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军,孙云飞,郑书波,李明伦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1 医学部党政办公室; 2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医科类高校师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是体现办学实力和科研基础条件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平台。国家部委多次出台文件,鼓励高等院校打破当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局面,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1-3]。而随着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国内不少高校对其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普遍存在着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过低、闲置率过高和缺乏共享机制,以及共享信息不健全或共享效果不理想的现象[4-6]。2022年1月,我们对青岛大学2021年的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年度考核。本研究分析了纳入考核的11类127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我校单台套价值30万元以上的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共11类127台套,均为2014—2019年购置,并当年投入使用。其中显微镜类28台套,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类17台套,液相色谱类14台套,PCR类13台套,流式细胞仪类13台套,测序系统类11台套,医疗器械类10台套,酶标仪类9台套,电生理记录系统类5台套,小动物成像系统类4台套,离心机类3台套。
采用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评价表,考核2021年各类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考核指标包括有效机时、使用率、机时利用得分、人才培养得分、服务收入得分和总得分等[7-8]。有效机时=必要开机准备时间+测试时间+必须的后处理时间。使用率=有效机时/800×100%(其中800为额定机时[7-8])。机时利用得分=使用率×70%。人才培养得分=10分/人(获得独立操作资格人员)+3分/人(在指导下能独立完成部分测试的人员)+1分/30人(进行教学演示实验人员)。服务收入得分=5分/千元(指对校内、校外服务的测试费,不包括本机组的科研费收入)。总分=机时利用得分(70%)+人才培养得分(20%)+服务收入得分(10%)。
在我校127台套大型仪器设备中,有效机时≥800 h/年者27台套(21.3%),100~799 h/年者72台套(56.7%),1~99 h/年者16台套(12.6%),0 h/年者12台套(9.4%),不同有效机时的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772,P<0.05)。
我校127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的平均有效机时为586.79 h/年,使用率73.55%,机时利用得分45.19分,人才培养得分26.21分,服务收入得分0.64分,总得分60.83分。11类大型仪器设备中,上述各考核指标结果超过平均水平的分别占36.4%(4/11)、36.4%(4/11)、45.5%(5/11)、36.4%(4/11)、45.5%(5/11)、54.5%(6/11)。不同类型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机时、使用率、机时利用得分、人才培养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8.592~21.074,P<0.05)。见表1。
表1 2021年我校不同类型大型仪器设备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医学院校或者专业重要的办学资源,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医疗服务的物质保障,也是办学成本与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9-10]。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是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避免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重要措施,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对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实验室建设和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6,11-14]。
本文结果显示,我校127台套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平均有效机时为586.79 h/年,明显低于教育部规定的800 h/年有效机时标准,且符合教育部规定有效机时的设备只占21.3%,低于100 h/年有效机时的设备占22%。提示我校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有效机时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约1/5的仪器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除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机时达不到要求外,大型仪器设备年度考核各项指标结果超过平均水平的不足50%,只有30%~40%,且不同类型的大型仪器设备各项指标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其人才培养得分只有26.21分。
我校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用效率、共享率,尤其是人才培养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的一些高校[15-16]。
目前我校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绩效差的原因,可能与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共享开放机制不完善、运行与维护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实验教学人员队伍不足或不稳定等有关[17-22]。如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价值,提高服务质量,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合理配置、强化规划。大型仪器设备是国有资产,来源于国家,理应服务社会,要坚持产出导向、科学规划、绩效优先的管理理念,认真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前期论证、购置计划,避免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设备紧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4,6]。大型仪器设备配置要充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②共享开放、强化服务。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关于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开放共享,合理配置资源,有力促进高等学校统筹管理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合理布局新增科研设施与仪器,切实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利用效率和效益[1-3]。国内有部分高校也尝试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将符合开放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有关信息按照统一标准及要求报送至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以提高共享服务水平[23]。目前我校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和占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人员,尚缺乏资源共享意识,且共享机制不健全,共享模式也不完善,导致大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或闲置。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树立国有资产共享意识,积极营造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氛围,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预约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1,4,6,24]。③稳定运行、强化维护。由于资金紧张,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往往存在着“重购置、轻运行”和“重运行、轻保养”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大型仪器设备良好运行和后续维护所必需的政策、财政方面的支持体系,确保大型仪器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实施有偿对外开放服务和科学合理收费管理,达到“以使用换保养”“以机养机”的目的,避免“买得起,用不起”和“用得起,养不起”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12,25-27]。④完善考核、强化评价。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考核评价与奖惩制度体系,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分类管理、动态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通过有效机时、使用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共享服务以及功能开发等指标,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进行月月监控、季度评价、年终考核,并逐步实行与问责、奖惩挂钩,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大型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整使用,最终实现有机可用、预约能用、人人会用、安全有效的目标,大幅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12-13,28]。⑤提高素质、强化培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基本保障,与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流程、配套的政策支持同等重要。可以建立与完善以岗位规划、培训学习、职称荣誉等管理机制为支撑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体系,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可持续发展[29]。通过顶层设计,积极创造条件,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其参与校内外的技术创新与改革;通过进项目组、进团队等形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积极性[4,12-13,30];通过设置与教学、科研和实验管理相适应的科研实验型、教学实验型、实验管理型的实验技术岗位,做到人岗相适,并明确实验技术岗位人员破格晋升资格条件,进一步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动力、职业责任心和职业归属感[22];通过引进实验平台带头人,带领实验技术团队做好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总之,我校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校医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配置、完善共享开放机制、健全运行与维护机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可以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