纳入大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应优化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方式。所谓破除“唯论文”,不是说不看论文,而是不能过于“简单”地看论文。在论文的评价上,不仅要求论文的数量,还要注重质量;不仅要看刊载期刊级别和影响,还要看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仅要有针对热点问题的短平快的科研产出,还要有能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可持续的研究积淀。同时,大学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对教学和科研成效的重要保障。
再次,对育人成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标准也应科学化、多维化。诚然,“文凭”“帽子”是个人学历和某阶段工作能力的证明,但是不应成为无相应“文凭”“帽子”者被剥夺公平发展机会的限制条件。曾经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招聘效率,在招聘要求中明确提出限“本科985”的一刀切条件,这就走入了“唯文凭”“唯学历”的误区,不仅是对高考失利、后来居上者的歧视和不公,更是忽略了“合适”“胜任”等用人标准,不利于人才选拔。也有些单位在晋升上唯“帽子”论英雄,造成少部分有“帽”者居高自傲的官僚作风,无“帽”者或拼命追求“戴帽”,或被动放弃“躺平”。而科学的用人评价应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用人导向,要以品德和能力为准绳,以岗位需求为指引;二是人岗相适的目标,要摒弃招聘、晋升等环节的身份差别,以能定岗、以岗定薪;三是科学的激励机制,要有友好的环境、进取的氛围、上升的空间,让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发展机会。
五“唯”评价视角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片面性,对科学评价造成了极大阻碍,会使育人方向走窄走偏。教育科学评价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五“唯”顽疾亟待消除。
五“唯”会走入重结果轻过程的功利性误区。过分注重分数使得学校和社会通过分数给学生贴标签,考试分数高的就是优生,分数低的就是差生,而忽略了人是集思维、能力、情感、创造性于一身的综合体,忽略了学习过程可以给人带来的进步和成长空间。“唯分数”的评价方式简单片面,会让学生不堪重负,给家长造成恐慌,让社会陷入剧场效应,造成不健康的教育环境。因此要破除结果评价导向,强化过程评价,丰富教育过程和教育内涵,让教育活动从扁平化变成立体化,让教育主体的处境从被评价变成主动表达,让教育效果的呈现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
五“唯”会走入窥豹一斑的木桶效应误区。教育应该既要扬长又要补短,让木桶的每块木板都均衡发展,避免出现短板。在人的精力有限的前提下,过分注重分数和升学,会让与考试相关的木板变得很长,势必会挤占掉其他木板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影响整体均衡的发展质量。最后哪怕考试的木板变得再长,木桶能装下的水也是由最短的板所决定。因此,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理念,就要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办法,避免管中窥豹、以偏概全,避免一叶障目、两豆塞耳,从而为学生创造全面均衡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积极教育环境。
五“唯”会走入模具塑人的固化僵化误区。为了追求高分数,对应试技巧的追求超过了对知识本身的追求,造成了固化试题形式、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培养出来的人大部分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斗争意识和怀疑精神。通过模具塑造出来的人缺乏创造力,不具备能担当、善表达、有抱负、敢作为的素质,不符合长大成人的教育期望。此外,用固化思维堆砌论文、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缺乏创新意识,短平快的论文产出模式造成论文数量庞大,而有价值的成果却很少,严重者甚至会有抄袭、剽窃、改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科学的科研应具有独立的学术人格、正确的学术精神、崇高的学术追求,不应有简单、大量、无意义的重复,五“唯”的科研评价方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利、对我国的国际学术形象和竞争力不利。
五“唯”会走向“裙带”选人的官僚腐败误区。过分注重“帽子”,会给有“帽”之人过高的话语权,助长官僚之风。学术“姻亲”环境下的选人用人,会由于“近亲繁殖”造成“学术低能儿”,不能担当重任,最终造成人才断层。“唯帽子”影响科研创新积极性,有些期刊在审稿时首先关注的不是文章质量,而是作者的职务职称等,无“帽”之人得不到关注,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对年轻人的发展极为不利。把“称谓”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申报的限制性条件,则会加剧学术腐败现象的出现。“唯名校”“唯学历”一刀切式的选人用人导向,不利于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会走向“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反面。
可见,五“唯”会导致诸多误区,影响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人唯才、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导向,造成急功近利的教育评价方式,五“唯”的狭隘视角亟待破除。
五“唯”的评价视角危害极大,但其中提到的五个方面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曾经发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评价应该消除“唯”的狭隘功利视角,而不应消除这五个方面,反而应进行扩充。
五“唯”评价方式中所述五个维度在教育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五“唯”视角固然不科学,但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不应被摒弃。
五个方面涉及主要教育主体和教育活动。“五”是对教育主体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衡量,涉及有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生态、科研创新的成效和激励机制、社会对学校育人的接收和认可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关系教育的全过程。由于“五”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评价应该保留五个方面的内容。
五个方面体现了教育活动与社会的关联。“五”不仅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是教育领域与外界的纽带。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效影响,同时教育的经济效益是滞后的,教育投入到底是“投资”还是“消费”,具有基于社会发展背景的时间阶段差异和地区差异。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社会发展的长期重要性,往往通过教育效果的若干个短期评价综合体现。“五”所述内容简单、直观、可比较,与社会经济发展、科研科技创新紧密相关,是教育效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五个方面是教育效果的重要指征。如前文所述,分数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考试能力的反映,但不可否认它的重要性,它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除了分数外,学生还应发展个人品德修养、爱国情操等综合素质。若因为要破除“唯分数”视角,而不举行考试、不给学生打分,会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客观评价,阻碍家长和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提升。文凭、帽子等同理,其衡量和表征的内容本身并无谬误甚至非常重要,只是过分强调和夸大的主观狭隘视角应该改变。
教育评价中出现五“唯”导向的原因除了受功利思想影响外,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的局限性也是重要原因。面对繁杂的指标因素和海量数据,为了使评价易于操作,通常会进行降维处理。降维是对复杂的评价方式进行简化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信息损失。降维操作保留了评价对象的主要信息,略掉了次要信息,但是被略掉的次要信息也可能是重要信息,因此降维使得评价结果的公允性和全面性有所下降。要尽可能多地保留评价对象的信息,尽量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所处的状态,这样的评价理念与“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应增加过度简化的评价维度,扩充和恢复既有的评价体系,而不是简单的破除。
要对过于简化的五“唯”体系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增加评价维度以减少信息损失,扩简为繁增加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一是评价对象要从教育主体扩充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学校固然是最重要的环节,但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家校共育、社区教育等都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等与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密切相关。通过扩充学生、教师、学校以外的评价主体,不仅可以增加教育效果的评价维度,还能增加原本属于教育领域之外的其他主体的教育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评价环节要从阶段性的结果评价扩充到终身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分数和升学,局限在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注重文凭和学历,局限在学生从校门走向社会的评聘阶段;注重“帽子”,局限在人才成长上升的阶段。上述环节本应是连贯融合的过程,教育的投入和回报应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五“唯”视角会使教育主体在各环节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影响其发展的持续性,而重创的叠加,则可能使一个原本具有较大潜力的人一蹶不振,造成人才损失。因此要改变阶段性结果评价,就要采用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通过积极的评价促进教育各主体的长效发展。三是要从单一评价方式扩充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原有的看重分数和升学率的评价方式过于看重数据,而忽略了数据背后学生的品德和综合素质等定性指标。“唯文凭”“唯帽子”则通过一纸证书给人定性,忽略了无“帽”者点滴努力汇聚成的潜在力量。破五“唯”后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不“唯分数”不是要放弃定量评价,而是要给定量评价更多的定性支持;不“唯学历”也不是要放弃定性表征,而是要给定性评价更科学的定量依据。因此,要采取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科学评价方式。
除了要扩充评价的维度外,还要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一是重视评价方法的专业性。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大数据应用背景下,要依赖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方法,经过反复筛选和验证、优化,从统计学角度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二是改变评价标准的模糊性。进一步明晰评价标准中的主观表述,例如“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中的“努力程度”如何?如何体现“进步发展”?“长周期评价是指考核评价对象在长周期中的表现,还是减少评价频率、延长评价活动的周期?究竟多长时间算长周期?”类似的模糊表述都有待进一步明晰。
三是增加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探索评价制度时,应明确操作和责任主体,教师要及时指导评价过程,把关评价方案,合理说明评价结果的运用去向,切实保障评价相关主体的利益。要让评价方法简明易行,便于理解和操作,便于与评价的后续环节相衔接。
四是避免评价结果的人为操控。要降低评价的主观意图影响,增加评价的客观性。不论是对在校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评,还是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认定,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要完全规避由于主观偏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主观操控或是对评价结果进行篡改的行为应该进入一票否决范畴。
五是让评价回归教育本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教育发展树立方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远大的报国志向;教师教书育人,重师德师风,搭建学生与世界的精神桥梁;科研者潜心学术、力求创新,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全社会对于教育支持包容,有期待但不急迫,营造全民教育、全民进步的良好氛围。
首先,“破五唯”不等于否认评价。“破五唯”是对一种功利短视的评价方法的破除和改进,而不是破除评价,不能因此走入否定评价的误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应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正确引导教育发展方向。教育评价改革有其难点和痛点,认识和实践层面都有一些障碍存在,若是因此而否认和放弃评价,会影响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的有效发挥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破除五“唯”视角,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有明晰的教育评价标准、客观的评价方式、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过程应有理有据,有客观的事实参照。对于参与评价的教育主体,应奖罚分明,通过科学评价激发教育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评价氛围。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挥好指挥棒,给教育实践主体以方向指引。不仅要告诉大家“不能”如何,更要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同时,要避免评价中的反向歧视。例如有些单位在职称评选时,有年轻人因为有较多论文,被认为与破除“唯论文”的要求不符而不被认可,这显然与“破五唯”的初衷不符。我们应正确认识到,“破五唯”是对既有的不合理评价视角进行改革,而不是否认评价。
其次,“破五唯”不等于消除量化。有人说,五“唯”现象是因量化评价造成的,因为分数、升学、科研成果等大多要通过数量来表征,过于看重量化结果导致了五“唯”出现。这种认识误区是由于对五“唯”现象的本质认识不清造成的。事实上,在教育评价中,“唯”少数几个方面,正是因为量化方法不科学不彻底导致。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量化的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互相影响互相依存,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赋予教育测量应有的意义。量化方法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大量可靠信息,是教育评价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量化的结果通过教育评价环节获得超越数字以外的实际意义。五“唯”视角,是主观地将量化范围缩小了,是量化指标的不全面所致,而非量化导致。
破除五“唯”,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应该用好、用尽量化评价方法。一是树立综合评价理念。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环节和评价目的,利用评价对象的各种属性信息,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集结方式,对评价对象进行可视化的排序。二是将多属性评价和多目标评价相结合。既要兼顾评价活动中的多个对象,避免单一评价,又要兼顾评价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避免短视评价。三是要建立动态调整的长效评价机制。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各不相同,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背景和阶段目标做出动态调整,使教育量化评价长效服务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再次,“破五唯”不等于放弃竞争。五“唯”评价视角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不良影响,学生埋头刷题沦为考试机器,教师追求科研产出无暇潜心教学,戴“帽”者颐指气使、任人唯亲,无“帽”者或拼命追逐“帽子”或消极怠工。这些现象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但是,“破五唯”不等同于要放弃竞争。诚然,恶性竞争不利于人才成长,但竞争缺失的环境也会造成消极懒惰和能力退化。过于趋同的社会表面平和,但缺乏个性和活力,关键时刻更缺乏张力。“破五唯”不是放弃竞争,而是消除不良竞争和恶性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和充分激发潜能的人才成长环境。
有人认为社会的分层是教育竞争造成的,竞争和排名使得出身贫穷家庭和中产阶级的学生丧失了向上流动的机会。而事实正好相反,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有力工具,通过自身努力奋斗,通过教育选拔获得向上的机会,恰恰是诸多穷困家庭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方式。新时代教育评价导向不仅不能放弃竞争,还要鼓励、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竞争,通过竞争有效提升自己。尤其是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下,更不能放弃竞争,要用知识武装头脑、强化科技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激烈的国际竞争大潮,用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破”后亟待“立”,教育评价改革“破”易“立”难,暂停或废除一些做法往往容易,要探索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往往充满艰辛。一方面要及时关注所“破”之处是否到位、效果如何;另一方面要防止被“破”的不良教育评价方式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同时要破立并举,防止矫枉过正,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合适出路。
1.要警惕“概念化”倾向,回归教育实用主义
教育改革的概念化倾向会产生虚假的学术理念,影响教育改革的实效。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理论会给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带来冲击和压力,且操作不具备落地性,效果无法保证。概念化改革对教育理论的发展贡献甚少,甚至有些理论互相矛盾,容易对行政决策造成误导。一些研究者为了掩盖内在理论贫乏的事实,只能通过创造新概念来营造理论丰富、学术创新的假象,造成概念泛化、虚化、夸大化、随意化,不利于教育评价改革效果落细、落实。因此,“破五唯”后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要警惕概念化倾向,回归教育实用主义。
一要不主动创造新概念,对教育评价和教育发展改革就事论事。警惕概念创新“拿来主义”,对各种看似新颖的概念随意拼凑混搭,“杂交”出一堆不知所云、不求甚解的概念“创新”。二要不被外在的新概念所累,切实关注教育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对热衷创造新概念的做法不盲目迎合,要有充分深入的认识、独立自主的判断。要保持学术的清醒性和独立人格,切勿随波逐流。三要区分甄别概念之间的差异,切忌给老旧的概念穿上新的时髦大衣,从而改头换面获得新的身份。无论概念外表多么光鲜,若内核缺乏活力,终究走不长远。既要避免“新瓶装旧酒”,又要寻找“沙砾中的钻石”,透过虚假繁荣的表象寻求教育实用主义真理。
2.要破除五“唯”视角,回归多“维”评价体系
“破五唯”的关键是要破除五“唯”的片面狭隘视角,回归到多元教育环境中的多维评价体系。科学全面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简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降维”会带来信息损失。评价越全面,需要的信息越多维,因此摒弃“五唯”顽疾、重构科学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条件是让评价体系向多元回归。
一要变“唯”成“维”,构建立体、多维的评价体系,将狭隘、短视的功利倾向变成全面、长远的教育发展导引。“唯”“维”二字,仅偏旁不同,内涵却相差甚远。二要改变结果评价导向,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过程性。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可行度。三要改变教育评价的定位和性质,将对教育的监督评判改为教育活动的内容,使评价从教育活动的监管者变成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让评价从教育“外围”进入到教育“内核”,拉近教育评价和教育活动的距离,提升评价与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
3.要落实立德树人,深化五育并举路径
“破”后亟需“立”,要探索建立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实践和评价路径。
第一,“德”字先行。秉持“百事德为首、教育德为先”的理念,让德育走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体系构建的先列。学生培养目标制定和综合能力教学设计中,将正直善良的品德、报家报国的担当、敢为人先的果敢、胸怀天下的气度等贯穿始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时,也将“德”作为教师教育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实现新时代“以德育人”的教育发展目标。
第二,“智”是主轴。学生应以学习知识技能为本,通过扎实深厚的各科知识掌握,夯实创新、引领高精尖科技的硬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下,打破“卡脖子”僵局,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弄潮儿。新时代教育体系应该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做出充分的保障,从课程设计、师资水平到学校环境、社会实践等,创造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智育优化保障体系。
第三,“体”是根本。健康的体魄是立德的前提,是立功的基础。体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端正对体育的认识,继续提升对体育的重视。要重视体育课师资的培养储备,提升体育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防止出现“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尴尬局面。通过体育课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四,“美”是升华。良好的审美情操对于具备正气、志气的人来说是锦上添花,犹如干涸时的雨露,能在艰难时给人以慰藉。对美的理解和追寻是感知生命的重要途径。通过感悟美,个人的眼界得到开阔,思想得到升华,个体与社会的关联在美育中以小见大。
第五,“劳”是本真。劳动是最质朴的人类行为。劳动素养是生而为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对劳动的尊重是任何时代都不能被遗忘的深沉情感。朴实无华的泥土,往往能开出鲜花,只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建立好新时代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重大目标。
1.营造清朗的教育治理环境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将传统教育管理变成现代教育治理,树立系统化治理理念,确立具有法治化、公平化、自主化、协调化、信息化、国际化、多样化、中国化等八维度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通过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运用“技术治理”提高教育治理效率,以教育治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公开化提升教育评价的适切性。同时,突破技术的限制和束缚,使以“技术”为重心的教育治理向以“治理”为重心转变,通过先进的治理手段落实教育治理体系。
建立教育治理和评价的价值共同体。在各教育主体和各学段中,形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五育并举为路径”的新时代教育共同体。通过深入人心的共同价值目标和多方协作努力,逐渐显化教育发展成效和对经济社会的隐性效应,进一步回馈和助推教育共同体的价值发挥。让教育治理回归教育效能,通过营造现代化教育治理环境,发挥教育评价的能动功效。
2.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应具备几个特征:一是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性,让体系内的各指标和相关表征数据有可比性。指标的评价细则表述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歧义;指标贴近教育本质,数据易获取、评价易操作,不会为评价过程增添障碍感和负担感;指标可量化,表征分段清晰合理,能客观表示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状况,同时具有区分度,既不夸大差距,也不隐藏差异。二是有广泛认可的公平性,有接受度较高的运用去向,涵盖被评价对象的相关方面,评价方法合理;评价标准客观,考虑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同时评价规则被评价对象所认可,不具有人为操控的灰色地带。三是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性。评价体系经过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核验,指标和方法科学合理,与人工智能深度运算充分结合,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能通过信息技术规避算法风险,避免被技术所困。
3.健全完善的评价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专业、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成立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水平进行审核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接受国家主管部门的审批、监督和管理,同时接受全社会监督。其次,建立全过程的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平台受教育部统一管理,分配给每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独立唯一的账号,对教育相关情况进行轨迹管理和全过程跟踪。第三,建立全面的政策协同机制。通过教育督导、考试招生、人才评聘等政策的有序衔接,建立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协同的政策体系。第四,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保障教育评价的科学、公允的大环境。第五,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以“四个自信”为指引,建立从国家层面到地区、单位层面的完整系统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