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梦函,刘晓敏,黄钰森
(1 青岛大学眼科学专业研究生,山东 青岛 266071;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医院)
星状玻璃体变性(AH)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玻璃体变性疾病,其特征是玻璃体中漂浮着多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黄白色且有光泽的卵圆形小体,80%~90%病人为单眼发病,发病率0.36%~1.96%[1-2]。近年来研究表明,AH是一种退化性眼病,年龄可能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AH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3]。在双眼白内障病人中常发现单眼AH。为了解双眼白内障伴有单眼AH病人的术后视觉质量,本研究以双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眼A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和主观视觉功能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纳入2020年2月—2021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行双眼白内障手术治疗、伴有单眼AH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9例;年龄65~82岁,平均(74.33±3.83)岁。纳入标准:①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眼科B超、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等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AH的病人;②双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③双眼囊袋内均顺利植入同款人工晶状体(折叠型非球面人工晶体,920H,英国,Rayner公司)。排除标准:①白内障手术以外的其他眼部手术史;②眼底病变;③其他眼表疾病及系统疾病不适宜进行常规眼科手术者。本研究获得青岛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知情同意条例和《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进行。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记录病人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所有病人术前常规测量裸眼视力(UCVA,换算为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换算为logMAR)、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和散瞳后的眼后段检查(包括前置镜、直接&间接眼底镜);所有病人均进行常规白内障术前检查,包括角膜内皮检查、眼部A/B型超声检查、眼前段照相、OCT、激光扫描检眼镜及人工晶体度数测算等,术后的目标屈光度为-0.50 D~+0.00 D。观察病人术后1 d、1周、2周、1个月角膜切口情况、炎症反应及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3个月时随访,使用logMAR测量双眼的UCVA和BCVA;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西班牙Visiometrics公司),在瞳孔直径设定值均为4 mm下进行视觉质量的检测,参数包括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OV100%、OV20%、OV9%)。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人进行,每眼至少测量3次,结果取平均值。
术后3个月,参考视觉功能调查问卷-14(VF-14)量表设计主观问卷调查表,调查病人术后对远视力(驾车、户外活动)、中视力(操作电脑)、近视力(读书写字)的视觉满意度,并评分:完全不满意(1分)、稍微不满意(2分)、一般满意(3分)、基本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了解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飞蚊症、闪光感等视觉干扰现象。
AH组与非AH组手术前、手术后UCVA及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CVA及BCVA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UCVA以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57~22.916,P<0.01)。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UCVA及BCVA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MTF cutoff、OSI、SR、OV100%、OV20%以及OV9%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2~4.003,P<0.01)。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客观视觉质量参数比较
问卷调查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近视力、中视力和远视力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AH组和非AH组发生飞蚊症的比例分别为15.0%(6眼)和7.5%(3眼),闪光感的比例分别为5.0%(2眼)和0(0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视觉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n=40,分,
玻璃体为眼球内无色透明的胶体,分为玻璃体皮质部、中央玻璃体及中央管3部分,位于视网膜的前方,体积约为4 mL,占眼球容量的80%。AH是玻璃体的一种良性退行性病变,年龄、卒中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是其危险因素[1,4]。AH检影镜下可见玻璃体腔内散在大小不一的乳白色圆球形或圆盘形的混浊物(星状小体),其直径0.01~0.10 mm,主要由脂肪酸及磷酸钙盐组成[5-6]。眼球转动时,星状小体在原位稍有抖动,一般不影响眼底检查;裂隙灯下,玻璃体中的星状小体类似晴朗夜空中闪烁的繁星。B型超声波检查显示,AH玻璃体腔可见由孤立光点组成的较强回声光团,光团较密集时呈同球壁形态一致的斑片状[7]。AH虽然伴有玻璃体的明显混浊,但病人通常并不感到视力障碍,少数病人因飞蚊症及视力下降就诊,多数在体检或因其他眼病做眼底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AH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特别是年轻的近视人群[8]。
AH虽然为一种良性疾病,国内外研究也较少,但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AH可能会影响到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有关AH对病人视觉质量的影响仅见少量个案报道[9-11]。本研究采用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结合主观调查问卷,对单眼AH病人双眼白内障术后两眼的视觉质量差异进行了临床研究。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是目前唯一基于双通道系统技术,对视觉质量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的仪器,能够从像差、散射和衍射等方面综合分析人眼视觉质量[12],其参数包括MTF cutoff、OSI、SR及OV100%、OV20%以及OV9%,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13-14]。MTF cutoff是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纹经过光学系统后的调制度与经过光学系统前的调制度的比值,可以反映外界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比度丢失的情况[15]。一般而言,MTF cutoff值越大说明成像质量越好,正常人该值≥30 c/deg。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术后病人AH眼MTF cutoff值为(28.50±2.36)c/deg,非AH眼为(31.54±2.17)c/de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白内障术后AH眼成像质量较非AH眼差。
散射是指光线通过不均匀介质而偏离其原来的传播方向并散开到各个方向的现象,一般存在于图像的外周部分,可以通过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SI来量化评估眼内散射。OSI是双通道影像外周与中心的光能量之比,其值介于0~10之间,一般认为正常眼OSI为1左右散射较低,OSI在2~7之间为中等强度眼散射,OSI>7眼散射严重[16]。俞阿勇等[17]对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OSI进行分析显示,老年人OSI约为0.30。但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病人相关数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病人术后AH眼OSI值为1.58±0.30,非HA眼为1.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白内障术后AH眼散射高于非AH眼。
SR是指在同一瞳孔直径下,有像差与无像差系统的点扩散函数的中心峰值的比值,可以反映人眼衍射情况[18]。正常青年人SR多在0.20以上[17],达到0.80说明成像质量好。本研究结果显示,AH眼白内障术后SR值显著低于非AH眼,表明白内障术后非AH眼成像质量好于AH眼。
对比敏感度能够全面反映在特定空间频率下人眼对不同灰度视标的分辨能力,因此一直用来全面评估眼的视觉质量。理论上对比度视力值只是对比敏感度函数上的一点[19],但是对比度视力结果可以很好反映病人对比敏感度[20]。本文研究检测了在对比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辨识的空间频率阈值OV,结果显示AH眼的OV100%、OV20%、OV9%值均较非AH眼低,表明白内障术后AH眼对比敏感度低于非AH眼。相关研究显示,玻璃体混浊(飞蚊症)能够降低病人对比敏感度,手术切除玻璃体后对比敏感度恢复正常[20]。本文研究表明,AH虽然不影响病人视力但能够降低病人对比敏感度。主观感觉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也是医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术后3个月病人进行了主观视觉功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病人术后AH眼及对侧非AH眼均能达到良好的视力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视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AH对主观视觉质量影响也不明显,但AH能降低病人对比敏感度,增加散射和衍射。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需要继续收集更多AH病人资料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另外,较年轻的AH病人认为AH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后续将增加样本量,分年龄段进行比较研究。